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的思考论文

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0

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的思考

  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的改革方向,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对现行的教育体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围绕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转变观念,准确定位,认真审视学校的发展战略,选择转型发展路径。

  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难以突出应用技术型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基本沿袭传统的学术性院校的模式,大众化、普及性、趋同化的教育,突出宽口径、厚基础,理论体系的系统化与完整性,未考虑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产业特征与行业导向,就会计学专业而言,各层次院校的课程体系具有趋同性,重点以传统的财务会计方向为主,跨专业、跨领域复合型、通用型的培养很少,如法务会计等会计领域中的应用边缘学科。应用型教育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印证、巩固与感性认知水平,创新性、设计性的课程实践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1.2 “双师型”教师缺乏,制约转型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转型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是共同面临的问题,师资引进注重高学历,来源渠道单一,教师的成长经历都在学校,缺少专业经验,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实现“双师型”转变较为困难。如会计学专业,教师“双师型”的认定主要是取得社会考试的职业证书,诸如会计证、注册会计师证、会计电算化证书等,“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是能运用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极少有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企业长期稳定地聘用专业技术人员面临着诸多困难。

  1.3 教学科研团队元素单一,实践教学研究闭门造车

  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以在校教师为主,围绕课程体系、设想、模式设计等内容,转化为应用型实践成果的效果不佳,研究方向较为分散,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团队力量和集聚效应;社会需求调研不深入,不全面,多借助于文献资料的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还处于探索和构建阶段;应用性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

  1.4 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缺乏有效性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教学改革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框架设计以及协议的签订已达成通识并形成结果,但多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实质性的合作项目不多。虽进行过一些合作项目的探索,但主要是实践课程的实施,与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较大距离。以转型发展的定位,目前校企合作的方式与内容不能达到目标要求,校企合作基地的缺乏,基地规模、教学水平、人员的专业素质、管理水平等都不能满足本科教育的要求。如会计专业的多家实习基地事务所、企业等,多属中小规模,业务覆盖面有限,科研能力不足,特别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双方难以形成共赢机制,使得部分基地合作的热情不高、投入不足,无法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2 转型发展背景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1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以产业调整为引领实现差异化发展

  按照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精神,专业设置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指导原则,立足地方、开放办学,建立行业指导、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参与专业设置评议制度,结合西安“五区一港两基地”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生态环保、金融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的现代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为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构建要结合产业发展、实现行业导向,强化职业属性,对接职业岗位,强调能力本位和综合素质本位,基础理论与职业技能并重,注重培养知识的应用性,强化校内实训、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专业核心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改革要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衔接,推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制度。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国内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整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会计初中级证的相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对就业形势欠佳的专业方向,鼓励学生选修“双学位”课程,为学生调整专业方向,补充相关课程,促进就业。同时,课程体系中应加强会计的相关国际认证课程的教育,如将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国际会计师公会(AIA)、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CMA)等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课程植入人才培养方案。

  2.2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采取内生外援相结合模式

  教师队伍建设以往重学历、讲出生,忽视实践应用能力的模式,阻碍高校的转型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同步推进,如从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生产型、商贸型大中型企业聘请专业人员,带着工作中实际业务、审计项目,以及生产企业的成本计算、商贸企业的进销核算等案例进校讲学、讲座,使学生贴近企业实际。同时,选拔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的中青年骨干,分期分批到企业培训、实践。以项目引领、实践带动的手段在产教结合的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

  2.3 教学科研借力于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支持与协作   大众化的教育环境,专业建设对地方单位、政府服务的依赖度较低,教学科研工作重在理论、理念层面的研究,科研团队的组成为理论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成果的转化能力不足,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强。高校转型发展提出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这就需要依靠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对接,借力政府的服务功能,搭建产学研平台,扩大与地方企业的合作研究,从企业、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中寻找课题。教师可参与公司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与高新开发企业建立协作研发团队,参与政府的物价、统计等部门的经济调研等。让科研项目来自于地方经济,科研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

  2.4 建立“双赢”的校企、校政合作机制

  要改变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局面,关键是要形成“双赢”的合作基础,并寻找双方共同发展的切入点,切入点必须是合作双方共同关注的,是双方工作的实际需要,合作中能资源共享,成果为双方共同所有且互利双赢的项目。合作中,学校能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专业培训,软件开发,建立财务预警体系,顶岗实习,岗位助理等;企业为学校提供业务实践,课题实验,参与经营管理、提供教学案例等资源环境。学校还可有效利用合作企业的社会资源优势开发合作项目,如以实习基地单位会计事务所的几百客户企业为平台,开发共建项目、利用LCCI在本地建立的优质资源企业落实学生的专业见习实习等。同时,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还得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深化校政合作。将学校作为地方政府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承担新建经济开发园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的设计任务,承接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课题;学校可依托园区人才中心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依托与省人社厅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依托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对接金融商贸、管理服务、软件开发、基础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合作。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达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使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各方受益。

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本科 高校 地方 发展 问题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