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浅析国内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及防范对策论文

浅析国内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及防范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21

浅析国内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及防范对策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到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全球造船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船舶市场持续低迷不振,行业内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国内船舶生产经营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经营风险,并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国内造船企业有必要对各类经营风险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对策去规避经营风险或将其控制在适当程度。

  一、造船企业经营风险概述

  风险一般是指不确定性,具有普遍性、可预测性、与收益并存呈正相关关系的特征。经营风险指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企业遇到的经营问题而导致的风险。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涵义广,与商业风险一样涉及诸多因素,如宏观经济、行业竞争、外汇等方面,并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船舶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建造合同金额大、生产周期长、批量小、技术复杂、配套设备多、质量要求高、造船规范和规则多,而船东和船级社对设计图纸的审查与确认、建造过程中对施工工艺和质量的监督与检验十分严格,并且船舶的经营环境受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国际航运业动态、汇率变动等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很大。另外,国内造船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其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更多更大。

  二、国内造船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围绕着影响国内造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风险主导因素,可以将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市场风险、生产和技术风险、商务风险和财务风险。

  (一)市场风险

  市场是决定船舶价格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影响造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重要因素。船舶市场的好坏取决于市场上对船舶的需求程度,而影响世界船舶市场供需平衡关系的外部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宏观经济环境、航运市场波动、行业竞争、社会发展需求等。

  1.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宏观经济环境风险是指世界经济贸易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造船业是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的周期性行业,总随着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而调整。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造船产量从1990年至1997年的七年高速增长迅速转为“萧条”期,代表性的巴拿马型散货船(7万载重吨)从每艘3300万美元订单价格跌破2000万美元,跌幅达45%。而2003年至2008年,在世界经济、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以及贸易全球化等因素带动下,全球经济贸易繁荣昌盛,造船业迎来了一波高速发展周期,但2008年下半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蔓延,世界经济贸易环境迅速恶化,造船业也受到了沉重打击,至今仍萎靡不振。

  2.航运市场波动风险

  作为造船业的下游客户和终端用户,航运市场的波动直接关系到造船企业的订单需求量。造船业和航运业均为强周期行业,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产业链关系理论来看,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必然引起国际贸易的变化,造成国际航运市场的波动,最终导致船舶产业波动,形成船舶订单需求风险在所难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衰退、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航运市场也随之不景气,航运业大面积亏损,运力过剩使航运业复苏遥遥无期,而船市亦出现拐点并持续疲软,加上恶性竞争,许多船厂面临倒闭的命运。下图为近五年航运业的经济指标即波罗的海综合指数(BDI)走势图(由国际航运及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编制)。

  波罗的海综合指数(BDI)走势表(2008-2013)

  同样,衡量船市景气与否的新船价格指数也呈现了与BDI指数基本一致的走势(见下图)。

  新船价格指数表(2008-2013)

  3.行业竞争风险

  造船行业竞争风险主要指因全球造船产能过剩问题而引发的价格竞争风险。自2004年国内造船业进入黄金时代后,船厂数量飞速增长,2006年至2010年间,30万吨产能船厂从7家增到33家,10万吨船坞船台从17个增到59个,仅浙江台州一带就有200多家船厂,其中近60%是在2004年后成立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国内造船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底,我国造船产能达8010万载重吨,而201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534万载重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7%。同时由于国际经济长期不景气,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造船订单需求量相应减少,造船业间掀起“割喉式”减价战以争取订单,甚至韩国等国船厂也纷纷降价抢单,国内企业不得不保本经营甚至亏本造船,一些企业接不到订单只能关门倒闭。据统计,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约四成船厂一单未接,而那些承接了订单的也难以盈利,新船价格持续下滑,总体水平较危机前下跌30%,部分船型跌幅达40%~50%。

  4.社会发展需求风险

  除了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船舶市场也与社会发展需求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船型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推动了对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节能船型的需求,此类船型应用了一些绿色技术,如船型优化、采用清洁能源、混合电力推进、加装减排设备及应用新型材料等。又如,世界能源危机使国际社会对油气等能源需求不断加大,刺激了海洋油气产业的开发与采掘,致使油船、LNG船和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船的需求量也相应加大。

  (二)生产和技术风险

  对造船企业而言,市场风险是外部因素,企业无法控制只能预判,而生产和技术风险则属内部因素,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在船舶建造过程中,无论是生产管理还是技术开发,都具有工作量大、繁琐、要求高、问题多、责任重等特点,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深刻影响。   1.新船技术开发风险

