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谈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论文

浅谈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29

浅谈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0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并由此引发了高等教育院校的大幅扩招,而高师声乐教学一直沿用专业音乐学院的传统“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声乐课是高师音乐教学的专业主干课程,而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声乐教学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成集体声乐教学模式,有小组课、集体课、大班课,但不论是一个老师对几个学生,最终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是王道。但由于大多数学校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声乐教师大多数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授课,因而造成教学中个别声音条件好的学生成为集体课教学的中心,其他学生被边缘化,从而造成结果是学生边缘化,以至不能够完全的唱好作品,从而使教学中缺少了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一些学校要求声乐教师在1-2课时的时间内面对20-40个学生授课,其中男女学生混合,水平参差不齐,声部不同,这使得声乐老师根本无法从杂乱的声音中去辨明是非,结果只能按照机械的授课程序正常应。,还有的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明确强调,声乐集体课,教学没有必要将授课时间,平分于每个学生,而是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以示范演唱,并强调学生在旁边听也是一种学习。这种观点的重要理由是师范教育的重点在学习老师授课的方法环节和技巧,而不是培养歌唱家,这根本是忽略了声乐艺术的本质特性,这与所有的技能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及这种技能必须在严格而足够的时间中进行训练才能形成,就像一个人不能亲自下水就不能学会游泳一样……

  观摩是学习中的一个环节,但不能代替直接的训练,这样的改革,不仅伤身的声乐传统教学的精华,也因学生得不到必要的训练演唱水平,当然也得不到有效提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经营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推进声乐教学改革呢?我借着近年的集体课教学经验与学习,从而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打破传统分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实行分级制集体教学

  所谓分级教学是指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是“学”。教学中要针对同一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划分出不同的教学集体。因为大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声乐的爱好,对知识的感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大学生这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教师教学策略必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大学生在声乐专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客观上可划分好、中、查几个不同的层次,按照不同的声乐程度在不同的层面上实施不同的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区别对待,使较高层次的学生能进一步发展潜能,中等层次的学生能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系统、完整的学习,达到基本能力要求,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其实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在另一层意义上的解读。

  实行分级制教学首先要根据声乐教学的专业特地和教学规律,以及声乐作品的基本教学要求,研究制定出分级规定曲目,明确划分声乐程度。――当然,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生源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级规定曲目,不能盲目照搬出某些似乎已经分级的声乐教材。在明确规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教师就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客体,进行不同的技能技巧训练、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立足于自身专业起点,循序渐进地提高歌唱水平,有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习的情况下,鼓励其努力向更高层次冲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声乐教学的活力。

  二、研究制定统一的集体歌唱发声教材,让声乐教学科学化

  什么是声乐教学的科学化呢?所谓声乐教学科学化,就是将歌唱发声方法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出来,按一定的章节或步骤进行讲授和训练,强调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统一的声乐训练,实现教学过程程序化,具体的说,就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观念上和具体操作上不仅要突破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的因材施教,还要根据教学情境,强调声乐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共性,因为不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基本功的训练相似,都在强调打开喉咙,放下喉头,寻求高位置,在深呼吸的基础上发出结实明亮而又圆润的声音,不同的只是音乐风格与审美情趣的差异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当然,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集体课,声乐教材并不是说几句空话,发几句议论就能成,还需要广大声乐老师共同参与研究探讨。通过实验与研究出版社提出了适应于,声乐教学的策略,旨在丰富,声乐教学理论,付诸声乐教学实践,力求使声乐教学和声乐学习建议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概括地讲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改善音色拓宽音乐,调整共鸣增加音量,让学生掌握一门一次,影相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运用自如的科学延长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出高、精、尖、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喜爱的,具有较高艺术品味的人才。

  三、声乐教学应具备正确的方法及行之有效的手段

  声乐教学不但要有明确的目的,还必须具备正确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一针见血的找出学生歌唱中的症结所在,从而击中要害地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运用能达到良好效果的手段,从而去纠正学生歌唱中的毛病,通过对声乐教学语言的分类,运用大量实例对声乐教学语言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声乐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声乐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声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集知识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在教育学中只有极强的实践性。声乐本身这种高事件性和抽象性又决定的声乐教学有着很大的灵活性。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教学语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语言应达到这三个要求:(1)准确明了;(2)经典简洁;(3)生动形象。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积累和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学中的有声语言,在声乐课堂上传递知识技能信息的主要手段。

  (一)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创造音乐欣赏意境,以及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

