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初建“学分银行”之我见论文

初建“学分银行”之我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30

初建“学分银行”之我见

  建立“学分银行”,实行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评估与转换系统,从而实现各类教育形式纵向沟通、横向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教育界热衷探讨的领域,目前,我国未来七年(2014―2020年)的改革路线当中,再次提出教育改革需要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学分银行”对于目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学分银行”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管理制度,通过这项制度,达到在不同类型教育间(包括不同形式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无一定形式的教育与学习活动)以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在实际操作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通过“学分银行”,受教育者可以自主地进行职业生涯再教育的规划;技能型院校可以据此搭建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特色专业和企业认证等之间的沟通渠道;学术型大学可以设定专业研究导向、汇集专业研究成果、培养和关注专业人才的成长;各级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学院依靠“学分银行”为学员建立学习档案,稳定生源,规划培训发展方向;人事管理机构和资格认证机构也可以直接评定受教育者的职称和所从事专业资格。

  一、“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改变应试教育弊端

  终身学习理念最根本的启示在于,人在整个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从基础教育中获得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和各种技能、能力等都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继续学习才能获得。但是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是长期以来以学历教育和精英教育为主导延续下来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独生子女正在成为学习主体和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社会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业负担过重,激烈的应试竞争和巨大的课业负担已经透支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制约他们对学科的批判性学习和创造性发展。普遍存在一种“幼儿园苦读英语、小学血拼奥数,中学只为高考,大学拼命地玩,工作了啥事不想”的状况,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克服片面应试竞争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亟需建立以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为核心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梳理现有的人才评估系统

  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学分银行”将不失时机地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强有力的机制和手段之一,也会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人才资源库。

  纵观我国现在的人力资源建设状况,还没有形成多元的人才评估系统,现有的职称评定制度过于单一,不能够全面系统地综合评价专业技术人员,以一些条条框框限制住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专业技术人员为了晋升职称,达到统一的评定条件,在短期内进行突击式、重复的学习,浪费大量时间精力。这样的职称评定不能够达到促进学习和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20年前写入《劳动法》而确立其法律地位,各类职业资格认证也应运而生。该制度对于提高技能人员素质与规范行业管理发挥了作用,但在发展中滋生出考试多、证书滥、名目多、机构杂、收费乱、滥发证等乱象,还引发考试集体舞弊、群体代考事件等一系列的社会弊端。这不仅是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阻碍,也导致社会诚信的缺失。

  采用“学分银行”作为人才评估系统的基础,对待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和转换,简化人才评价的条件与限制,避免重复学习带来的人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更大程度上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专业创造力。通过“学分银行”,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学习意识,加强学习的紧迫感,从而逐步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捋顺我国庞大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

  我国从1979年教育复兴起,为了树立科学兴国的教育理念、推动国家科学教育发展,解决由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给国家造成的思想禁锢、科技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采取从多方面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举措,包括借鉴国外经验和延续原有的教育,恢复了函授、夜大、成教脱产、电大等教育形式的继续教育工作,并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依托名校教育资源又建设了一批远程教育大学。这些教育形式是适应不同时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它们因为有着不同的招生计划、学籍注册、教学计划和考试制度、毕业管理,分属不同部门不同机构管理,在管理层面彼此间互不交融。但是由于相同或相似的专业设置,在专业课程上它们是相近的。通过“学分银行”,从各教育形式的相近点出发,建立它们之间的互认与转换,实现各教育形式的初步统一,有利于平衡它们之间的难易程度,同时促进各教育形式相互取长补短,一些特定时期产生的为解决特殊问题的教育形式可以利用新科技着力于教育改革,来建立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教育方法,使得教育让人更愿意接受来达到教育目的。

