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解读吕克?贝松电影的艺术特色论文

解读吕克?贝松电影的艺术特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01

解读吕克?贝松电影的艺术特色

  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就获得戛纳电影节特别奖,被称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已经有大量的作品问世,是中国观众最熟知的电影导演之一,他就是吕克?贝松。吕克?贝松拍摄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等电影让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吕克?贝松虽然功成名就,但也颇受争议,他在内容上有着隐形的民族化、艺术性,在形式上却又热衷于世界化、商业化,吕克?贝松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导演,笔者将在文中进行深入探究。

  一、吕克?贝松的一生与电影

  1959年3月1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24岁时拍摄处女作《最后决战》,1985年拍摄《地铁》,1987年拍摄《碧海蓝天》,1989年拍摄《尼基塔》,1997年拍摄《第五元素》,1994年拍摄《这个杀手不太冷》,1999年拍摄《圣女贞德》,2005年拍摄《天使A》,2014年拍摄《超体》,2015年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一职。以上的电影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电影都是出自一人的圣手――他就是吕克?贝松。

  吕克?贝松出生于法国巴黎,由于父亲是潜水教练,所以他从小就跟从父亲在海中练就了超凡的本领。吕克眷恋南斯拉夫的碧海蓝天,不愿意回到都市和学校生活当中去。16岁在潜水的时候被气泡堵住了眼睛让他险些失明,至此他放弃了一生热爱的大海。上帝为你关上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吕克?贝松决定发展自己的爱好――拍摄和写作,因此他毅然选择退学扛起摄影机拍电影。并不是每个人退学后都能成为比尔?盖茨,这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辛苦没人能够体会。吕克?贝松每周都要看10部电影,偷偷跑去电影制片厂学习电影制作技术,卑微地做着电影助理在片场打杂……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时间,用心学习的吕克?贝松无论是在电影拍摄技术上还是在剧本的写作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

  因为制片商的毁约刺激了吕克?贝松,他成立了“狼影片公司”,拍摄了人生当中的第一部电影《最后决战》,正式开始了导演生涯。《最后决战》讲述的是世界末日时,地球一片废墟,仅剩的几个幸存者为了活下去相互对立、相互争夺,人性随着世界的荒芜而泯灭……就是这部没有明星大腕、只有黑白色彩的影片让吕克?贝松打响了人生的第一枪,继而“一发不可收”地进军电影业坐拥“电影大亨”的位置。

  二、吕克?贝松电影对艺术的坚守

  吕克?贝松凭借身上自带的法式情怀让人沉浸在他浪漫的格调里,然而浪漫的背后却是对人性的思考,对命运的质问,对梦想的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激情。吕克?贝松的电影每一部都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最后决战》是用黑白色彩书写的人性,《碧海蓝天》是对大海的崇敬和向往,《亚特兰蒂斯》让人在湛蓝的天空里沉醉,《这个杀手不太冷》是暴力之后的温情与感动。他带给我们太多不一样的东西,这些感受都源自他对艺术的坚守。

  电影影像的符号化是隐形呈现的,吕克?贝松的隐形电影风格正是通过电影影像的符号化传达的。“隐喻是电影的本性所在,因为电影是在用画面说话,凡是出现在银幕上的东西,它们都有隐喻的功能。”符号化的影像,符号化的色彩,符号化的人物,符号化的空间,吕导巧妙地把符号化变成自己的个性标签。艺术与文化紧紧相连,没有文化理论做根基,艺术达不到想要的高度。《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杀手里昂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一盆绿色的植物,即使到影片的最后里昂即将在劫难逃,他也要把这盆植物交给他人保管。里昂说:“如果你真爱它,就要把它种在花园里,让它生根,给它浇水。如果你要我成长也必须给我浇水。”这盆绿色的植物代表的是生机,是活力,是生命,是里昂最渴望拥有的符号。

  吕克?贝松的电影绝对是一场视觉盛宴,绚丽的色彩直接冲击到的是人的心灵。被视为“法国80年代最经典的电影”的《碧海蓝天》在电影的前八分钟都是黑白色彩,第九分钟才出现明亮鲜艳的色彩,色彩的符号向观众传达的是主人公的命运――大海给了他欢乐,却也是埋葬他的坟墓。富有符号意义的不只是影像、色彩,还有人物和空间,在《第五元素》中我们发现能够拯救世界、拯救宇宙的不是战争,不是武器,不是暴力,而是爱,因为唯有生命与爱不可辜负。与《第五元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星际穿越》向我们传达的也是这种意思:宇宙的尽头是爱。人的正义、善良和纯真给世界的是最美好的爱。肮脏的地铁、阴暗的角落、杂乱的酒吧这些空间在电影当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吸毒、赌博、枪杀、暴力……但是不变的是当我们走进家中的时候,一切冷冰冰的事物都会变得有了温度,家是温情的符号,是爱的港湾,也是心的避难所。

