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芜湖古城的文化、宗教、商业的旅游空间及复建策略论文

芜湖古城的文化、宗教、商业的旅游空间及复建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10

芜湖古城的文化、宗教、商业的旅游空间及复建策略

  课题是:保护、遗存、再生――芜湖模范监狱历史遗存现状及其当代意义。项目编号是:wzyrw201514

  芜湖襟江带河,依山偎水,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位于皖江和青弋江交汇处,南依皖南山脉,北接江淮平原,青弋江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曾是闻名中外的四大米市之一;其铸铁业、浆染业、手工业都相当发达,其在美术、戏曲、文学、戏曲、曲艺、宗教等各方面都有丰富的积累,给芜湖古城积淀了宝贵而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古城”内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集行政、官府、教育、军事、司法、宗教、书院、商业于一体,建制十分完整,虽历经明末和太平天国时期多次兵燹战火,但是仍保留着的应有的布局,行政、司法、军事、宗教等一应俱全,其历史文化集宗教、商业、典礼的多元共存的特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徜徉于古城旧址,故地重访,岁月更迭,青石板的老街、灰白的砖墙、颓敝残垣、满目疮痍。摊开古城历史画卷,“老芜湖”气势磅礴的标志性建筑,如衙署前门、北门牌坊、小天朝、财神街、大成殿、城隍庙已经荡然无存。循南门大街前去,青弋江、水阳江直通皖南;西倚长江,青弋江穿城而过,却不见曾经的繁华米市;北返寻踪,花街、财神街的热闹非凡已不见踪迹。时逢细雨之后,古城清新宁静,翠绿的藤蔓稀稀疏疏地爬满青砖黛瓦的屋角和斑驳的城墙。岁月更迭,遗留下来的芜湖古城部分巷道明清时期的整体格局仍然依稀可寻,置身其中,仿佛回到明清时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描述的景象和历史上芜湖相似:芜湖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湖沼草丛,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据《左传襄公三年》记载:“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 春秋时,名鸠兹,属吴国;战国时,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灭吴,属越国,名鸠兹;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属楚国,名鸠兹;秦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仍名鸠兹。

  20世纪90年代,芜湖政府过度的“旧城改造”,城内诸多古街巷、古建筑和文物景点被拆除,如今这座有着两千多年文明的古城除个别省级文物得到保护外,昔日的“甲于江左”的古城,今已损毁过半,古城总体状况堪忧,古城保护刻不容缓。

  一、历史遗存的再生探讨

  (一)文化载体的历史建筑遗存

  中儒林街始建于公元960年,因地处夫子庙儒林考场而得名,清末的小说家吴敬梓在此写下了他的成名作《儒林外史》;富有传奇色彩和文化底蕴的儒林街18号的雅积楼,一代文学大师汤显祖曾在此完成其传世之作《牡丹亭》;芜湖学宫位于古城区东南隅环城东路,原市十二中学校内,大成殿是学宫主体建筑,北宋元符三年(1100)始建,清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火,同治十年(1871)重建,是一座传统的木构架抬梁式建筑,文革期间,明伦堂等附属建筑被毁,但所幸的是大成殿主体存留下来。

  在芜湖古城的文物建筑中,现存结构较为完整、规模宏大、历史特征鲜明的当属“大清监狱”,又称“模范监狱”和“晚清监狱”。它是近代的新式监狱建筑,是中国四大旧监狱之一,其建筑规模宏大,现存形貌完整,代表着从古代司法监狱到近代模范监狱的过渡,是目前中国遗存下来唯一的晚清监狱。它被专家称为“中国古代司法最后的样板”,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宗教载体的历史建筑遗存

  据《辞海》记载:最早的城隍庙在芜湖,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239),城隍是道教中城池守护神。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芜湖的中国第一城隍庙理所当然也是天下第一城隍庙,是纪念东吴大将芜湖侯徐盛而建。其规模相当深宏阔大,坐北朝南,正对青弋江,庙基由大方石砌成,很高的石阶在门前伸开,气势非凡,下有宽大匾额,上书“江东首邑,城隍灵祠”。