  (四)规范各类培训机构、促进社会培训的有序进行

  在终身学习的框架下,学习和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在不同的场合中进行,包括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特别是大部分继续学习和培训是通过非学历乃至非正规学习方式进行的,我国现有的培训机构主要分为下列几种:(1)政府部门下属的行政事业单位或培训中心;(2)各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机构;(3)依托高校建立的继续教育学院进行的行业、社会人员培训和中国高层管理培训机构;(4)职业教育集团;(5)国外的培训机构在中国授权办学考证;(6)依据市场导向萌发的各类民办小培训点,各类型社会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出现“四乱象”:(1)资质不清。社会培训机构资质认定比较复杂,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培训机构之间如何划清没有硬标准,基本上由培训机构“自说自话”;(2)违规招生。有些机构的培训项目并未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3)缺乏评估。有些机构夸大培训效果,但由于缺乏监管,学员产生异议也难投;(4)“釜底抽薪”。因经营不善又缺乏监管,一些机构侵占学费,甚至老板携款潜逃。培训市场也出现市场混乱、师资匮乏、课程僵化、品牌弱势的乱局。建立“学分银行”,不仅要在办学条件、资质上对培训机构进行审批管理,而且对它的培训内容、课程设置进行认证评估和转化,使得培训机构在规范、有序中对全民继续教育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二、纵观“学分银行”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及状况,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还不止以上几个层面

  (一)韩国的学分累积制度(CBS)

  韩国是国际上第一个提出“学分银行制”的国家,2010年实行终身学习账户制,基本理念是“存钱是积累财富的手段,现在存学习经历也可以积累财富”。通过积累学分,国民还可以享受免费停车,免费看电影等福利,作用于几个方面: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说,通过网络便携性可以帮助学习者累计自己的学习经历;其次,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学分银行”主要面对的是高中毕业以后的学生为他们取得学位资格,提升求职能力带来帮助;最后,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可以帮助政府了解终身学习的最新需求,在制定终身教育相关政策计划时有所借鉴。

  (二)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ECTS)

  在欧洲,欧盟成员国之间建立起来了学分转换和互认制度――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目的是加强欧盟国家之间高等教育的流动性,鼓励和方便在校大学生的出国学习、短期访学和转学。通过这个系统(ECTS),跨校交流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成绩单记录(包括所学课程、获得学分、成绩等级等)回到母校即可得到认可,无须重复学习同一内容。

  (三)美国社区学院与大学学分互认制度

  在美国,大学和社区学院之间建立的学分互认机制也很具代表性,它保证了学生可以从二年制的社区学院毕业后或中途转学进入四年制大学继续学习,获得更高学位而不必重修相同课程。这种转换要求有完备的学分制作为基础,美国社区学院设立了普通课程编码系统,以编码形式将不同学院间的对等普通课程加以说明,并签订学制衔接协议来保证学生的继续深造不受限制。

  三、我国的“学分银行”试点起步的状况

  为了探索“学分银行”建设,搭建利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教育部把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列为试点地区和学校。

  1.目前,上海市教委组建、上海开放大学具体实施运作的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完成制定6个专科专业、166门课程学分与其他相同层次教育类型课程学分的认定转换标准、139个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标准,还启动了学历教育学分信息库建设,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开展学分存入、认证和转换的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2.北京市尝试在企业中进行试点,“学分银行计划”今年共开设了16个专业,所有专业均由企业和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共同设定,部分企业的研发工程师参与课程设计。“学分银行计划”实行学分制,各专业总学分约为90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2.5至5年。学员取得的技能培训证书、相关教育部门认定的证书,以及参加素质教育工程的结业证书,都可当量替换教学计划中相应课程的学分。

  3.广东省构想实行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学分银行”制度。“就像银行一样,来读书就注册一个账户,获得的学分储存到银行中,达到多少学分就可以毕业”,给每个农民工读书的机会。

  4.还有专家提出,依托现有的自学考试制度来建立国家继续教育的“学分银行”。认为自考制度有开放入学和灵活弹性的学习制度,以及符合国家标准的专业体系和课程设置,并有国家考试作为学业质量评价系统,利于与其他教育形式进行沟通衔接。

  四、关于初建“学分银行”的几点建议

  “学分银行”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各类教育形式纵向沟通、横向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就要打通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及各类培训相互衔接与沟通的渠道,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单纯由某类教育形式建设“学分银行”是不能满足全社会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应由教育职能部门统一部署,或成立专门机构,实行类似于“银行总行”的职能,倡导并督促社会有教育作用的各单位建立“学分分行”,共同创建“学分银行系统”。

