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论文

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14

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马克思的发展理念中,贯穿始终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社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最终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实现了全面发展的社会。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马克思的学说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现如今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就是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目标。因此,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内涵

  (一)“每个个人”的平等发展

  在旧式分工的社会条件下,一部分人不得不依靠另一些人来满足生存需要,失去了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导致不平等的发展。而在现实社会中,人不是抽象孤立的存在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每个人的平等发展。

  (二)人的类特性的应有发展

  类特性主要指的是人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也就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和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马克思所认为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劳动形式以及个人活动的丰富和完整,这依赖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应当实现的类特性。

  (三)人的社会特性的和谐发展

  这里的人的社会特性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一是个人和人类,二是个人和集体,三是个人和他人,四是个人自身内部各个方面的发展。

  (四)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个性方面的发展主要有潜能的自由发挥;其次是身体和心理的完善,健康的心理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再次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全面;最后是人的需要相对丰富,是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各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设置都要立足于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专业课程设置能够促进大学生知识素养的提高,但是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养成,理想信念的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法律知识的普及等社会常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都离不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思修和法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是把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与社会发展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分析社会问题,正确对待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全面发展的学生首先应当有正确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这门课程不仅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正确思想观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

  作为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只有学会做人的道理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去适应社会,更好的实现与他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

  (三)有助于大学生做到德才兼备,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是要实现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思修和法律”这门课程通过对学生理想信念以及道德修养,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养,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看待问题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不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一)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课程地位不高

  虽然国家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来强调“思修和法律”课程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修和法律”课程被有些领导和老师认为是辅助课程,在课时量上尽量压缩,导致课程内容的讲授仅限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对于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发挥该门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作用。

  (二)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时效性强,目前的教学现状只是重书本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我们常说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不提供机会给学生,他们无法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导致伟大人物事迹与生活中榜样的缺失。面对“钓鱼岛”事件,去打砸国内的店以及日系的车就能表明是在爱国吗,学生们对于爱国存在一定的误区,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与实际生活还是不能更好的融为一体。学生的纯粹活动与自身主体的升华不够,与时代共鸣不强。这样不利于实现学生自身内部的各项发展,也不符合人的社会特性的和谐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的滞后性

  面对“思修”课程的时效性,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无论面对什么对象,都采取一种方式,或者只是简单的理论讲解、或者是热点问题的讨论,亦或是案例法,缺少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能。在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其思想和行动遥遥领先于教师,为了能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来掌握最新信息,及时更新。

  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一)夯实“思修和法律”课程的基础地位,发挥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作用   “思修和法律”课程要引导学生加深对国情、党情和世情的把握。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高校在课程建设中要重视该门课程,为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提供条件,不断巩固其基础地位。同时要对世界和社会热点问题敢于进行科学的剖析,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作为社会发展主力军的大学生一定会提高辨别能力和增强爱国责任感。

  (二)探索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自身内部的发展

  “思修和法律”课程的理论必须结合实践来开展,才能巩固和加深领会。为此,高校必须围绕“思修和法律”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活动,在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 育时,可以参观本地的纪念馆,观看爱国影片,让学生能更深地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进行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专题教育时,可以组织学生进社区服务,去感受奉献的快乐;在讲解法律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视频短片如《今日说法》等让学生感受社会规范和法律的作用;在讲道德专题时,可以参观监狱,听犯罪分子的心灵忏悔,或者结合前段时间哈尔滨延寿县三个逃犯的犯罪行为,让学生感受社会规范和法律的作用;在讲职业道德专题时,可以结合高校的专业实习,把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作为考评的标准。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不要使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探索网络化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鉴于“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与时代发展结合的十分紧密,因此在教学上要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的实现思想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资源进行授课,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社会的焦点或热点问题,运用视频等形式来深入分析,用学生关注的问题来吸引学生,引导大学生提升思想境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论文搜索
关键字:从人 课程建设 思想道德 视角 修养 道德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