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中小企业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原因分析论文

中小企业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原因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25

中小企业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原因分析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1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11737)

  作者简介:梁迪(1981-),男,北京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小企业金融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5-0156-05收稿日期:2014-02-12

  一、文献回顾

  中小企业的发展长期受融资约束(信贷可获得性)问题的困扰,一些中小企业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对此问题的探讨也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一)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借款者特征

  Chakravarty等(2013)发现,年龄更长且规模更大的企业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较小。企业的财务特征(例如资产、销售与资产的比率)和企业的信用记录也是影响企业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程度的重要因素(Cavalluzzo etal,2002)。Han等(2009)的研究表明,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企业普遍要比其他申请贷款者更具风险性。不过,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企业与申请遭拒的企业存在若干显著的差异(Cole,2010)。

  (二) 银企关系的效应

  Chakravarty等(2013)的研究表明,银企关系的持久性对于提高申请贷款的可能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风险较高的企业而言,随着银企关系的延长,其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增大(Han等,2009)。Cole(2010)研究发现,被拒绝的借款者所维持的银企关系在持久性上比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借款者更短。Chakravarty 等(2009)发现,多重银企关系的存在对于提出贷款申请的决策发挥着正面的作用。

  国内对银企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银企关系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关注的是获得贷款的企业(曹敏 等,2003;周好文 等,2005),且研究样本多来自地区或城市,样本容量较少,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不高。而研究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文献则没能区分贷款申请遭到拒绝的企业和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中小企业(何韧 等,2012)。

  (三)金融生态环境的效应

  Berger 等(2011)的分析表明,测度债务人保护水平的两个指标都对小企业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或遭到拒绝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社会环境尤其是一个社会普遍的诚信水平也会影响中小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社会资本的水平对借款者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具有负向效应,这一效应对于法律执行质量较差的地区尤其显著(Guiso et al,2004)。

  上述文献虽关注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企业这一以往被忽略的潜在借款者群体,但实证分析多基于发达经济体的数据,对发展中经济体(比如中国)关注不足,也较少考虑经济体内部在金融生态环境上的差异。而国内对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和关系型融资的研究侧重银行的贷款审批和利率定价,对企业的贷款申请决策还未加以研究。针对上述研究不足,本文以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借款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模型对全国性的企业调查数据加以分析,以考察银企关系及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改善小企业融资服务提出建议。

  二、数据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层面的数据和企业所在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等级评定数据。其中,企业层面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在2003年对中国18个大中城市中的2400家企业所做的投资环境调查(Investment Climate Survey, 2003)。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等级评定数据来自“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课题(李扬 等,2005)中对受评估城市2003年的相关数据所得的评分数据。①

  根据研究目标,本文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1.将中小企业界定为雇员人数小于1000人的企业;2.剔除企业性质为上市公司的样本;3.对模型中用到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中含有缺失值的样本予以剔除;4.对模型中的部分解释变量实施上下1%的缩尾处理。最后进入研究样本的企业为1350家。本文使用Stata12.1软件对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分析。

  (二)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1.响应变量

  在本文的模型中,响应变量(DB)为二值变量,其取值为1时,代表企业有信贷需求但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DB取值为0时,代表企业有信贷需求且申请了贷款。

  2. 银企关系变量

  根据已有的研究,本文所采用的银企关系特征变量包括:银企关系个数变量(BRN)被定义为企业在受访时与之有业务关系的银行的数量;主要银行关系的时间长度变量(PBRY)被定义为企业与主要银行所维持关系的时间长度。在逻辑上,拥有更多的银企关系意味着拥有多次的贷款申请机会。而随着主要银企关系的维持时间的延长,银企双方相互间更加了解,能够降低银行的甄别差错率,也能够减少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这就会鼓励资质好的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而抑制资质差的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本文提出如下假说:假说一,中小企业的银企关系的数量对企业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有负向效应;假说二,中小企业与主要银行所维持关系的时间长度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有负向效应;假说三,中小企业与主要银行所维持关系的时间长度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有正向效应。   2. 该变量在进入模型前接受上下1%的缩尾(winsorising)处理。

  3. 控制变量

  本文还对企业的一些特征变量加以控制。企业基本特征包括: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FAGE)。企业的财务特征包括:资产负债率(TLOTA)、资产收益率(ROTA)、销售收入增长率(GR_TS)。企业的管理特征包括:总经理是否受过大学及以上的高等教育(HEDU)、总经理的职位经验(GMY)。企业的所有权特征包括:外资所有权哑变量(OWNF)和政府所有权哑变量(OWNG)。此外,还控制了:企业获得贷款是否需要提供经审计的财报(AUDIT)、企业的主营业务的竞争程度(COMPT)、企业所在行业部门哑变量(SECTOR)。这些控制变量的详细定义参见表1。

  4. 金融生态环境变量

  为了考察金融生态环境企业贷款申请决策的影响,在对模型进行分组回归时将用到如下三个指示变量:金融生态环境指数(IDX_EEF)、法治环境指数(IDX_LGL)和诚信文化指数(IDX_CUL),变量的详细定义见表1。②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进入样本的企业总计有1458家,样本企业的规模(以2002年雇员平均数衡量)最小为10人,最大为991人,企业规模平均值为200.3人;企业年龄的最小值为4年,最大为53年,企业年龄平均值为16.24年。企业的银行关系数量平均为2.74家,与主要银行的关系长度平均为10.84年。样本企业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情形的平均值为22%。