  (一)正确设定“学分总行”职能

  “学分总行”应当兼备对提供学分课程认证的各类教育机构监督和评估职能;建设“学分银行”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组建专家队伍进行认证评估、建立学分认证监督机制;对学生注册、学分互认的过程进行管理、审查和监督;促使相关“学分银行”制度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并依据有关法规实行监督管理;对社会各教育机构提出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建议;协调各参与机构的工作交集对分行之间协议以及跨行业务提出指导性意见等职能。

  (二)积极促成社会各教育机构建设“学分分行”

  “学分分行”基本功能是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存储、认定、积累和转换,并提供学习咨询、学习成果查询和信用保证等公共服务。学习成果存储是指将学习者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原始学习成果,经“学分总行”审核后存储在“学分银行”为其开设的“个人学习账户”的过程。学分认定是指依据“学分总行”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将学习者已存储的原始学习成果,认定为银行学分的过程。学分积累是指将学习者每次认定的银行学分,依据“学分银行”的积累规则,在“个人学习账户”中进行连续累积的过程。学分转换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申请,依据“学分总行”的转换标准,将其相应课程的银行学分转换为目标机构学分的过程。提供学习咨询、学分查询和学分信用保证等公共服务是通过“学分银行”管理平台,对学习者提供“学分银行”课程学分信息、学习者的“个人学习账户”及其学分档案信息、学习成果认证及学分信用保证等信息化公共服务。凡进行教学活动的机构都应积极参与建设,提供关于被教育者的有效的学习经历和成果,包括不同教育形式教育层次的标准化课程学分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行业岗位证书、技能鉴定证书、培训课程核心内容及课时及培训成果、以及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经历等反映学习者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成绩等到学分总行进行认证评估,折算出标准学分并积极参与课程标准化建设。

  (三)保持原有的教育管理组织结构,达到互相监督的作用来保证通过转化之后换取学历、学位以及各种技能资格证书的质量   “学分银行”仅仅是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和转换,不能代替行使原有的不同形式的教育管理部门、国家考核鉴定机构、劳动技能鉴定等部门的相关职能,学分转化后最终成果认定工作仍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学分银行”实行的各类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必须有相应的科学、有效的课程标准系统、学分累积兑换互认系统,并且受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最终成果认定部门根据“学分银行”提供的有效学分授予学习者各类认定结果。

  (四)采用“学分银行”为基础,建立适合专有人才发展的人才评估体系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我国现有的人才评估系统应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在层次、类型上的多样性出发,改变人才选拔使用制度中单一的评价及选拔标准。采用“学分银行”为基础来选拔人才,可以不拘泥人才定性的单一模式从而达到不局限专有人才发展的目的。在“学分银行”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学习者在工作生活实践中的创造性成果,把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发明创造等通过特设的“学分分行”记录到“个人学习账户”中,可以相应的转换成实践学分。用人单位通过“学分银行”的记录,更加脉络清晰地了解人才的成长过程以及发展方向。

  只有在社会中广泛推行这一制度,才能使之得到全面重视与认可,显示出蓬勃的发展活力达到持续发展。只有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开放、创新、富有活力的学习型社会。

  (五)全面推进“学分银行系统”建设,使得社会各教育机构在建设发展中找到新的平衡,以谋求全民教育事业的科学持续性发展

  1.在“学分银行系统”建设中,各参与单位应该视其为谋求新发展的契机,高校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确保品牌专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项目和教学改革进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2.各类培训机构和各级继续教育机构要具有品牌意识,积极参与“学分银行系统”建设,使自己的特色课程和优质教育提高社会公认度,通过为学习者建立账户,累积学习成果来为学习者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关注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各行业培训动态,保持科技领先性和教育超前性。

  3.企业的参与能给“学分银行系统”建设增加活力与新动力,“学分银行”也可以成为企业在引进选拔人才、加大与高校合作谋求战略性经营发展、引入新能源新技术处于科技领先地位提供信息和合作平台。

  4.在进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学分银行”将提供一个信息化平台,一个低门槛易操作的资源库,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转换将积极引导加强社会成员的学习意识、学习方向,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建立创新意识,只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社会成员的直接参与,从具体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入手,才能完成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把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逐步变为宝贵的人才资源,进一步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创造人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适合自身学习发展的机会。这既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也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壮举。

初建“学分银行”之我见

论文搜索
关键字:学分 银行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