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王小锡教授的道德生产力思想述评论文

王小锡教授的道德生产力思想述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25

王小锡教授的道德生产力思想述评

  今年正值王小锡教授提出“道德生产力”这一概念20周年,20年前王教授在《江苏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经济理学论纲》一文,并首次提出“道德生产力”这一概念,这同时也是学术界第一篇研究中国经济理学理论体系的标志性文章(1)。随后王教授又先后在《江苏社会科学》和《伦理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再谈道德是动力生产力》、《道德与精神生产力》和《三谈道德生产力》等文章,从而进一步深化了道德生产力这一独创性思想。在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来重新回顾一下这创举的产生过程,再次感受下道德生产力带给我们的震撼。

  一、道德为什么是生产力

  王教授在1994年的《经济伦理学论纲》一文的第一部分“立论依据”中就明确提出道德是生产力,并且是动力生产力这一概念。王教授指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切物质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主导;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取决于人本身的素质,在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等各种素质中,道德素质是人的基础性素质和核心素质。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那么这个人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就不会正确合理地对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从而破坏甚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从生产力内涵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道德是生产力,并且是“动力”生产力。

  随后王教授在《再谈道德是动力生产力》一文中,针对学界有些同志对“道德是动力生产力”这一观点的质疑做出了一一回应,并指出“道德是动力生产力”并不是主张仅仅用道德来发展经济,更不是主张道德万能论。而是说道德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需要的是道德和其他合理的要素一起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的积极性和能量发挥程度、劳动工具的改造和使用效率、劳动对象的认识和改造力度等,往往直接取决于人的思想觉悟、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以及劳动态度。没有“人”作为“主观生产力”及其观念导向,生产力将是“死的生产力”,不能成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并且社会人际间的协调和协作的自觉性如何往往也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一种理性法则或理性精神,理应渗透在方针、政策和法律之中,这些渗透着社会主义道德的方针、政策和法律对生产力的发展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道德是动力生产力”这一观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王教授在2001年发表于《江苏社会科学》杂志上的《道德与精神生产力》一文中,从马克思提出的“精神生产力”出发,再次论证了道德生产力这一观点。精神生产力作为生产力中的科学因素或科学力量,是物质生产力得以成立或形成的依靠,同时精神生产力也只有与物质生产力结合并发挥作用才能成立或显现。又因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精神生产力中所指的科学或科学力量,而道德或道德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又有着自身独特的角色和作用,因此我们便可以得出道德是精神生产力,是生产力,这一概念。从而从另一维度证明了道德生产力这一命题。

  在《三谈道德生产力》一文中王教授指出道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和发展潜力的重要要素,其会促进人的发展和关系的完善,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劳动者或劳动力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可以说社会的生产劳动过程是一种人的活动或作用的过程,是“主观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实现过程。一个人只有运用自己的头脑来支配自己的身体才能创造出价值,才能产生生产力,这正是王教授所说的生产力内涵人的知识和智力,生产力内涵人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境界。因此,衡量生产力水平就必须考察劳动者的道德素质极其发挥的作用。对生产力水平的考察又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在静态生产力中不论是劳动者还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离不开人的道德;在动态视域中,生产力水平同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精神力和道德力。由此王教授得出只有不断加强道德意识,不断完善道德社会化的社会制度,才能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结论。道德作为人“立身”、“处世”的现实的应该,人们需要通过善待人生来调节好各种人际关系;需要通过理性处世来体现人生境界,因此其必然会促进人的发展和关系的完善。同时生产力虽然是物质的,但在生产力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生产力是人的生产力。同时又由人的社会属性可以得知人是社会的人,是关系中人,因此可以说生产力是关系的生产力,道德所促进的人的发展和关系的完善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样一来王教授便又从道德在生产力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来论证了道德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在《三谈道德生产力》一文的最后王教授再次针对有些学者对道德生产力的质疑做出了回应,王教授认为之所以一些学者认为道德生产力过分强调生产力的作用,动摇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基石,是因为他们对道德生产力这一观点存在错误的理解,并指出道德生产力是生产力的一种因素或要素,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话语背景中凸现道德生产力的能动作用,恰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思维方法。

  通过王教授的这四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道德是何以成为生产力的,同时也坚信了“道德是生产力”这一命题。

  二、“道德生产力”中的“道德”是什么样的道德

  针对王教授的“道德是生产力”这一观点,有些学者发文说:“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以后,生产力比原始社会提高了,但这种生产力的提高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道德也取得了进步,但由于旧的腐朽的道德影响仍然存在,所以也不能笼统地说道德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道德才是生产力呢?   对此王教授1998年在《江苏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再谈道德是动力生产力》的文章,文中为了指出为什么学界有些同志对“道德是动力生产力”这一观点有错误认识时,提到“道德是生产力”中的‘道德’只能是指理性的、科学的、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道德,而不是那些非理性的、腐朽的和剥削阶级的道德,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王教授有关经济伦理学的系列论文中得到证实。

