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小学生数学感知认识的现状、问题及策略论文

小学生数学感知认识的现状、问题及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25

小学生数学感知认识的现状、问题及策略

  通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笔者发现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学生之间就存在着数感差异。相对来说,数感好的孩子比较喜爱学数学,数感差的孩子不太喜欢学数学害怕学数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喜爱学数学,从而学好数学,是低年级数学老师必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它是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数和运算概念的体悟和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意识,如: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为解决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学生有了良好的数感,学习数学时才不会害怕,才能喜好数学,进而学好数学。从大处讲,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适应高科技的挑战。关注如今的数学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显得太着急,往往错误地认为所谓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提高数学考试成绩,而实现这一目标其实很简单:大量的作业练习、课外辅导、考试时候的技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状态,除了机械练习外,无法训练学生基本的数感,更别说形成数学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数感。低年级学生才接受专门的数学学习,因此低年级时是形成数感最最关键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适时地引导,发展他们对数及数之间关系的直观感知。“数感”是学生学习学习的基础之一。只有具备良好数感的学生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在学习中拥有敏锐力、理解力,对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判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在培养学生数感方面的认识。

  一、立足生活实际,感受数感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提出: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笔者的理解是,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容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来自于生活,提倡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探索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建立数感。例如,低年级有一课是《1―5的认识》,在教学时我尝试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摆一摆”,学生使用小棒根据老师说出的一个数字,进行摆一摆。老师拿出5支粉笔,学生也拿出手中的物品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诸如此类的问题。“数”是抽象的,但是“摆一摆”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同时,抽象的数中再回归现实生活,体会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对“数”的感知。在认识了1至10各数后,我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能用1―10各数表示的事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获得用数学的体验。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数感,我认为首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积累数学知识,又培养数感。如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班级里有多少个学生,和邻班相比我们的人数是多还是少,多了多少或少了多少,同学之间比一比身高、体重等。再次,教师以生活为基础挖掘教材所需要的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得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实境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动手操作实践,获得数感

  儿童的双手是个宝,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手指与大脑的联系最密切,脑指挥手,手教会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动手,动手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也能反映其内在的思维活动。依靠多感官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年龄特点、行为特点、思维特点,以及认知顾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形成一定的数学概念,建立数学认知。调查表明,动手操作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第一行摆5朵红花,第二行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加深学生对同样多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先摆5个,第二行比第一行多3个,让学生在头脑中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大致的思考方法。我们再出示例题:公鸡有11只,母鸡比公鸡多3只,母鸡有多少只?在出示例题后我们也不急于让学生说怎么算,而是要求学生用学具摆一摆题目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把这类应用题的计算方法寓于学生的操作中,摆、数、算、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再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学生自己对实际问题文字的理解,从而抽象出“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但在利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感方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操作学具要目的明确,动手操作学具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活动,都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因此在课堂上运用学具进行操作要目的明确。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为了突破“凑十”这一难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操作学具。我首先用实物演示:盒子里有9个球,盒子外有3个球。要求学生观察盒子里再放几个就有10个了,就把盒外的球分成几和几,从盒外拿1个放到盒子里,这样9和1就凑成10,再加上盒外还剩的2个就是12个。再让学生摆学具教学9加6,学生边摆边思考,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学生在摆和说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用“凑十法”计算。(二)操作学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操作中建立数感,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也无法代替学生,所以在操作学具时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通过学具反映出来,而不是让学生听着教师的指挥动手。在操作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的脑在指挥他们的手,而非教师的嘴。学生不能做学具操作过程中的“机械手”。

  三、设计游戏教学,培养数感

  低年级的学生都好动、好爱,游戏教学恰恰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游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游戏中学生充满了活力与喜悦,最能发挥创造性,表现自身的个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发地想要学习。根据教育理学的规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实施游戏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感。在认识100以内的数时,笔者设计了“猜数”游戏。游戏规则是同桌相互合作,一个同桌写一个数,另一个同桌猜写的数字。游戏中有专门的提示用语,例如“猜得太大了”、“猜得太小了”、“很接近了”等。猜数的同学在同桌的帮助下,不断猜出接近目标数字的数。在猜数游戏中,学生理解了数的大小,数感得到培养。又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们设计了《小小商店》的游戏。学生在买与卖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练习了各币值单位之间的化聚,同时练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更重要的是,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始终是高涨的,摒弃了枯燥简单的练习形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计算,学得轻松。

  总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的前提。“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了才会努力去学习,去克服困难,才能坚持下去”。

小学生数学感知认识的现状、问题及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小学生 现状 策略 数学 小学 问题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