  吕克?贝松对艺术的坚守还表现在他的电影主题向人们传达的精神意义。一个成功者也是一个思想者,他把他的见闻经历化成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把宗教、爱情、人性作为鞭策。西方的人都有宗教信仰,而“西方宗教文化曾有千年的权威,它的本质特征便是‘救赎’,它以它所精心虚构的一个绝对完美无缺的神来印证人的累累罪恶――人则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神,才能减少罪恶,以荣获上帝之拯救,免除来生下地狱之苦”。吕克?贝松把生命当作一场救赎,救赎的不仅有肉体,还有心灵。安吉拉对混混安德烈的拯救是生活的拯救,也是心灵的拯救。宗教是救赎,爱情是美妙。每一部电影当中都离不开爱情,爱能够让心灵碰撞、点石成金、梦想成真。爱让男女交配延续生命;爱让艾琳娜和弗莱德跨越门第和阶级;爱让杰克的心胸博大容纳大海;爱让尼基塔的铁石心肠有了温度;爱让里昂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吕克?贝松说里昂和玛蒂尔“他们两个人是爱的关系但并不是性的关系。这个男人的世界只有这个女孩,这个女孩的世界只有这个男人,全世界只有他们两个可以互相理解”。每一段故事背后都是对人性的挖掘和抨击。吕克?贝松选择的都是边缘化的人物,小偷、骗子、杀手,他们不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恋爱,因为在这些角色的内心总有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也渴望被理解、被爱,可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多过关爱。但是人性的丑恶是能够用真善美去化解的,我们始终相信性本善,人会爱。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个人化的表达,诗意幽默的情节是吕克?贝松电影的艺术风格,也是他对艺术独有的坚守。《超体》问世的时候,人们讶异吕克?贝松竟有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女主人公因为一次意外变成了毒贩子,当毒品侵入她的身体时,她却获得了超能力。试问中国的电影导演当中有几个的想象力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吕克?贝松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也有自己个人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自传体风格。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自我的表达”,只有它是“唯一能够与现实权利做真实对抗的事物”。吕克?贝松的个人化表达加上他身上的法国特质造就了他的诗意和幽默。里昂和玛蒂尔玩游戏时,这个外表看似冷酷的家伙模仿玛丽莲?梦露时竟然有几分娇羞,观众看了也会忍俊不禁,仿佛冰山融化了一般。

  三、吕克?贝松电影艺术与商业的共融

  吕克?贝松对艺术有着独特的坚守,但是也能跟得上时代形式把商业融入艺术,艺术和商业的共融也让吕克?贝松受到了争议。笔者认为,艺术并不代表不食人间烟火,不沾一丝地气,相反地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吕克?贝松的高明之处就是他能在艺术的领域站稳脚跟,还能让自己功成名就有更多的金钱去升华艺术。

  吕克?贝松电影商业化的表现有三方面:一是叙事风格经典化,二是题材类型化,三是意识形态主流化。平铺直叙的电影犹如白开水平淡无味,跌宕起伏的情节却能勾起观众观影的欲望,犹如一杯果缤纷,你能喝出苹果的味道,还能喝出葡萄的味道。叫座的电影都需要迎合观众的心理,这点毋庸置疑。吕克?贝松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设置悬念,营造氛围,抓住观众心理,一场电影看下来你既有紧张忐忑,又会被温情融化。在《尼基塔》当中,影片的开头就是尼基塔接受严格的训练、有素的行动以及曼妙的身姿。人们的胃口一下就被吊起:这么漂亮玲珑的女孩,为什么会接受这样的训练?她是做什么的?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接下来发生的也是你意想不到的,尼基塔竟然是个残酷无情的杀手。尼基塔充满着冰冷、残酷和迷茫,黑色的紧身衣和冷色调的周围环境让人不寒而栗,仿佛这是无尽的深渊。然而杀手也有春天,当她来到时,冰天雪地里忽然有了花朵开放,冷漠和空洞融化在爱里,原来杀手也有温暖的笑颜,原来杀手也可以舞蹈,原来杀手也有爱。跌宕起伏的情节,一气呵成的画面,吕克?贝松果然名不虚传。

  吕克?贝松拍摄的电影众多,他深知观众所好,所以其商业电影基本以动作片、科幻片为主,但是吕导并没有为了叫座而丢掉艺术,这也是他能够屡战屡胜的原因。艺术不是剑走偏锋,而是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跟得上时代的意识形态。只有大多数人都认同你的观点时,你才能走得长久、走得更远。“电影无论它的商业动机和美学要求是什么,电影的主要魅力和社会文化功能基本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观众对电影中表现的意识形态认同与否,会直接反映在票房上。因而,导演应该敏锐地掌握主流意识的动向,这样才可能在票房大战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吕克?贝松把握住了迎合大众口味,把握消费心理,满足市场需求的电影创作理念。

  吕克?贝松之所以能够坚守艺术突围商业,与他的自身经历、外来电影、观众需求有关。吕克?贝松从潜水员转型到导演,这一路走来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究竟吃了多少苦头,他要想在这条路上长远地走下去就必须获得成功,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把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电影界的大腕都云集在好莱坞,无论在哪个国家,好莱坞的电影都是最叫座的,面对外来电影的冲击,吕导也必须想办法吸引观众眼球。要想吸引观众眼球就需要有符合观众审美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吕导在商业化的路上没有走偏,因为他一生都只做电影这一件事,因为他的内心有量尺和标杆,也源自于他对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四、结 语

  吕克?贝松说一生只拍10部电影,但至今他仍然没有停下脚步。笔者深谙这是吕克?贝松对电影狂热的爱,对商业和文化的尊重,对艺术的无止境追求,吕克?贝松无愧于永恒的经典。近几年吕克?贝松的电影逐渐有中国演员的加入,这对中国电影领域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在此笔者也希望中国的电影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世界瞩目。

解读吕克?贝松电影的艺术特色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贝松 吕克 特色 艺术 电影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