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推动外向型农业进程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论文

推动外向型农业进程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26

推动外向型农业进程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动我国的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是加快我国农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一、外向型农业的特征及其独特意义

  外向型农业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通过进入国际市场,借助国际分工来实现农业的再生产。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出发点主要是在国际市场,和国际市场进行生产要素和最终产品的相互交流,通过国际市场来完成农业的再生产循环,建立起符合国际市场的相应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等等,形成具有国际规范的,有利于相互交流的农业运行机制。

  (一)外向型农业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外向型农业的产业结构特征和主体农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其自身的产业的特征主要有:

  1、由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结构决定: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主要是根据国际市场上产品消费需求以及相应的结构模式来作为主要的依据,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决定了外向型农业的产品出口的结构,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外向型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并由此影响着主体农业的结构变化。

  2、由比较利益的原则决定。发展外向型农业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进行更多的外汇收入,主要依据的是比较利益的原则,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拓展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这和主体农业当中所强调的不同的产品均衡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但是就目前来说,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产业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外向型农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

  3、由国际市场的潜力决定: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是相对于整个国际市场来说的,对于国际市场来说,供需量会有一个限度,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产品以及相应加工产品的对外贸易上不存在着供求问题,因此,在国际市场中有着非常大的竞争潜力。这使主体农业的结构调整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二)外向型农业的独特意义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外向型农业不仅仅是将农产品出口作为主要的目的的“创汇农业”,更重要的是指按国际标准生产的、形成有国际竞争力、有高辐射力、高增值力的农业经济。即“外向型农业(agriculture for export)”:一国或一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借助于国际分工来实现再生产的农业。其发展的出发点、立足点不是国内市场,而是国际市场,同国际市场进行广泛的生产要素和最终产品的双向交流,借助于国际市场来完成再生产的循环活动;并建立起同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形成符合国际规范、有利于双向交流的农业运行机制和宏观管理体系。因此,通过发展外向型农业,有利于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我国农业日益与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的结合,是我国农业落实可续发展观战略的具体举措,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深刻分析国际经济环境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重要前提。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尤其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状况是我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国际环境。

  (一)有利环境

  1、传统的农产品贸易趋于稳定: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当中,粮食作物的需求量将会基本稳定,而在水产品等产业上将会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对于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和加工品来说,将会继续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农产品价格趋于上涨:农业贸易的改革使得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这对于出口国是非常有利的。

  3、内部贸易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内部贸易的发展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分工的细致,发展中国家的内部贸易发展将会更加深入。

  (二)不利环境

  1、保护主义日益严重: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占据国际市场上有限的资金需求,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在国际贸易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断地利用自身在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对于自身的农业产品进行补贴,同时提高自身的关税限制其他国家农产品的输入。

  2、集团化趋势明显:农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会消除的,不同的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会不断地建立贸易集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全球化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将强,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产生了竞争的局面。具体的表现主要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开始不断增多,欧共体市场的建立不断地加速全球区域经济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更是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掀起了高潮。

  3、农产品贸易结构升级: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渐的从谷物和淀粉类转向了肉蛋类以及蔬菜类,因此,畜牧以及水产品的出口产值在农产品的出口比重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工品的出口逐渐的取代了原材料的出口。而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水平及保鲜技术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

  三、我国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国内条件

  经济的全球化,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说,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挑战。

  (一)有利条件

  国际化步伐加快: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从长远的上看,对于我国的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不可否认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与世界接轨,对我国的农业产业调整有了更多的空间,促进我国能够在区域内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面对国内市场,更多的是面对世界市场,为给产品出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国的畜牧业、园艺业以及特色农业的必须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建立起符合国际市场的需要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等,极大地促进我国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并由此促进主体农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与世界接轨,我国按照相应的国际规则,不断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给以我国的企业很多的优惠政策,从而促进国外资金和技术的引进,对于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断地促进我国同其他发达国家在农业领域当中的合作交流。给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不利条件

  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农业发展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发展的状态,在整体竞争上优势较少,出口的农产品在质量和生产方式上和国际市场的要求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农产品贸易当中的技术壁垒的逐渐增多,使得我国的外向型农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1、政府对于农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生产的保护率是非常低的,甚至是在长时间内处于负保护的状态。在我国的相应的农业保护措施当中,除了对于粮棉油的补贴之外,对于其他的农业则是没有太多的政策扶持。时间以来,通过工农产业之间的价格差以及农村的不合理负担等,使得农业的利润转化为工业生产的累积。在很多的情况下,我国的农业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利用一部分的农产品来换取外汇来发展工业,而不是为了农业自身的发展,

  在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国际市场作为导向,不仅仅是要面临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发展外向型的农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就目前来说,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于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在不同的程度上对于本国的农业进行着不同措施的保护。发达国家在长时间内都给本国的农业发展提供非常多的补贴,使得农产品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在进行国际化政策指定的过程中又使得农产品处于主导地位。但我国对于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是非常少的。我国的政府对于农业的投入同美国相比有着非产大的差距,同世界贸易组织的其他国家相比也有着很大的差距,使得我国的农业出口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2、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经营比较的分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产效率比较低,化肥农药等现代化的投入比较少,利用效率非常低,在农业科技的开发投入相对其它的产业来说比较的少,物质装备水平不高,品牌更新换代和品质提高的速度非常慢,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种类非常少。而发达国家的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资金、资源以及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上是出于劣势的。就拿美国来说,其耕地、森林等资源的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在世界前列,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虽然美国的农业人口只有全部人口的3%,但是却有着非常大的生产效率。美国作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由于其自身的农产品物美价廉,因此很多的出口种类在世界上占据着非常大的份额。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农户与发达国家的大农场之间进行不公平的竞争,使得我国的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大的压力。

