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干预引入高职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研究论文

心理干预引入高职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10

心理干预引入高职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6-0023-01

  对于新入校工作的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要帮助其更好地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将心理干预引入到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中来。

  一、卫生类高职校学生的个性特点需要将心理干预引入教师专业培养

  五年制高职校学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爱的群体。从心理学观点分析,这些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行为情绪化、心理素质较差,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行为怪异等一系列问题。加之,卫生类高职校学生以女生为主,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又是呵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医药卫生这一特殊工作,这种性别、年龄层次及就业岗位的鲜明特点使得卫校学生更需要得到心理需求的充分满足。

  面对五年制卫生类高职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学专业性质的特点,各卫生类高职校已经在不断加大对在校学生引入心理干预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但往往忽略了需要与有着这些“特点”的学生朝夕相处的青年教师的心理感受。为此,在对刚进入高职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入必要的心理干预。既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地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又能在学生出现心理波动时,让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协助引导能力。

  二、卫生类高职校专业教师多半为非师范类毕业生的现实情况需要将心理干预引入教师专业培养

  1. 青年教师期望值与学生现实情况的落差需要心理干预的疏导

  卫生类高职校引入的青年教师多半都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他们在大学就读期间并未接触过师范类学生心理学教育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及实践“应战”。他们从一所学校校门出来,随即迈入另一所校门,并且还是要面对在生理、心理上均有一定特殊性的教学群体。

  当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学习成绩与自己初为人师的那份“喜悦”与“期盼”形成落差;当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也与自身的“约束”与“要求”形成落差时,加之青年教师自身又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初期适应阶段,这就更加容易让其产生一种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一时无法提现的“挫败感”。此时,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会去除青年教师消极的心理情绪,引导青年教师用积极的心态在工作中摸索并积累经验。要让青年教师知道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特点,高职校的学生更需要一位有爱心、耐心,有方式、方法的青年教师去引领他们成长,而学生的成长所给予教师的那种喜悦与成就感也是最美好的感受。让青年教师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度过职业适应期,拥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开始,需要心理干预的引入,这也将对青年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2.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形成过程需要心理干预的辅助

  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初期培养阶段,通常情况下,一是采用“老带新”的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进行“帮带”培养;二是通过不断推门听课的方式,帮助、推动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基本功,希望其能早日更好驾驭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很多青年教师在面临诸多新环境下的“不适应”的同时,还要面临这种“公开场合”下的“亮相”,承受着较大的心理、思想负担。多数青年教师从最初的对于学习“如何教”感觉无从下手,到后来的更多是出于对自己“被听课”的担心和恐惧,尤其是被听过一次课后,被听课督导组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时,青年教师会更加“惧怕”这种推门式的随机听课。此时,对青年教师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可引导青年教师如何正视“被听课”,如何正确看待、理解听课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同时,通过沟通交流,还能及时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了解青年教师的困惑与困难所在。将通过心理干预了解到的青年教师自身思想及专业成长问题,随时列入到对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实施方案中,也是对青年教师培养的一种“因材施教”。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形成过程中引入心理干预,更能让学校“推门听课”等督教方式在青年教师的初期培养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青年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心理干预的引导

  高职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会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并且在工作一年后,青年教师还要承担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各高职校都在重视呼唤教师多关注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却很少关注青年教师自身的心理变化,孰不知在青年教师与十六七岁有着心理、生理特殊性的学生接触、沟通的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亦包括一些消极情绪也会对青年教师造成负面影响。同时,青年教师缺乏学生管理经验,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出现的“意外”状况,会使自身对课堂管理及班主任工作产生巨大的思想负担。此时,对青年教师引入心理干预,可以防止青年教师对班主任工作在思想压力下形成“排斥感”,能帮助青年教师恢复工作信心。为此,青年教师学生“管理者”的角色承担过程中需要心理干预的介入引导。

  4.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始终贯穿心理干预

  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已经走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但是多半都是针对于中小学教师。对于高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研究相对不多,主要是认为目前高职校所录用的青年教师,以硕士学位为主体,其专业素养足够用于培养高职校学生。而实际上高职校虽然录用的基本都是硕士毕业生,但对于新课改下对高职校教师提出的要具有“专业理论+实践技能”的新要求,以及信息化背景下对高职校教师提出的需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新目标,使得步入高职校工作的青年教师从职业发展初期就已经要面临专业成长的各种挑战。“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都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要求和方向。其中成为“技能型”“双师型”教师的目标,对青年教师而言更是一个相对高的“挑战”,因为他们历经“校门”到“校门”的对接,绝大多数都没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医院临床的生产、实践经验,这些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面临的诸多“挑战”无形中就会成为一种压力,甚至很容易成为青年教师的一种思想负担。那么,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把“压力”变“动力”,如何能够让青年教师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保持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如何让青年教师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消除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负面情绪等,则需要在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培养时,引入及时有效的心理疏通和引导。为此,心理干预需要贯穿于青年教师的整个专业成长阶段,从而才能更加有助于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地专业成长。

  三、结束语

  五年制卫生类高职校的学生有自身的个性特点,青年教师对自己角色的正确认识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此过程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作为排解青年教师思想、心灵困惑和指引其专业成长的有效辅助手段。而对于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体验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后出现的心理波动,则更需要心理干预的及时疏导,以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稳定的教育教学工作心理状态。为此,在五年制卫生类高职校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引入积极的心理干预将会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心理干预引入高职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必要性 高职 必要 青年 教师 心理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