  新船技术开发对造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新船技术开发顺利,企业可利用开发取得的先进技术,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足够的竞争优势,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也是造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一旦新船开发不成功,或设计迟迟无法完成,或因设计失误导致新船存在致命缺陷而无法交付使用,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并带来经济损失。

  造船是典型的订单式定制生产,需严格按照造船合同和技术规格书的规定及要求去设计和生产,若因企业自身技术力量不足或盲目接受过高的技术要求等原因,导致无法满足合同的技术要求,企业将面临索赔、信誉损失,甚至遭到弃船。如,国内某船厂1999年承接瑞典船东2艘1600米车道高速车客滚装船,该船型在性能、操纵性等方面要求极高,建造技术难度很大,而船厂却错误地认为只是在建过的滚装船上面加上客用设施,低估了船价,且签约前未吃透技术规格书要求,技术储备也不足,在建造过程中不得不全力攻克各种技术难关,最终造成一年多的交船延期,承担了巨额的违约赔偿责任。

  2.生产管理风险

  国内造船企业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复杂的生产问题,而船舶产品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工,最终取决于生产环节。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要着重考虑建造拖期、安全生产、人员队伍齐整等方面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

  据克拉克松数据显示,按载重吨计近年来全球交船脱期率平均为 10 %,而中国造船企业的建造脱期率相对较高,大致为 10 %~ 20 %。国内一些新进入造船市场的企业因技术力量不足、生产管理薄弱,导致即使建造技术要求不高的散货船也会出现建造质量达不到合同规定要求的现象,最终交船脱期,企业不得不承担船东罚款、弃船等经济损失。

  船舶生产建造现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业环境,工种多、工艺复杂,现场呈多方位立体交叉工作状态,同时,建造过程中常常有高空作业、密闭舱室及有限空间作业多,这使得生产安全成为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克服的最大问题之一,处理不当将危及生产人员的生命以及船舶的安全,也将影响船舶的建造进度和交船计划。

  同样,造船企业的人员队伍是否齐整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近十年,国内造船业发展迅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同期国外造船企业也纷纷进驻中国,使得国内造船行业原本就不多的造船人才骤然紧缺,企业之间人才竞争加剧,员工的流动和流失更加频繁,搅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节奏,不利于企业制定和实施长期稳定的生产经营计划。

  (三)商务风险

  在造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包括了船东资信调查,前期询价、估算与报价,技术、质量、工期论证,合同评审与签订,材料设备采购,增加工程,履约纠纷处理,货款清收等商务环节,而这些商务环节中不可避免存在着各类风险,主要可分为:合同风险、船东风险和材料设备采购风险。

  1.合同风险

  造船企业的合同风险不仅包括了合同和技术条款本身存在的风险,还包括了船价估算、交船期等风险。

  1)合同与技术条款风险

  合同是造船企业和船东权利义务的载体,一般出口船的建造合同和技术规格书都是以英文书写,大多适用英国法。如果企业缺少精通英语、英国法或船舶建造的经营和技术团队,一旦合同和技术规格书的条款无法吃透,将有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被动局面并由此承受经济损失。尤其在世界经济低迷背景下,一些船东面对航运业长期亏损经营、船价跌幅严重时,为减少损失会想方设法利用合同和技术条款达到降价、弃船目的,将市场风险推给造船企业。因此,国内造船企业接单时一定要注意对合同与技术条款全面审核,尽量剔除或修改对企业不利的条款或字眼,明确技术要求及规定,尽可能避免掉进合同的陷阱中。

  2)船价估算风险

  国内造船企业在接单时对船东的最终报价是在船舶的成本估算基础上,综合考虑市场行情、汇率走势、行业竞争等情况而确定的。船舶成本价格的估算非常复杂,要按照技术规格书的内容,分系统逐项估算。如果没有吃透技术规格书,遗漏了某些项目或设备,对配套设备功能、档次了解不深入或者某些项目的估算存在较大偏差,就会使整个报价偏离实际,导致要么报价偏高失去订单,要么报价偏低使企业利益受损。例如国内某造船企业承接2艘1600米车道高速车客滚装船,当时欧洲报价为每艘9000万至1亿美元,而该企业没吃透技术规格书,只报每艘5500万美元,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3)交船期风险

  船舶建造合同一般会约定一个固定的交船期,大多有一个月的交船延期免罚期,但再之后的延期每天都须缴纳数额不菲的罚款,直至弃船期。尽管合同大多会规定一个罚款上限,但交船延期终究给企业带来众多不利影响,除了赔偿罚款、甚至弃船等风险,还导致企业后续船舶的生产计划受到影响,从此恶性循环、损失巨大。因而造船企业在确定合同的交船期前,一定要客观评估企业的设计及技术能力、船台能力、生产与质量管理能力、配套设备的纳期、不可抗力等因素,制定详细的生产滚动计划,并经技术部、生产部和物资部等部门确认后再定。