  在《道德与精神生产力》一文中,王教授也提到道德或道德科学在精神是生产力和道德是生产力的命题中有着特定的内涵,首先这里的道德或道德科学是指科学的道德,它既是社会道德生活规律的正确反映,又应该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要求;其次道德或道德科学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要反映或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要求。

  与此同时,王教授在《道德、伦理、应该及其相互关系》一文中对道德下了这样的定义:道德是人“立身”、“处世”的现实的应该。这种“应该”是社会生活关系或伦理关系中的客观要求,是科学道德之本体。论文中还提到:对于一定的角色和利益来说,体现为规范的特定的“应该”都是“应该之应该”,也就是说,对于一定的角色和利益来说,体现为规范的“应该”都是合理的。文章中还写道:人的合理的、自觉的存在就是“应该”的“应该之应该”的“人格化”,就是要自觉履行应该体现的道德责任,自觉按道德规范生活,是人的“德性”之所在。

  由此可见,王教授所指的道德并不包括有些学者所说那种非理性的、腐朽的和剥削阶级的道德,并且这种道德是社会主义的道德,是理性的、科学的、劳动人民的道德。那种认为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道德也是道德生产力中的道德一部分的观点,实质上是没有弄清“道德生产力”中“道德”的特性。我们可以说“道德生产力”中的“道德”是理性的、科学的、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道德;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道德;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道德。

  三、道德生产力提出的意义

  王教授的“道德生产力”概念是在学术界针对道德对经济是否有作用、有何种作用、有多大作用、以及怎样起作用等一系列争论中产生的,这一独创性的理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经济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我国经济伦理学的萌芽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直到90年代中期前后,我国以经济伦理学学科命名或研究经济伦理学主旨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才开始产生,王小锡教授的《经济伦理学论纲》是学界第一篇研究中国经济伦理学理论体系的标志性文章,这篇文章在国内学界最早明确提出了“经济伦理学”的概念(2),认为经济伦理学是研究经济现象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并揭示经济现象中道德形成、发展及其作用的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这篇文章第一次提出了“道德生产力”这一独创性概念,拓宽了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视角,进而丰富了我国经济伦理学的理论体系。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理论体系的完善与成熟,经济伦理学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作为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既需要经济学的知识也离不开伦理学的架构,但同时经济伦理学也绝不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简单相加,我们“必须从经济现象本身出发去寻找道德问题,而不是把道德哲学的一般原理机械地挪过来解释经济现象;同理,也必须从道德现象本身出发去寻找经济的根源,而不是把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机械地挪过来解释道德现象。”(3)我们只有将伦理学的视角和经济学的知识有机融合,充分结合经济学和伦理学这两门学科的不同特点,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经济伦理学的理论体系,“道德生产力”这一概念正是对这一要求的最好诠释,找到了“生产力”与“道德”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大促进了经济伦理学体系的完善。

  (二)有助于正确认识生产力这一概念

  以往人们对生产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物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上,大多只是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这三种要素进行一种简单化的概念分析,而没有真正体会其中的深意。王教授“道德生产力”的提出无疑是对人们的一种警醒,告诉人们不能只关注物质生产力,不能只对生产力做简单的概念分析,我们应该深入的分析生产力、理解生产力这一概念。

  然而关于究竟什么是生产力,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4)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也绝不是冷冰冰的毫无“人性”的物质,相反,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人的参与以及由人组成的社会阶级的活动。“道德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正遵循了马克思的这种观点,使人们认识到除了物质生产力之外还有精神生产力,社会科学也是精神生产力的一种,道德便是社会科学的核心和基础,因而道德也是生产力,这样一来便增加了人们对生产力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三)有助于提高物质生产水平

  “道德生产力”主张道德也是生产力,其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物质生产中需要注意对道德这一生产力的运用,将道德因素充分利用到生产生活中来,以此来提高我们的物质生产力水平。

  正如厉以宁先生在《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一书中分析“效率”的伦理含义时所提到的那样:生产的产品是否无害,生产的产品是否是社会所需要的,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进行何种生产,以及在相同产出的情况下用何种资源进行生产等问题都涉及道德问题⑤,因此我们在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对道德生产力的运用,不断发挥道德生产力的作用,使其更好的为发展生产进行服务,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生产水平,进而不断接近我们的“中国梦”。

  四、结束语

  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王小锡教授的“道德生产力”理论不断完善,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们必须充分重视“道德生产力”的作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运用道德生产力,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日常的生活中去,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小锡教授的道德生产力思想述评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 道德 生产力 生产 述评 王小锡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