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深度学习:生本畅态地理教学的价值追求论文

深度学习:生本畅态地理教学的价值追求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12

深度学习:生本畅态地理教学的价值追求

  深度学习也叫深层结构学习或分层学习,就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中进行联系,并能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情景中并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连?让师生完全沉浸其中,呈现出目的明确、不畏失败、认知能力强、心情愉悦的畅态。生本畅态成为地理教学的新样态,其中生本是前提,畅态是愿景,两者需要通过深度学习这一关键措施达成统一,因此深度学习是生本畅态地理教学的价值追求。

  一、基于高考改革背景重构地理学科课程体系,“一切为了学生”

  帕克?帕尔默曾说过:教师在教室里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的任务,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喂饱”自己,学会自主学习,要将学生带到一个可以得到“食物”的地方;当一个地方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时要把学生带入“有另外食物的下一个牧场”。为此,教师精心设计好的脚本、好的练习、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构建日益完善的课程体系;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一个地方,对类似迷路或“走神”的个体给予特别的关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选择擅长或乐意学习的课程就更能体现“以学定教”,真正把每个学生带到“有他想要得到的知识的地方”。

  面对即将全面推开的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地理学科是高考的边缘学科,今后要更多承担立德树人的功能。为此,重新建构南菁高中地理的三级课程体系。

  1.构建基本原则:做到五个兼顾(见图1)

  2.具体课程安排:体现新三级课程体系(见表1)

  根据学科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高考制度改革对地理学科考核的要求,南菁高中统筹规划每个时段的教学内容和授众对象,具体见表1。

  二、基于学校地域文化聚焦“认知对象”,打造教学共同体

  《学记》中有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深度学习的课堂需要打造教学共同体,而教学共同体包含三方面要素:知识的领域、共同关注该领域的人、为有效获得该领域知识的共同实践。通俗的讲就是围绕学科的核心素养,创设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地理事物的活动平台,培养学生地理深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南菁高中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新校区建设依山傍水,水乡建筑、沈鹏艺术馆、地理科技园、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等可以作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很多;学校所在的江阴市区位条件得天独厚,经济发展优势鲜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形势喜人,聚焦众多“江阴现象”,都是很好的地理教学素材,开发利用价值高。为此,根据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自主开发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教学资源,通过精选编制―应用反馈―修改完善的途径,建立各年级与教材、课堂同步的学案、教学案例、课件和题库;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和相关案例材料;利用地理园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搜集课堂教学素材,而且素材选择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借助乡土资源优势制作微视频,建立“翻转课堂”。学生通过“翻转课堂”阅读大量信息,理性分析和交流讨论,多角度发表见解,既可培养地理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又在交流和分享信息、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习得地理人文素养。同时,教师也从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思路和观点中获得启发,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和提升整合资源开发课程能力,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营造“对话学习”的文化公共圈和教学共同体,其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认知能力和行为意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课堂畅态评价参数不断细化精准,改进渠道和课堂状态研究也日益丰富(如图2)。因此,国家课程地方化,开发潮流化、校本化、乡土化和艺术化的地理教学资源等教学共同体的打造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总动力和构建生本畅态课堂的有效载体。

  三、基于课型研究平台留出“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对话和认知实践

  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讲述的时间要减少,学生活动和思考的时间应增加。要让学生“看到一粒沙的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拿起一粒沙仔细瞧瞧,通过观测,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进而了解有关沙的理化特性,找出沙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联系近年来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的实例学会应用,从而把一个个“碎片化的信息”串联成有规律的“知识链”,掌握得更加牢靠,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近年来,江阴着力课堂教学的改革,连续三次组织不同要求的课型大比武校本教研活动。南菁通过“行动中研究―跟进式研讨―碰撞中生存”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提炼了“二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而言:“二”是指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强调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三”是指三题,即主题(课堂教学的核心,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突破点)、问题(课堂教学的抓手,围绕学习主题设置问题串,以问题导学)和习题(课堂教学的归宿,用于检测学习效果和训练地理技能);四是指课堂教学四个步骤,即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学、对点训练和总结提升等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究其根本每堂课围绕“伟大事物”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活动舞台,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对话和认知实践。现以“区位”专题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为例作进一步说明。

  1.情景创设,生本对话――主题切入的引导设计

  课前播放教师制作的“奋进中的江阴高新区”微视频,要求学生快速记录引发关注的关键词或画面;用“5W”(WHERE、WHAT、WHY、WHEN和HOW)思维模式,组织语言写出与本堂课相关的地理问题,小组讨论,甄选出有研究价值的地理问题。清晰的画面、深情并茂的解说和自由开发的交流瞬间激发了学生对江阴高新区区位条件评析、产业结构及动态变化、关注世界工业发展潮流,探寻江阴高新区如何融合世界等方面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总动力。   2.整合案例,问题探究――难点突破的引导设计

  各小组通过ipad找到江阴高新区的具体位置,然后由此向四周寻找知名的工厂和为企业服务的相关部门,再在老师下发的空白图上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按要求绘制江阴高新区产业分布图、产业结构扇形图和产业构成动态变化图。并以此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判断江阴高新区在园区建设之初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评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

  (2)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加快,园区农业生产方向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变化原因。

  (3)园区经过20年的发展,其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4)20多年来,园区的交通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布局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问题层递既系统架构了区位条件对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影响的知识体系,又着力培养学生五方面的学习能力:①应用现代技术空间定位的能力;②地理图像的绘制能力;③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④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⑤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术素养和科学素养。

  3.总结归纳,触类旁通――新知构建的引导设计

  通过运用“5W”地理系统对“区位”地理原理的分析;聚焦“区位条件”、“区位布局”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如图3)。通过运用系统分析和辩证分析的方法对相关地理事物进行逻辑推理,挖掘内在联系,启迪和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4.迁移应用,拓展升华――思维提升的引导设计

  高考地理试题多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热点为背景,涉及内容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新发展、新格局,瞄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这类试题“题”在外,“理”在书,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往往都会以区位分析为切入口考查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为此可以设计开放性的能力拓展题。

  营造开放的地理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为学生自然成长、创新发展创造机会。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科素养,发展学生学力。

深度学习:生本畅态地理教学的价值追求

论文搜索
关键字:地理教学 深度 地理 价值 教学 学习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