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黑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论文

黑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11

黑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060-04

  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1]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对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及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有特殊困难时,向其给予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社会制度,它的本质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争论一直是社会保障研究的核心问题。穆怀中[2](2001)运用相关性和直接回归方法,证明社会保障支出与人均GDP增长高度正相关;董拥军、邱长溶[3](2007)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发现我国1989―2004年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于文革[4](2007)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1978―1998年的时间序列采用OLS方法得出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与产出显著负相关;崔大海[5](2008)采用1978―2006年的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认为我国财政社保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促进了财政社保支出的增加,而财政社保支出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田美玉、蒋新坤[6](2011)采用1980―2009年的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针对黑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经济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其目的在于:一是通过对一个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二是为今后黑龙江省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黑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要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科学的界定社会保障支出的范围是首要任务。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就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而言,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从政府角度看,是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宏观层面社会保障水平是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

  2011年,黑龙江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392.05亿元,约是1998年的8.83亿元的44.4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1998年的3.14%上升到2011年的11.54%,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0.32%上升到2011年的3.12%。因此,无论是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来看,还是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和 GDP 的比例来看,黑龙江省社会保障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3年前后,我国确定建立以“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段时间以单位为主的保障功能逐渐弱化,社会保障改革刚刚起步,覆盖范围一时难以扩大。从表1和图可以看出,1998―2002年,黑龙江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额较小,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比例有增有降。

  2004年社会保障制度首次明确载入宪法,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步伐。2003―2007年,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度增加。2008年,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有所下降;2009年经济回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也大幅度增加。2009年以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呈现出比较缓慢的增长趋势。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黑龙江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虽然呈波动的趋势,但是整体上还是上涨的。只是在绝对数额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起步较晚,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增长速度也相对有限。

  二、黑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理论分析来看,经济增长为社会保障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持,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表2可以看出2000―2011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都是有增有减,但是整体上呈增长状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由2000年的25.14%增长到2011年的28.10%,GDP增长率由2000年的9.95%增长到2011年的21.35%。

  由此可见,理论上GDP增长率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的相关关系是非常密切的:GDP的增长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并且在我国现阶段对社会保障支出有着正向推动作用。

  三、实证分析

  1.数据的来源及变量的选取

  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SSE)作为解释变量,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98―2011年。由于取自然对数所得的新序列不影响原序列的平稳性,为了消除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减少数据的波动性,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SSE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取自然对数得到LnSSE和LnGDP。(具体见表3)

  2.单位根检验

  3.协整检验

  根据Engle和Granger对协整所做的原始定义,对双变量模型进行协整检验要求两个变量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从上述单位根检验的结果中,我们已经得出LnGDP和LnSSE都是 I(1) 的结论,因此,本文将运用E-G两步法对其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从第一步得到的回归方程可知,财政社会保障支出SSE对黑龙江省GDP的弹性系数为1.959,即GDP每增加1%,平均来说SSE将增长1.959%。

  第二步,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如果残差平稳的,则说明LnSSE和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拟合方程中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反之,变量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回归方程是一个“伪回归”。

  在检验残差序列是否平稳时,我们同样采用ADF检验法,ADF检验结果如表5。序列在5%显著水平下不存在单位根,即估计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表明黑龙江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具有协整关系。

  4.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说明,黑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SSE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但是LnSSE与LnGDP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需要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来识别时间序列变量之间数量上的因果关系(见表6)。

  从上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原假设“GDP的增长不是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的原因”在滞后期为2的时候拒绝原假设,即GDP的增长是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的原因。因此,GDP的增加在长期效应(滞后期为2)上将会刺激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1998―2011年黑龙江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SSE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从这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也在日趋完善。同时,分析两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及短期动态因果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是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的原因,其弹性系数为1.959,即GDP每增加1%,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随之增加1.959%。但是黑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的增长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董拥军、邱长溶(2007)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发现我国1989―2004年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其文章认为,全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为4%左右,但是黑龙江省的社会保障水平平均为2%左右,所以黑龙江省的社会保障支出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的作用,说明黑龙江省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社会保障支出的数量与结构不够合理、资金来源有限等。因此,加强黑龙江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

  1.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重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又进一步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财政方面的制约是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黑龙江省财政投入资金与其他省比较还有一段距离。例如,2008年,辽宁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469.97亿元,而黑龙江省仅为228.63亿元。因此,黑龙江省应该逐步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抑制贫富差距的作用。

  2.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该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民收人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办法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采用国家财政支持为主、社会集资为辅的办法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哈尔滨市、大庆市)则应考虑以企业和个人为主的办法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黑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 保障 增长 实证 经济 黑龙江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