  20世纪50年代(1954)尚存的芜湖城隍庙,是清代嘉庆年间在原址上重建的。整个庙宇结构完整、古朴壮丽、气势雄伟,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精美程度上都超过以往,成为江南一带有名的庙宇。文化大革命时期,所有偶像全部被毁,庙宇改为皖南大戏院。历史上气势磅礴的“城隍庙”如今已经荡为寒烟,现存的“城隍庙”是民间道教崇拜者凭着依稀记忆所建的普通庙宇。

  (三)商业载体的历史建筑遗存

  “十里长街”形成于明代中叶,万历三年( 1575) ,芜湖人习惯把长街自东向西依次分为三段:西门口至状元坊为“上长街”;状元坊至宁渊观为“中长街”;和宁渊观至宝塔根的“下长街”,逶迤七、八华里之长。从宋代算起,长街迄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十里长街拥有长江尤其是青弋江水上运输之利,这更促进了长街商业的迅速发展。县志云:“长河(青弋江)汇宣泾诸水,由东而下,直逼南城,经浮梁(老浮桥)西达于江。”“市声若潮,至夜不休。”1993年3月至同年6月,这条历经明清两代见证芜湖历史与辉煌商业文化的长廊被拆除,新建的是建筑质量较差,又无实质性经济实体的小商品市场“百隆商城”。残存的部分麻石条路面彰显着人类的愚昧,“十里长街”的湮没让研究芜湖历史的专家捶胸遗憾。

  (一)“整体性拆除”几乎使文化遗产毁坏净尽

  改造中未能对古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当年“老芜湖”气势磅礴的标志性建筑如衙署前门、北门牌坊、小天朝、财神街、大成殿、城隍庙已经荡为寒烟。明清的古街巷、古民居已经在城市改造中已经被拆除70%,只剩下断壁残垣、满目疮痍。标志着芜湖古代徽商踪迹和芜湖水岸商业城市的“十里长街”已经被整体拆除。   (二)“维修性拆除”导致文化遗产面目全非

  改造中未能对现存文化遗产进行审慎分析,没有做到既对文化遗产从历史角度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又保存其历史文化价值并充分发挥现今价值。芜湖“中江塔”1987年经省考古研究所组织维修,修复后的塔巍然壮观,登临塔顶,万千景象,尽收眼底,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古朴天然的原生态特征,很难达到“修古如古”的预期效果,一定程度上出现“真文物成假古董”的情况。

  (三)“不作为政策”导致文化遗产断瓦残垣

  改造中一些标志性的文化遗产,虽未遭到人为的拆除或者遭到破坏,但也未能得到“保护”。如今的雅积楼孤立于一片瓦砾堆中,破败不堪,为防止百姓随意进出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墙体倒塌而导致人身危害的发生,其大门被用碎砖块砌上堵住。1995年11月7日清晨,360岁的芜湖北门石牌坊终于经受不住岁月的侵蚀,一声叹息,轰然倒地!后文物部门将倒地的石牌坊运送至芜湖神山公园,放置室外,任由风吹雨打,至今已经化为粉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模范监狱因为年久失修,2010年更遭大火。当时由于古城正在拆迁中,消防车无法及时到达,加之附近没有消防栓,这座全国最后的清代监狱只剩下框架结构。如今事隔几年,既没有单位对失火买单,也无任何修补、保护措施。大清监狱已经在风雨中飘摇,历经多年“不作为”的保存,大清监狱东面的侧墙壁已经被爬山虎占据,现值春夏交替,绿蔓缠绕,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锁住院墙,将这一彰显芜湖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与现代深深隔断。

  三、三大文化旅游区规划构想

  (一)以古名居、古巷道为依托,以大清监狱为主体构建文化旅游

  沿环城东路以西,自北向南复建龙仁寺、修建大清监狱、重建文庙、修复儒林街,结合此路线上的梧桐巷、东寺街、东大门街、宝春门、迎秀门的古名居、古巷道,形成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典礼、法律的文化游览区。