  2.船东风险

  船东是造船企业的客户,作为合同的一方必然全力维护自身利益。船东的信誉很重要,现在多数船东是以单船公司名义与造船企业签约,而一些船东加入船东保护协会后是由协会承担仲裁费用,其不用担心仲裁成本和败诉的任何风险。这样,一些信誉不好的船东在签约时会设下一些合同陷阱,为今后提起仲裁埋下伏笔;或者在履约过程中想方设法找到合同漏洞,制造纠纷提起仲裁,或以仲裁威胁造船企业达到其不良目的。如,希腊某船东在马绍尔群岛注册几十个单船公司作为签约主体,2003年到中国下单造船,仅53800DWT散货船一个项目就相继与三家船厂发生仲裁。而有些船东在航运市场低迷时,会以质量问题为借口制造交船障碍,故意拖延交船时间,不仅可获延期罚金,还可低价接船,甚至弃船。因此企业在与新船东合作前,必须做好对新船东资质、信誉、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信息搜集与调查工作。   3.材料设备采购风险

  材料设备采购风险主要体现在价格波动、交货期、质量、技术等方面。在船市繁荣期,世界造船量迅猛增长,钢板、主机等材料设备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甚至有钱买不到或交货拖期。2003~2004年间钢材价格大幅涨价,大部分造船企业在2003年前承接的订单出现巨额亏损。另外,受融资能力限制,一些造船合同签订后过了很长时间才生效,而材料设备的订货一般在合同生效后才正式进行。尽管企业在船舶报价前对主要设备做了询价,但往往合同生效后,却发现设备价格已远远高出当初报价,甚至交货期已不能满足交船期的要求。如,某船厂承接的2600TEU集装箱船,签订造船合同时主机厂家报价3000多万元,合同生效后主机却已涨到5000多万元。而有的订了设备合同,但设备厂家却无法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交货,导致企业交船延期。现在船舶建造周期短,一个船台一年要造6、7艘船,一艘船延误了,后续船就会连锁反应。还有,设备的质量问题、软硬件接口一致性等技术问题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某船厂在建造10500吨滚装船时选用一种新型主机,而该主机存在严重的设计和质量缺陷,结果给船厂带来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四)财务风险

  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国内造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倒闭的各种财务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融资风险和成本控制风险。

  1.汇率风险

  国内造船企业签订的出口船合同一般以美元计价,而船舶产品属远期交货,汇率变动将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产生巨大影响。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从事实上盯住美元转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就基本呈单边上升趋势,从实施初期中间价1美元兑8.2765人民币,到2013年12月31日的中间价6.0969,累计升值了26.33%。单单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03%。而近年来造船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3~5%左右,人民币升值直接蚕食了企业的利润率。另外,船市低迷时船东较强势,合同规定的预付款比例很低,交船前仅支付合同价的30%以内,这就迫使企业去融资采购进口设备,融资成本与人民币升值所减少的采购成本基本相抵(视预付款比例、进口设备占比、企业财务状况而不同,但差距不大),而交船时收到的大部分美元尾款则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直接减少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2.融资风险

  国内造船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主要指融资环境和利率变动给企业的经营造成的影响。随着国内造船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加强了对造船产业的调控,银行业相应地收紧了对企业的信贷规模。一些银行要求企业签订更谨慎的造船合同才能获得贷款,这使得原本就竞争激烈、订单不足的企业又处在“融资难”的不利环境中,举步维艰。而利率变动对造船企业利润的影响则是因企业经营过程中支付贷款利息引起的,利率的上升将导致企业贷款成本增加。在当前船市低迷背景下,船东预付款少、订单价格低,造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融资风险。

  3.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是指造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单船既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对构成船舶产品成本的一切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进行严格的计算、分析、调节,以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船舶的建造周期较长,在这期间原材料及设备的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本产生影响。

  由于原材料及设备为主的采购成本占了造船成本很大比重(60%~70%),因而物资采购也成了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目前我国造船产业利润不高与采购成本比较高有直接关系。而企业对物资供应商和采购环节的管理、材料设备价格的波动、设备质量、合同厂商表对供应商的限定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实际采购成本。

  近年来国内造船业的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也造成一定压力。中国造船业近几年之所以赶日超韩,主要是成本上有竞争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最为突出(中韩造船业平均工资水平差距在1/7~1/8)。企业一方面要留住人员维持正常的生产,一方面又要控制人工成本,二者如何平衡,将考验着企业管理层的智慧。

