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谈谈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谈谈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27

谈谈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求异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力求创新,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它具有思维的独创性、多向性和灵活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可以极大地发展学生智力,开阔思路,对提高语文学科的创造性有重要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粗浅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个人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兴趣浓厚,他就会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新鲜的见解不断涌出;反之就会昏昏欲睡、无所事事。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主观方面以及外部环境方面的不利因素做具体工作,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笔者运用“拉近法”(即所教知识与学生生活更贴合)和“推远法”(即推远平常知识使之陌生化)这两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想吸引学生,开端很重要,要让教学的第一次“奏鸣”就激荡在学生的心弦上。我在讲授《蒹葭》一诗时,课前就在屏幕上不停播放《在水一方》的MV,悠扬婉转的歌声以及唯美清新的画面一下子就拉近了古典诗歌与现代文化的距离,学生顿时有了印证诗与歌之间渊源关系的强烈冲动,也对本诗的意境有了基本的把握。接下来,在学生初步学习了本诗之后,我提出了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全诗共有三个叠章,用了三个“宛”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b”),如果用“却”“又”等字替代,可不可以?学生七嘴八舌,经过一番热烈的争论,纷纷认为:宛”字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追寻“伊人”太心切,以致神思恍惚、似真亦幻的感觉,表现了他追求的执着和对爱情的忠贞,而“却”“又”太实、太死,不好。

  学生肯动脑筋,勤于探索,这便为培养其求异思维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选准发散点,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对于某一个问题,灵活地确定不同角度的思维发散点,让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作品的重点、难点、疑点、文旨、主题和线索等均可作为求异思维的发散点。比如,我讲授鲁迅的《祝福》时,把“杀害祥林嫂的凶手究竟是谁”作为思维发散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人说是鲁四老爷,因为他拒绝收留祥林嫂;有人说是柳妈,因为她劝祥林嫂去捐门槛,造成“祥”的彻底绝望;有人说是“祥”的婆婆,是她逼其改嫁,致其于众人的嘲弄之中……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向多方面、多层次扩散,教师总结归纳,自然是水到渠成。

  要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还应该运用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比如“扩散联想法”,它常常是由一种现象或事物,经过比较和联想,产生新的思路,进行新的创造,从而产生新的飞跃。这种横向求异形式,在诗歌尤其是新诗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根据诗歌的中心意象,引导学生不断扩散联想,追踪诗人的抒情脉络,从而达到理解整首诗歌的目的。又如,“多角度比较法”,将现在所学作品与前期已掌握的作品在表现方法、题材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如在教授了柳永的《雨霖铃》之后,让学生与李书同的《送别》进行对比,同样是送别诗,两诗在表现手法、诗歌意象以及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了送别诗的创作规律。

  思维发散点的确定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但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抓住其思想的火花,也可能诱发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求异质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读书贵有疑,只有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权威,思维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大胆发表自己的创见,学生的创造潜力才会变成现实的创造能力。为此,课堂教学应多引导学生从“假如不这样又如何”“果真非如此不可吗”等角度看待文章及其观点。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求异的精神,还可在课内外开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这对活跃思维,培养求异思维的能力大有好处。比如,讲授王蒙的《善良》一文时,让学生对“老人跌倒扶不扶”进行辩论,在浓郁的辩论氛围中,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课后他们真正理解了王蒙先生表达的深意,道德境界也有新的提升。

  此外,作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和思想方面的限制,往往被事物某些相同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文章易犯雷同化、概念化的毛病。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标新立异,独抒新见的习惯。如当学生习惯性奉“学海无涯苦作舟”为真理的时候,我启发他们:学习是一门科学,应该讲求方法,循其规律,来场“学习的革命”。受此影响,许多学生以“学海无涯巧作舟”“学海无涯乐作舟”等为主题进行写作,思路开阔,观点独特,真有一种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求异质疑成为习惯,学生的思维就会向深度和广度掘进,时时“听唱新翻杨柳枝”,处处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谈谈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文教学 语文 思维 能力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