  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落后状态的,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非常低。农业生产中的专业化和细致分工的企业非常少的,即使是先进企业,规模也比较小的,组织能力也是比较差的。我国的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基本上还是处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状态,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小而且分散,很难利用合理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即使勉强采用了,也因为没有达到相应的规模而收效甚微,导致农民在进行生产和技术选择的过程中采用新技术的方式很少。同国外的大市场接轨的过程中,由于小用户很难获得完整的信息而导致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大的问题,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没有广泛的市场认可,竞争力比较低,很难进入到大的市场当中。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面临着相应的问题,组织化的程度比较低,缺乏相应的行业内部竞争的协调机制,使得我国的企业与国外的集团化企业竞争中有着非常大的劣势,于是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低价销售的方式,使企业的利润大大的降低,甚至还导致很多的国家进行反倾销制裁。很多的农产品在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还只是停留在买卖关系的基础上,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这使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3、农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相符

  发达国家利用环保、安全的名义设置贸易壁垒,成为了我国农产品输出的严重障碍。随着世界各国逐渐的对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对于农药残留、污染等等检测指标的严格限制,检验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我国的农产品在出口的过程中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时常发生,产生了巨大的损失。这种技术壁垒的产生同时还会引起连锁反应,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很多的技术壁垒在本质上就是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之间的较量,虽然有着很多不公平的状况,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的农产品在质量安全以及法律制定等问题上还有待完善。我国的农产品从进行生产和加工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当中的标准化程度很低,很多的综合性的标准化体系还没有真正确立;目前的标准和国际标准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还处于起步的阶段,使我国的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要求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

  四、推动我国外向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在分析了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之后,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外向型农业的发展的建议对策。

  (一)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提供高效合理的政治制度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实践可以知道,我国目前的农业管理机制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快的制定符合国际要求同时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而促进我国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政策,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实现管理、生产与市场脱节的体制,统一生产和对外贸易政策,将农业生产同外贸有机的结合起来,完善我国的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政策,提高相应的行政效率和水平。我国政府需要增加对于农业科技教育的投入,从不同的渠道增加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让农民抓住机会掌握相应的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增加对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加强对于国外技术标准和法规以及应对技术壁垒措施的研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同时从我国的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角度上考虑,我国的农业政策首先是要增强透明度、调整相应的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   (二)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程度

  我国在进行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具有自身资源优势、专有技术、绿色无公害的产品领域。在资源上,我国地幅辽阔,有着特殊的土地和气候条件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品质优于其他国家,甚至超过了引种地。因此,我国在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过程中可以同具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增强我国的生产要素,不断地促进行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所以,我国政府和银行要坚持在发展农业上作出努力,从而发挥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其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方面,我国要注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同时,在全国进行环境的之力,从而使得我国的外向型农业发展环境更加的优化。

  (三)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

  1、制定科研带动的战略目标:将提高农业科研、生产综合实力作为主要的目标。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加快我国的农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物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实验室的水平。同时,有重点的建设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通过加强对实验室和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通过任务带动人才培养,不断的提高我国的农业科技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2、确定提高质量的具体目标:要通过科学技术,不断地改良农作物的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我国的科研力量,加大对于农业的投入,培养出具有优质、高效的品种,同时还要加大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的力度。要严格的按照国际标准或者是客户要求来进行生产和加工,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使得我国的外向型农业有着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

  3、以农业科技园为载体:作为是外向型农业的窗口,农业科技园是新技术开发和成长的重要途径,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是促进我国传统农业进一步改造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大力支持出口龙头企业,尽快的实现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造,不断地提高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作为导向,从现有的基础上开发农产品的相关开发,促进我国的农产品发展向精加工方向发展;

  4、必须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农业产业结构在进行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将自然能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作为主要的原则,在保护的过程中注意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抓住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优化林种结构,将恢复和扩大植被的覆盖率同增加农民的收入有机的结合起来,调动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加大力度推行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

  总之,面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实施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战略是我国在新世纪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策略。我国的外向型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适应农业国际化和现代化的目标,将国际市场的要求作为主要的前进方向,将优势产业作为基础,依靠县级的技术,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的种类和质量,提升我国外向型农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地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空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的持续发展的外向型农业发展体系。将提高质量和利润作为主要目的,增加我国的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的优化我国的农产品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从而实现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

推动外向型农业进程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农业 进程 结构 调整 外向型
最新农林学论文
农业科研院所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探讨
浅谈林业资源管理与造林方法的有效应用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果树栽培学有效教学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
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振兴战略”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北方秋葵育苗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的影响因素及改
甜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热门农林学论文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与对策措施
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