  另外,造船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据报道,韩日在钢材等原材料的利用率超过90%,而中国造船业的钢材利用率在85%~88%;还有,中国造船业在生产效益上是韩日的1/3~1/4,均有提升空间。

  三、国内造船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对策

  在国内造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如何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降低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系统性的经营风险防范体系,不仅要对各个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还应从全局出发,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整体有序的风险防范机制,点面结合、全面有效地防范已经存在或者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种经营风险。主要的防范对策及建议如下:

  (一) 建立全面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任何一家造船企业,若想全方位提高企业的内部风险防范能力,就必须科学地建立一个全面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首先,要强化造船企业全体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高层,无论是船舶接单、履约还是售后等经营环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参与者与决策者,必须将风险预估在决策前,所做出的每个决策都要进行风险分析并有相对应的化解措施。对于企业中层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业务专长,做好具体业务把关工作,不断总结风险防范经验,规避潜在风险或将风险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而对于企业广大员工,应当培养遵规守纪的工作习惯,以规章制度作为行为准则,严格遵守规程、按章作业,避免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造船企业要制定和完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无论是企业接单报价、合同把关、技术研发、建造周期控制、安全生产、质量检验、物资采购、财务融资、售后服务等各种生产经营工作,还是小到印章管理、文件档案管理等等,造船企业都必须相对应地制定一套严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且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修订完善。   最后,造船企业还应加强风险防范管控力度。在造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要规范各类工作流程以降低风险发生率,还应加强对风险防范的管控力度。企业可以设置独立的审核监管机构,如内部法务机构,对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合同审核、履约纠纷、各个工作流程涉及的风险点等方面严格把控,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控制风险。

  (二) 战略决策果断,产品定位明确,及时转型升级

  企业经营好坏,与企业管理者的战略眼光紧密相关。造船合同履约时间较长,因而船市受到宏观经济、供需关系等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高瞻远瞩,及时抓住宝贵的调整期,认清当前经济形势、船市行情及周期变化,充分分析市场风险,研究把握市场机遇,果断做出战略决策,确定未来几年内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向和产品定位,并适时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如,此轮船市调整,传统三大主力船型: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都遭受了致命打击,尽管期间出现回暖,但还是处在水深火热中。而眼光独到的韩国企业,早早看到海工市场的商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发展海工业务,从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中国造船企业则紧随市场主流方向做出相应调整,尽管落后一步,但凭借成本优势也取得了不错成绩。2013年我国海工订单金额超过180亿美元,排位上升至世界第二,占全球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13.5%上升到2013年的29.5%。

  (三) 适应市场变化,大力推动技术研发

  无论是目前火热的海工市场,还是LNG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市场,都要求造船企业具备过硬的技术研发能力,否则只能临渊羡鱼或者勉强承接而陷入无法交船的被动局面。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国际船舶新规范的陆续生效,船舶市场需求也是倾向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节能新船型,这也要求造船企业有足够深厚的技术支持来设计、建造及完工交船。因此,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船舶市场,国内造船企业只有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研发水平和生产设计层次,优化船型设计,掌握高技术、开发出高附加值的船型,才能获取订单、赢得市场。而对于新船型开发等技术风险,造船企业则应因企制宜,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品开发战略,认真做好新船型技术储备,多承接成熟产品,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承接高技术产品。

  (四) 科学防范合同风险

  船舶建造合同,包括技术规格书,特点都是条款繁多、内容复杂,并且通常采用英文格式,因此合同本身存在许多风险点。这要求国内造船企业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英语的经营和技术人员,还应培养熟悉法律和英语的法务人员。企业有必要去建立一支扎实严谨、稳定实干、富有经验的精通船舶专业知识、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经营队伍,参与到合同的接单报价整个过程中,并充分发挥经营、技术和法务人员的作用,在技术、商务谈判及签约环节,尽可能地消除合同条款存在的陷阱或风险点,提出控制与化解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于造船合同中最重要的船舶价格条款,企业应当在报价前对建造成本进行科学合理地预估和测算。船用设备应逐一询价,成本要素考虑全面,还需合理预估汇率变动影响、材料设备价格波动、企业利润等。对于首次承接的新船型,在报价之前,应让企业的技术部门先消化技术规格书,并与经营部门充分沟通,对那些新出现的规范、材料、设备要及时向厂家询价;在技术规格书谈好之后再进行商务谈判,技术人员要把签字版的技术规格书与报价所依据的技术规格书的不同之处及时反馈给经营人员,以便经营人员及时调整报价。