  (二)单因素分析

  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依据响应变量的取值对样本分组,以t检验考察两类企业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t检验结果,平均而言,与提出贷款申请的企业相比,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企业(简称DB企业)的银行关系数量显著较少,主要银行关系的长度显著较短。平均而言,DB企业的规模和年龄显著较小,盈利性相对不足,成长性较低。此外,就企业所处金融生态环境而言,无论是总体评价,还是法治环境和诚信文化这两个分项指标,DB企业所在城市的评分均值都显著较低。

  (三)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实证分析的logit模型如下:

  logit(DB)=α+β1BRNi,k+β2ln_PBRYi,k+β3CTRLi,k+εi,k

  1.全样本分析

  可以发现,企业的银行关系数量对响应变量有显著负向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关系数量额外增加一个单位,可使企业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降低1.84%。这证实了假说1,并且与Han等(2009)、Cole(2010)以及Chakravarty等(20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主要银行关系的长度对响应变量有显著正向效应,这证实了假说3,并暗示样本中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企业的风险性相对较高。因为Han等(2009)的研究表明,对于风险较高的企业而言,随着银企关系的时间长度的增长,其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增大。

  2. 分组样本分析

  为考察不同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银企关系指标对响应变量的影响。我们分别以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IDX_EEF)以及法治环境指标(IDX_LGL)和诚信文化指标(IDX_CUL)的中位数为界,将样本分为两组对模型进行logit回归:A组代表低于中位数的分组,B组代表高于中位数的分组。上述logit分组回归的结果报告在表2中。

  表3的列(2)和列(3)报告了以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分组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在差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银行关系数量以及主要银行关系长度不再是显著影响因素。而在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银行关系数量指标对响应变量(DB)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而主要银行关系长度对响应变量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两点都与全样本回归的结果相同,且分组指标的系数绝对值更大。比如,银行关系数量增加1个单位,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平均)下降2.02%,这表明,银企关系对企业贷款申请决策在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影响更大。

  根据表3中列(2)和列(3)的回归结果,对于控制变量而言,企业规模在不同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都对响应变量(DB)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但在好的金融

  生态环境下,企业规模对解释变量的负向效应更大。在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资产报酬率、销售收入、竞争程度仍旧是响应变量有显著影响因素。而在差的金融生态环境下,经审计的财报指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并且系数绝对值比全样本回归结果大得多,这暗示银行在差的金融生态环境下更看重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所包含的硬信息。

  基于法治环境和诚信文化的评分的中位数分组分别进行分组回归的结果分别报告在见表3的列(4)和(5)以及列(6)和列(7)。在这两种分组回归的结果中,相应变量的系数及符号与基于金融生态环境分组回归的结果基本一致,主要差别是:第一,在差的法治环境下,银企关系数量显著降低企业出现贷款申请望而却步的可能性,这与HernándezCánovas等(2010)的研究相一致。第二,在好的法治或诚信文化环境下,资产报酬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说明盈利性更好和成长性更快的企业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的较小。第三,在差的法治环境或诚信文化中,政府所有权成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有政府背景的企业不太可能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配置信贷资源的倾向:在较差的法治环境下,银行可能更看重企业的政府所有权背景,而在较好的法治或诚信文化环境下,银行可能更青睐盈利性更好的企业,而不管这些企业是否具有政府所有权背景。

  四、结论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3年实施的中国投资环境调查所得的企业层面数据,以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决策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不同的制度和文化背景下银企关系对企业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一) 拥有银行关系数量较多的企业,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可能性较小;随着企业与主要银行所维持关系的时间长度的增加,企业更有可能出现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情形。(二) 银企关系对企业贷款申请决策的效应的发挥,有赖于较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以及法治环境和诚信文化背景。(三) 企业的规模、盈利性、成长性、财务报表是否经过审计、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企业所有权的构成对企业出现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情形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与银行所建立的较为密切的银企关系有助于降低银企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企业自我融资约束的情形,并且这种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比如法治环境和诚信文化背景)下。这说明,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是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的可能性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从而有助于关系型借贷的实现;同时还应该重视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诚信文化,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缓解自我融资约束对企业发展的阻碍。

  ① 李扬等(2005)的研究成果包括对50个大中城市2003年和2004年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结果。笔者认为,一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以及“法治环境”和“诚信文化”这两个分项指标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剧烈波动,因此将2003年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相关评价结果与世界银行投资环境调查(2003)中受调查企业2002年的数据相结合是适宜的和可行的。

  ② 在李扬等(2005)研究中,原始评分共分为五级,分值越小代表评价越好。为便于模型的解释,本文对其进行了重新编码,使得分值越高代表评价越好。在受调查企业所在的18个城市中,本溪、贵阳、兰州、南宁、江门这五个城市的评分是依据地理位置和行政级别相近的城市得出的估计值。

中小企业对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原因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 申请 原因 贷款 中小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