  增建芜湖历史文化名人走廊并在该区中开展祭孔求仕、开设典狱展示和监察司法等古代的礼俗与风俗活动,展现古代社会缩影,形成以古代的行政、司法和历史文化等为特色的主线。该区功能以展示历史文化、旅游和服务为主,可提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替展示,提供文化消费性体验等活动,并提供文化传承空间,这是古城规划的重点。

  (二)重建城隍庙主体,与财神街交相辉映构建宗教旅游区

  中国最早见于记载的城隍庙为芜湖城隍庙,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 239) ,清代嘉庆年间,城隍庙被重建,接受香客的朝拜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城隍庙改为专员公署大礼堂。文革期间,城隍庙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首先破坏的是庙宇中供奉的城隍大神,以及八大将、判官、钟鼓神、十殿阎王、十八司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塑像。后芜湖城隍庙被彻底的整体性拆除,改建为皖南大戏院。现在位于东内街的城隍庙是代代相传的香客,凭借依稀的记忆在原址附近建造的小平房。

  鉴于芜湖城隍庙的历史地位,依据史书记载在城隍庙旧址上重建城隍庙,修复财神街,重建财神庙。形成以道教文化为宗教游览区,开设城隍巡舞、祭关祈财、庙会小吃和灯会等古代的礼俗与风俗活动,这是古城规划中的亮点。

  (三)修建十里长街,重塑黄金商业地带的商业旅游区

  芜湖整座城市是沿青弋江北岸发展起来的,芜湖长街是芜湖古徽商的缩影,长街的整体性拆除,当年芜湖商业重镇的地位也就被湮没于历史中。唯有修复长街,方能彰显芜湖古商业重镇的历史内涵。东内街以南部区块中以手工业为主的花街、南正街、南门湾一带为明清时期所形成的古商业步行街,现今破坏极为严重,但其为古城之精华,所以以花街为源头,十里长街为主体构建商业旅游区.

  花街自古以手工艺而闻名,可将所有的手工艺如竹编、木雕、织绣、铁画规划为手工艺一条街,尤其展现芜湖代表性铁画这一手工艺,可以进行手工艺成品和加工过程展示,也可提供成品销售,并提供相关的作坊供游客观赏演示和参与体验。街按照原芜湖长街的建筑建造两层的仿古楼房,恢复原有的胡开文墨坊、张恒春药厂等老字号,以及商铺、菜馆、茶楼、作坊,同时修建美食一条街,供游人参观、享受的同时尽显当日的雄风。这是古城建设中集文化旅游与带动经济于一体的商业区,是古城的经济支柱。

  复建后的古城三条旅游线路中,东线路的文化旅游线路与南线路的商业旅游线路在儒林街汇合;西线路的宗教旅游线路与南线路的商业旅游线路在花街汇合,游览者可从城隍庙宗教旅游线路开始经过商业旅游区后转入文化旅游区,也可从龙仁寺的文化线路开始经商业旅游区后转入宗教旅游区的城隍庙,三条线路是相互依存、融会贯通的旅游线路。

  四、结语

  “复古如古”,全方位地复建古城遗址只是古城重建最理想的模式,当务之急是避免不顾历史遗存和历史文脉的强拆强建,非科学地建造“假古董真垃圾”的所谓的新时代建筑。如何在古城建设中强化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意识,注重历史现存和历史文脉,真正做到不以“修建芜湖古城”作为带动自身利益的幌子,同时尽量做到使得修复遗存不带有现时代的印记得以真正保护,恢复和重建 。“保存历史的记忆,重建古城,唤醒沉睡的古芜湖,创造旅游价值,带动地方经济”是本课题的主导思想观念,也是古城改造策划、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让保护历史、保护遗存、复建古城进程真正尽快地实施是本课题最终努力的理想

芜湖古城的文化、宗教、商业的旅游空间及复建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芜湖 复建 古城 宗教 策略 商业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