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政策论文 >> 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政策影响探析论文

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政策影响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11

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政策影响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203-02

  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提出了当前中国职业教育的五大任务,全面阐述了本届政府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路径、改革的重点,并进行了工作部署。这次会议有众多的看点和期盼,随着会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将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春天。作为过去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高职院校,不可避免地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将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国将改革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把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改革将重点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如果高职院校报名人数和招生人数相差不大,且报名考生综合水平能达到学校要求,就可实行免试入学。而如果这个院校的竞争激烈,就可能从技术技能人才高考中选拔人才。

  招生考试改革除了多元职业教育的进口,还将贯通职业教育的出口。随着中高职贯通、高职与本科“3+2”、中职与本科“3+4”、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三二连读”和五年一贯制)等多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可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到专业硕士,以至于专业博士,实现职教与普教的融合。

  过去,在高考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无法体现区分度,一方面,报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并不一定能在重视选拔性的普通高考中胜出,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展示的能力又没有通过考试体现出来,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对分数要求不一样,给人们造成高职低人一等的感觉。分开高考,但实现职教与普教的融合,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的通道,将给职校学生以技术技能、学业晋升的路径,以及发展的希望和公平的机会。对于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和多样化的入学形式,消除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减轻了应试压力,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模式的高等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社会来讲,将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提高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认可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对于高职院校,在招生上会有更多自主权,有利于对学生形成多元评价机制,自主、科学选拔人才,同时人才培养体系的贯通,将增加学生报考机会和扩大职业教育生源面。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教,将加剧职教市场竞争

  3月22日上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2000年后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现在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根据鲁部长的讲话,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淡化学科,强化专业,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这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可以预计的是,今后几年,职业教育规模将会迅速扩大,职业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过去,职业教育就业率一直好于本科院校毕业生,随着本科院校的转型职业教育,职教毕业生就业格局也将发生变化。职教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实质是职业院校的竞争。在竞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市场将淘汰一批不合格的教育模式、教育院校,而一些基础条件较差、特色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高职院校首当其冲,将可能在竞争中首先出局或消失。

  三、所有制形式探索变革,将分化高职办学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别提出要“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按照这一精神,在职业教育领域,学校的所有制形式将发生变化,将探索产权清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这预示着今后高职的主要办学形式除了公办以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力度加大,将会出现一批混合所有制学校和民办学校,混合所有制的职业教育机构将逐渐占据主体地位,对民办学校的各项歧视性政策将得以消除和纠正,民办学校真正与公办学校具有平等地位。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世纪以来,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贡献,这种优质公办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办学形式带有混合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具备独立法人的独立学院,有可能成为第一批混合所有制学校。今后,一批办学主体将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方式举办民办教育,一批学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等将以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多种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学校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师、可以做教授,也可以到企业人力资源部的部长,校长可以做校长,同时也可以到企业做CEO。

  产权制度的改革,将消除社会力量向职业教育汇聚的体制障碍,各种所有制职教机构能以同等的地位、同样的权利,按同样的标准去同台竞争,政府和社会享用职教成果的方式从无偿使用转为购买服务。改革之后,高职举办者的成分多元化,管理者的成分多元化,除资金外,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也可作为分配的依据,从而终结了纯粹按资金分配的时代。随着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机构的管理权还可以按一定的规则流动或流转,委托管理将成为扩大优质职教资源、培育特色职教资源、解决问题职教资源的有效途径,社会也将出现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托管团队。   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按照指导意见,事业单位将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其中,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

  按照现行政策,“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划入公益二类”。毫无疑问,高职院校基本都将列入公益二类。分类完成以后,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对于高职院校,体制改革的重点也就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其重点包括,创新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等。创新法人治理结构,要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推进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创新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要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学校内部实施绩效工资,健全符合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当然,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任重而道远,制度创新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似,民办教育也将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工作任务,要在开展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完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差异化扶持政策体系。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营利性民办学校将完全按照企业机制办学。

  五、生均拨款制度落实,将提高高职保障水平

  近年来,不少省级政府先后制定并提高了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财政拨款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公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的通知》,提出从2014年起,建立全日制普通公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制度。2014年全省全日制普通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达到5 000元,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是指财政通过一般预算安排用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按全日制学历教育高职院校中的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计算的平均水平。

  生均拨款模式的建立,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包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所需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保障了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等发展资金需要,将有力提升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按照学生人数进行拨款,高职院校的招生竞争将会更趋激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为国家不断创造人才红利。随着中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的改革已箭在弦上。审时度势,顺应时代的要求,把握改革的机遇,在改革中谋求发展,是当前摆在所有高职特别是高职管理者面前的问题。

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政策影响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院校 改革 发展 影响 探析 政策
最新公共政策论文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方法研究
试论以公共政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政务新媒体平台蹭热点的探讨
浅析行政法视野下公共政策的实践
以女性视角看全面二孩政策效果
西安市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探析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力要素困境及政
我国版权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政策路径
热门公共政策论文
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建设
论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
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伦理基础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浅谈教育产业化
试析加入WTO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