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建筑企业在施工阶段的质量危机管理与创新论文

建筑企业在施工阶段的质量危机管理与创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05

建筑企业在施工阶段的质量危机管理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所承受的潜在危机比其它行业来得多来得复杂,尤其是在当今金融环境不容乐观、资金链断裂以及市场态势低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诱发建筑企业种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更是被大大增加了,毫不夸张地说,当下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严酷的经济形势,建筑企业如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好地对危机进行全面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危机对企业的冲击,成为了当下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的新任务和难题。

  一、质量危机的概念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质量危机是建筑企业危机管理当中的一种,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对企业运转和信誉乃至生存产生重大威胁的紧急或灾难事件。产生质量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生产技术、工艺落后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技术、工艺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之一,我国的部分建筑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一些施工技术和工艺落后,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旦建筑产品进入市场就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处理不力就会引发质量危机。

  2、生产流程不科学

  从每种意义上说,建筑也是一种产品,只不过不同于其它工业产品。从建筑企业材料的输入到最终产品的输出,是可行性研究、材料采购、施工、验收到销售一系列活动组成的一个流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最终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3、人员素质不高,产品质量危机意识欠缺

  在建筑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员工和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关乎到企业的产品质量,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没有娴熟的技术工人和全体员工强烈的质量危机意识,那么产品的质量将会无从谈起。

  4、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规范

  建筑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的市场,甚至面对国际化的市场,这就对建筑企业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参与到国际化的竞争中去,企业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要注意环保、安全的要求。纵观国内近期发生的一些建筑企业危机事件,原因主要是其质量体系混乱,没有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也有实施过程执行不力或者执行不规范。

  二、施工阶段产生质量危机的影响因素

  施工阶段质量危机产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四方面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质量危机产生的因素

  1、人的因素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对建筑施工来讲,人既是施工质量的监控者,也是施工质量的“制造者”。据统计资料证明,88%的质量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失误所造成的。施工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因素是分不开的,主要是加强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避免质量危机的发生。在质量保证环节,人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者的素质,二是操作者的素质。

  管理者是具有决策权力的人,其整体素质,是提高施工质量和规避质量危机的关键,管理者可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整体的规划,也可从战术的角度进行监督和指导,因此,在关系到施工质量和规避质量危机的问题上,要慎重选择施工管理者。

  施工操作者是实现工程质量的直接参与者,主要表现在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它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尤其是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要求精度高、工艺新的部分,否则工程质量很难保证。还有操作者的缺陷、心理因素、错误行为和是否违纪等也会影响施工质量,对质量危机的管理具有重大影响。

  2、材料的因素

  任何一项工程项目,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材料及构配件的质量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物质基础,也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投入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又怎能符合标准呢?因此,加强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

  对材料等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环节:材料信息的掌握,供货厂家的优选;材料供应的合理组织;材料的合理使用和减少材料流失;加强材料检查验收,及时验收和检查;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和使用不当;建立材料质量的跟踪体制,出现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根据影响程度,建立惩罚机制等。

  3、设备的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必不可少的,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都与施工机械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施工阶段,必须对施工机械的性能、选型和使用操作等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因为施工机械的缘故,引起施工问题,减少产生质量危机的机会。

  3、方法的因素

  方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对建筑施工方案的控制,主要是施工阶段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计划与控制手段、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监督管理等。

  施工方案是否恰当,能否顺利执行等,都会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也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最终会体现在建筑企业的声誉和利益有关方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上,因此,应重视对方法的控制。

  4、环境的因素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处在一定的环境当中,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影响它的环境因素很多,有社会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监督管理环境、建筑人文环境等。每一种具体的环境因素都会对施工阶段的质量产生影响并且复杂多变,因此在施工阶段,加强对环境因素的控制是一项必须且重要的工作。

  实现施工建筑企业阶段的质量危机管理的目标,加强环境因素的控制,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的环境条件,并且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特点和条件,及时地做出预报和预测,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的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相应的预测和准备,真正当一些不测情况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取对策,制定应对策略,加强管理和监督,避免质量危机的发生。

  三、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危机管理与创新策略

  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

  建筑工程规模较大,而质量危机管理又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非常必要,这样使质量危机管理形成一个系统,可以进一步增强人员质量危机意识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同时,也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总结经验,将危机进行分类,找出危机问题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故的发生。

  2、清晰质量危机管理的目标和控制节点

  对施工阶段的质量危机管理来说,要清楚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问题出现的阶段,建立一套质量控制和保障的体系,有针对性的投入到管理当中去。预防危机的第一步,就是确立施工的具体要求和企业的质量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告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结合企业的施工能力和施工实际情况,订立一个有效并保证可实现的有效目标。管理人员应当确定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节点、重点部位,施工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质量控制。严防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比如,材料进场的控制、施工开始后的基础部位、混凝土的绕筑以及隐蔽部位的控制等。除了对施工中可能引起质量危机的关键部位和工序的加强监督管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还要对可能引起施工质量问题的因素加强管理,包括社会因素和设计环节可能的不合理提出质疑和整改意见。

  3、时刻关注施工动态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情况。管理人员要和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定期沟通,准确的掌握施工的实时进程,同时也将工程建设的相关知识告知施工人员,让施工人员充分的了解质量危机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人员的有力监管与施工人员的积极配合相呼应,以此来降低施工中质量危险的发生机率。

  4、开展质量危机管理培训活动

  质量危机管理培训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工作人员深入了解质量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危机管理方法,从而使他们在开展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将质量危机管理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从而提高质量危机管理工作效果。培训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通读理论,应该结合具体的案例提高培训活动的生动性,使工作人员更容易接受。

  5、抓住危机处理的要点

  不同的工程其质量危机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都是不同的,处理措施和处理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工作人员必须积极主动抓住质量危机处理的重点。建筑工程中发生的质量危机并不是单一的,如果来不及同步处理,工作人员应该准确地找到质量危机处理的要点和关键,并制定系统的处理措施,将危机扼杀在前期。只有将重点危机问题解决了,其他的质量危机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缩小质量危机的影响范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施工阶段的质量危机管理,建筑企业应当具有良好的危机意识,在工程施工及施工开始前,应当制定危机的预防措施,并且要加强员工的质量危机意识,结合工程实际,并结合国家、行业、企业的质量标准,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质量危机预警机制和预防措施,并对可能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加强质量危机的预防工作。

建筑企业在施工阶段的质量危机管理与创新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 危机 创新 施工 阶段 质量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