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以问题为中心"设计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论文

"以问题为中心"设计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0-04

  现代教育学研究显示,人的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乃至整个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创就创新性人才的关键之一。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英国学者卡尔?波普(Karl R. Popper,1902-1994)认为创新始于问题,主张“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胡适也曾说“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实际上的问题,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清代教育学家王筠特别提出“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诘问之”。显然问题意识是衡量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叠加。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了一个策略。

  一、“以问题为中心”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构建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如何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智慧活动,引发学生专注于知识探求与问题求索的欲望和行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示了教师对现代教学理论的运用,同时也展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只有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有效问题情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家和教学心理学家梅里尔在2003年提出的教学理念之上的。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美国当代著名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M?戴维?梅里尔在2003年提出的“五星教学原理”,其核心主张是: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个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激活阶段、“展示论证新知”---展示阶段、“尝试应用练习”---应用阶段和“融合贯通掌握”---整合阶段,其核心实质是:具体的教学任务(事实、概念、程序或原理等)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基本程序为:提出中心问题→转化为任务→分解成问题序列和任务序列→完成序列任务、解决序列问题→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每一个解决问题的轮回都要经过四个阶段,即上文提到的激活阶段、展示阶段、应用阶段、整合阶段。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具有任务特点的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贯穿于完成一个由“问题中心”转化的任务解决中,同时,能有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的提升。由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可以分解成问题序列,可以分解难度,让学生在层层推进中,掌握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通过中心问题和序列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原动力,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以问题为中心”重构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问题情境为主”的课堂教学要求首先创设一个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并把这个问题转化为任务,再将中心问题和任务分解成问题序列。然后,通过师生有效互动,一个个解决这些序列问题,解决前一个问题可以为解决后一个问题提供台阶,层层推进,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最终引向中心问题的解决。这种循序渐进的问题解决过程始终要以“问题情境”为主线,课堂教学项目要围绕着“问题情境”来设计,它能起到有目的有步骤的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情绪反应,使学生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上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浸沉度,促进学生的思考性逐渐增强,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不断提升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和反思质疑的能力。

  1.挖掘内容,精心提炼问题串

  “以问题情境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最考验教师的学科能力和教学技巧的就是设计怎样的中心问题和问题序列,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层推进直达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到深度剖析教学内容,并将剖析结果转化为问题,提炼为一个中心问题和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序列问题的问题串。中心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序列问题要有利于循序渐进推进课堂教学直达中心问题化解。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中“送礼文化差异性分析”的问题串设计为例,首先设计一个中心问题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of gift-giving?;然后将中心问题分解成序列问题,即:How is it important to give the gift? Which can be given? Which can’t be given? Should gifts be wrapped up? How do gifts be wrapped up? Are there any unique customs and what are they? Are there any unique taboos and what are they?

  2.研究学生,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知识背景

  在设计问题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状况和思维特点,以问题创设课堂情境,以问题激活学生学习原动力,让问题在学生的需求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切入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进而不断缩短学生原有知识背景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浸沉度。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知识储备,提问从中国文化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入手,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总结,进而引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一种文化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周边国家、以及英语国家社会背景知识的储备来设计问题。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节日”的问题设计为例,问题设计要考虑学生对中国节日的了解,如:节日名称、时间、起源、庆祝形式等;同时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讨论他们了解的海外节日。   3.联系实际,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诸多内容来源于生活,因而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带有真实的生活情境或背景,学生容易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提取有关的学习素材,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对比,且能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称谓”的问题设计为例,有一位名叫“林晓峰”的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你可以如何称呼他?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展开拓展性的讨论,如:如果他是你的老师,你如何称呼他?如果他是你的学哥,你如何称呼他?如果他是你的老板,你如何称呼他?如果你的老板又帅又年轻,你能称呼他“帅哥”吗?如果你们第一次见面,你如何称呼他?等。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会非常想知道其它文化背景下,如何称呼一个人。

  4.拓展知识,鼓励学生探究相关联问题

  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有意义有价值达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递知识,更应当刺激学生能力的构建,指导学生探究具体问题,促使他们进行深度学习,要结合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浩瀚如烟的特点,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外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探讨答案。例如在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过程里,要求学生学生完成分组作业。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3-4人一组(明确组员分工),任意选择跨文化交际中感兴趣的文化现象,尽可能收集相关资料,在阅读、提问、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每组做一个5分钟左右的班级演讲,并提交学习过程的心得体会。这个学习任务落到实处的关键点,在于教师必须在学生选题、查找资料、形成演讲稿过程中给于足够监督和指导。通过课外学习内容的探求与思考,以及运用交流技巧将研究结果向听众汇报,使学生对如何学习又来新的感悟与体会,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

  开展“以问题为中心”课堂教学研究和实施,对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心里、学习行为等产生持久而积极的积极影响。同时,毫无疑问的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必将对教师提出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对学科的较高造诣;二是,对教学理念的较高把控;三是,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因而,在整个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教师像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一样,将教学设计当作严肃而且重要的智力创作,努力研究学科理论、研究教学理论、研究学生。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以问题为中心”去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用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探究,才能真正提示学生的问题意识,乃至创新意识。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心 设计 交际 教学 跨文化 课堂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