  (五) 灵活规避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国内造船企业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加以规避。一是除了在报价时要考虑人民币和欧元升值对船价的影响外,可以采用多种币种计价的方式来降低汇率风险,比如将来如需从欧洲进口设备,可采用美元和欧元共同计价,这样进口设备(约占造船合同总价40%左右)的汇率风险得以规避;二是与船东协商增加预付款比例、当人民币升值超过一定比例时与船东共担汇率风险等措施来减少汇率风险。此种方法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在船市繁荣时较易实现,而在当前船市低迷期则基本无望;三是借助专业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如远期结售汇、掉期交易等,减少汇差损失;四是缺口的建造资金采取向银行贷美元,再以收到的以美元支付的交船款归还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汇率风险;五是企业通过预测汇率变动趋势,提前或延期结汇,可以避免汇兑损失或获得收益,同样也是控制汇率风险的有效方法。

  (六) 强化生产管理,狠抓建造质量

  国内造船企业应当强化生产管理,推进生产管理精细化,努力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狠抓质量管理,确保所建造船舶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工,防范交船拖期风险及杜绝质量问题。

  要强化生产管理,企业必须转变造船观念,按照现代先进的造船模式,树立精益造船目标,在生产管理和技术工艺上努力创新、总结经验,不断革新,合理利用制造技术,改革传统工艺,加强生产组织和物资供应、劳务保障、生产设计等生产前准备工作,不断优化造船主流程,加强计划指导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使船台周期和码头周期不断缩短,提升关键节点的实现率,全力保障船舶生产建造进度。有效做法很多,如企业可以推行分段总组造船法,合理配置分段总组制造场地,扩大分段总组数量和重量,船台合拢前移到平台,减少船台中分段搭载工作量,缩短船台周期;推广分段、总组预舾装技术,尽量提高预舾装率,提高分段、总组上船台前的安装完整性和船舶下水前的安装完整性,采用机舱分段盆舾装、上层建筑整体吊装等先进舾装技术工艺,缩短船台安装时间;推广造船精度管理与控制技术,以补充量代替余量,实现船台无余量搭载合拢,以质量来保进度;采取提高钢材预处理生产线的作业质量以及跟踪补涂等手段,减少分段二次除锈工程量,提高涂装效率的先进涂装技术等等。

  同时,造船企业还应强化各类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船舶建造合同和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加大过程巡检、自检力度,加强过程控制,提高现场服务配合意识,以及通过更新设备和工装、优化生产设计、提高图纸质量、加大预装量等措施,把握生产节奏,确保船舶的建造质量;严格贯彻执行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强化焊接等各道工序质量、外协分段、外购件质量控制和现场质量控制,提高一次交验合格率;加强与船东驻厂代表、船级社验船师的沟通与合作,报检环节中确实应由企业承担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因质量问题出现交船难的情况。   最后,企业还需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规范生产作业流程,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员工上岗前的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员工按照流程标准化作业,杜绝生产事故发生。

  (七) 加强成本管理,降本增效

  在国际船市低迷期,国内造船企业要想生存发展,除了需要具备技术力量、建造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同样也需要成本优势。这就要求造船企业必须重视成本管理,苦练内功、降本增效。

  在成本控制方面,首先要加强对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一是造船企业可以与上游产业战略合作,降低采购成本。例如,为规避钢材涨价风险,造船企业可以与大型钢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一方面可以争取到最优惠价格,同时供货、质量的稳定性也得到保证。二是加强物资采购供应商的管理,通过不断增加合格供应商的数量,促进物资采购完全竞争,从而节省采购成本。三是在争取船东认可,采购国内同等质量的船用设备来替代进口设备。

  其次要加强对造船物耗、能耗和工人效率的控制。企业可以通过专门的课题研究,依靠设计优化、技术进步、工法改进、流程优化和管理创新等手段,提高钢材、油漆、焊材等主要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合理配置、优化使用各项生产资源,促进节能减排;同时优化人员配置,推行绩效考核机制等措施,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

  最后,应推进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造船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和月度预算,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强对资金预算的管理,将各种费用性支出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

  四、结语

  总之,现今国内造船企业身处在低迷不振、竞争激烈的国际船市中,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为了生存与发展,企业就必须深刻认识各种经营风险的发生几率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同时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及薄弱环节,主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去规避和防范,争取将经营风险消除或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更重要的是,国内造船企业应当适应船市变化,抓住危机中蕴藏的机会,以战略的眼光采取正确发展策略,科学做好产品定位,及时转型升级,加强科研开发,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浅析国内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及防范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国内 企业 对策 经营 风险 防范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