  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乐美,等特点,很美的语言更是运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去感受音乐获得真切的美感体验。所以老师首先要成为音乐作品本身的欣赏者,要深刻的理解精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生动的准确,精炼组织语言并运用语言。比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们可以用朗诵的语调,平静委婉地描绘春、江、花、月、夜,五者结合的美丽意境,让学生置身情、境、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带来美感。课堂上,教师应学会释放情感的智慧,创造音乐欣赏得情感,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发声训练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合成方法,并使其具备良好课程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歌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运动状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在规律的基本情况下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与提高,并经过教师对学生发出的声音进行判断与评价,发声训练是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构成方法的重要环节。在声乐教学中,起音训练是发生活动的核心和正确发声的基础,在发生训练中学生能否正确掌握发声技巧,对学生优美嗓音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做到声乐演唱与普通话语音的完美结合

  要做到声乐演唱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语言的完美结合,就必须保持声乐演唱的字正腔圆。许多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都遵循着“字正腔圆”的做法,方言对地方民歌来说是审美的重要标志,但对于其他声乐演唱语言的影响却是非常不利的,它不但会影响歌词内容的表现,而且会影响发声的位置和共鸣等。演唱者可以分析地方语言的发音与普通话语音之间的对应规律,并长期坚持学习,让自己能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只普通话语音成为自己的自然语音。

  (三)声乐教学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教学不是指教师教、学生学,而应是教师应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向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占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方面声乐教学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培养学生,对学生课程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课程中去,全身心的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另一方面,老师应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高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适的声乐学习。高校生的认识能力较强,尤其是为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就是,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的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

  在集体课声乐教学实践中,第一阶段通常先进性声乐理论的教学,声乐发展史,声乐美学,歌唱发声原理,美声和民族唱法的异同等,接下来进行集体练声阶段,集体练声主要采用合适的发生练习,目的是让初级班的学生在歌唱发声时追求实现生理和心理的统一,让其准确的认识到正确的歌唱发生时的生理状态,并让其在思想上形成一种概念,再运用这一正确的概念来指导声音训练的实践,是心理活动符合生理状态,生理状态又能得到心理控制,从而使歌唱是生理上的造型和思想上的造型二者统一起来,互相促进。

  音乐专业声乐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且十分重要的基础技能课。声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唱歌技能,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出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老师,因此具有自身的特色。

  (四)声乐教学中的多种互动策略

  1.认知互动策略即通过教学主体间的知识交流来实现特定认知目标的教学策略。内容主要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达到这样的效果,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要“精”,具有典型性;问题要“巧”,能深化主题;问题要“新”,能启发学生又新视角去观察、分析;问题要“活”,答案适度的开放性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科学提问。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在内容上是融合新、旧知识,所以,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获得的。在难度上应恰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方式上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对象上应面向全体,调动绝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熟悉、了解学生所长,尝试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投入学习活动。对长于形象思维的同学,则巧比善喻;对于长于逻辑思维的同学,则分条析理;好奇好动的同学,以启发兴趣入手;善于观察的同学以直观教学和实验问题引入。尽量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问题,组织教学。

  2.支持性互动策略,促进生生互动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是课堂上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互相切磋的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负责教学形式的转换,注意在班级中为学生个体提供表达观点、展示个性、体验成功的舞台。支持性互动策略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

  3.反思再生性的互动策略,促进生成动态是对教学过程中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我们过去教学过程中强调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修正和发展。一个真实有效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师生积极互动生成的过程。一堂课的丰富性大多来源于它本身的生成性,在课的进行过程中生成即发的、非预期的教学因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及时反思、不断生成互动的策略即反思再生性互动策略。我们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生成互动的新资源,以此来调节课堂教学,促进教学动态的生成。如及时写课堂教学的反思笔记,寻找互动策略的调整的素材;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解剖,以利找到高质量互动的策略;学习有关的成功的教学经验,便于借鉴尝试、实践;进行阶段性教学观摩展示,提升积极、有效、高质量的课堂互动的成果。

  四、结语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声乐教学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成集体声乐教学模式,有小组课、集体课、大班课,但不论是一个老师对几个学生,最终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是王道。在教学中针对同一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划分出不同的教学集体。要具备正确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手段,必须通过对声乐教学语言的分类,运用大量实例对声乐教学语言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声乐演唱与普通话语音的完美结合,声乐教学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声乐教学中的多种互动策略。以及声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基金项目:系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小组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XK056。

浅谈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模式 声乐 改革 模式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