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语用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语用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09

语用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学是现代语言学发展最快和受到语言学界普遍重视的分支学科,是从语言现象的用法特征和过程的观察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研究[1]。“语用学”课程聚焦于语用学的传统研究课题,从指示语、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等视角剖析言语交际,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交际理论体系。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对语用学的理论和其教学与研究的应用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并掌握运用相应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语用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大学课程纷纷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开展多媒体教学。为了加强语言与社会的联系,使语用学教学研究更加贴近语言生活本身,“语用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做一些相应的改革,实现“语用学”课程的多媒体化已经迫在眉睫。

  一、“语用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然。以计算机为中心,通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CAI应用技术,在高校教育改革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⒈语用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需要

  “语用学”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语用学的发展历史、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传统语用学的研究体系及分析单元,了解各种交际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对言语交际的解释力及其局限性,培养学生运用语用学理论进行话语分析的能力。语用学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学习内容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难免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显性教学方式,借助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手段,营造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氛围,创设交际语境,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使学生结合特定语境理解话语含义,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⒉解放课时资源的需要

  “语用学”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师需要讲解学科形成和发展历史,讲解传统语用学研究体系的主要课题,介绍各交际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对言语交际的解释力,介绍运用语用学理论进行言语交际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负担较重;作为选修课程,“语用学”教学时间为一学期,每周仅2学时,教学时间资源非常有限。传统教学模式占用过多课时资源,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解决课时紧张这一问题,加快教学进度,降低教材难度,使单位时间内讲授和学生接受的知识量增加,并能加深理解,深刻记忆,从而在确保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⒊培养并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需要

  高等教育不仅要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而且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条件下,学生无法接触更多的学科发展动态。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长处于一体的“语用学”多媒体课程能够提供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按照超文本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真正实现教学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枯燥的语言理论的理解能力,强化记忆,让学生在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科学地认识语言现象,让学生原先对语用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学习后的理性认识,培养并且提高学生理解、学习和运用语用学理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语用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的策略

  “语用学”课程开展多媒体教学改革,依据语用学教材,结合相关材料,把教学内容整合为九章,有篇头、主页与作者简介,对不同章节进行不同程度的技术处理,在各章节之间链接和交互,充分体现多媒体课件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运用电脑技术处理课程信息,构建视觉、听觉、触觉与思维等多种教学途径合一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语用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平面的变为立体的,把抽象的变为直观的,使原先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传统教学方式不具备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语用学”课程开展多媒体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几点策略:

  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教学互动环境

  语用学不是孤立地研究语义,而是将语义置于运用语言的语境中去研究,旨在取得最佳的交流效果,这就要求“语用学”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发展。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纯的“教授”、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形成的单向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双向交流过程。多媒体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从传统教学活动的“独奏者”身份过渡为“伴奏者”,主要职责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学生完成学业。“在教学观上,形成并贯彻教师与学生、讲授与修习是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系统观点”[2],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媒介只是一种技术载体和手段,只发挥提高辅助作用;关键的因素还是“人”,有赖于教师教学法的支撑,又有赖于学生求知欲的调动,而二者均属于“人”及其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的典范,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人机交互、图文并茂等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有效保证。

  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一直致力于从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有益而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了教育学习的空间,使教育摆脱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束缚,对贯彻新型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载体,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拥有更多的教学时间拓宽教学的广度、挖掘教学的深度。多媒体教学缩短了教学信息的获取时间,拓宽了信息的获取渠道,丰富了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课件中文字、表格、图片、流程图等多种表现形式,实现形、声、色的动态显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准确、生动、详实地传达授课教师的意图。如在讲授“语境”这一章时,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与文化语境的不同,实现教学目的。   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人们乐于接触某一种事物并力争参与同此事物有关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或是人们对该事物需要的一种表现。传统教学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这一固定模式。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听课效率低,上课开小差玩手机、睡觉甚至逃课等现象屡尽不止,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教师通过语音的描绘、文字的表达、图像的展示、音乐的渲染等方式,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双向性、生动性的特点,烘托出生动热烈的教学氛围,为教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互动功能,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一个平台。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够适应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个性鲜明的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和应用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信息化建设推进“语用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

  “语用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建构具有明显的优点,极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五年的实际教学,我们感到“语用学”课程多媒体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

  ⒈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化与完善“语用学”课程体系建设

  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深化研究,使之不断完善。目前,由于时间、经费和个人经验及水平的关系,本人制作的“语用学”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主要还是文字、表格和图片信息,语音、动画及视频信息尚难以制作,在研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创意和想法没有能够实现。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软件水平的提高,将面临技术更新和观念更新带来的新挑战。

  ⒉建设网络化课程,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强调互动交流,多媒体教学改革就是要提高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语用学”课程多媒体建设的下一步努力方向应该是实现网络化。“语用学”网络化课程的知识结构、内容体系、导航系统以及热键方式等的整个设计安排,应该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网络化课程的教学教育方法上最根本的创新,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学生的独立自主和探索性学习充分体现出来。网络化课程充分利用超文本、多媒体技术,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方面教学资源的整合,构建由学生任意浏览的综合知识载体,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并掌握本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框架。“语用学”网络化课程的建设应该能够开设教学资源丰富、功能齐全的网络化课堂,提供与普通课堂教学相同的教学资源,还具有在线讨论、远程答疑、远程布置作业和提交作业、远程考试和评卷、邮件等功能。网络无限,需求无限,目前人力有限、精力、财力有限,如何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去开发研制具备以上设想的“语用学”网络化课件,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语用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用学 语用 实践 多媒体 课程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