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10

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 关于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调查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少。这虽受到年龄特征的制约,但更多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敢提问题、不愿提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忙于做笔记,上课纪律很好,但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很少,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我国的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存在重数学结果,轻数学过程;重标准答案,轻智力开发;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活动等现象。与国外比较,我国强调对数学课本上现成题目的解答,对学生数学问题发现与提出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因而,从小学生到研究生大都不善于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陶行知先生曾用“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生动简练地概括问题意识的作用。

  为什么学生不会发现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呢?看看我们以前的教学,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学生的操行评语上常有这样的话:“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的耐心“引导”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说出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难以适应现代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被塑造成教师心目中的“乖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往往就在这种“引导”中渐渐熄灭。

  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问题意识的增强和提高需要培养和激发。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处在潜在而缺乏动态表现的状态。大多数学生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了关键。

  2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改变教师传统观念,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的、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主动提问的学生越来越少;二是提出问题的数量越来越少;三是所提问题质量不高,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时较为被动,上课跟着教材,老师的思路走,下课作业仿照例题做,这样做的结果只是进行重复性思维,学生会做现成的题,但是不会提问题,碰到开放性的问题束手无策。这种状况归根结底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优秀学生的标准不是听话、懂事,考试成绩好。21世纪的教育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敢想敢问、勇于创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观念滞后也表明教师对数学教学的本质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学生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提问,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能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产生一种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

  2.2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2.1 创设生活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用”中“问”

  在抽象的数学学习材料背后我们总能找到它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先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再来寻找一个合适的、有价值的、生活性的问题情境。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初步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2.2 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疑”中“问”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新的数学知识是学生已学知识的不断扩展、提升。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认知冲突的临界点,创设障碍,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以旧引新,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识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障碍,从而诱发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展示数学知识非凡的魅力。

  2.2.3 创设活动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中“问”

  虽然数学知识以规范化、结论化、静态的形式在书本上呈现,但它却蕴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内涵,这给学生的学习又增添了难度。此时,教师通过创设活动性的问题情境,将简单、静止、抽象的学习材料,设计成为丰富、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形象支撑,这也是学生诱发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

  2.3 拓展学生提问空间,让学生会问、善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造就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学生表达与交流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指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是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指导学生向教材质疑,向课本提问的方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反思常规解法,捕捉“问的契机”,不但敢问,会问,而且善问。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在老师的熏陶下,学生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2.4 采取鼓励的评价机制,注重保护和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

  老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即使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是幼稚的荒谬的或错误的,教师也不应讽刺和压制他们。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2.5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指导,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即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相关信息和资料;教师应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如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这样做不仅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方法上,提倡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和应用,获得数学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的同时,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由此获得的是知识的精髓而不是其皮毛。这种方法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模拟科学研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要坚持和追求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把标尺。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数学教学 中学生 意识 数学 中学 教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