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论职业规划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论文

论职业规划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8

论职业规划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1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0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职业规划指导是指建立在综合评价自我和现实环境的基础上,明确职业路径,通过不断完善自我,为求职者稳定的职业生涯提供咨询、规划、辅助与指导的全过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就业、合理就业。

  一、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个人发展、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目前,我国高校设置了就业工作机构,以保障系统性的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变化和新方向,开始从单一的就业指导过渡到立体化、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一部分高校还成立了单独的职业指导工作机构,面向全院学生提供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辅导。以笔者学校为例,从2007年起就从大一新生一入校开始,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这门课程;还有一部分高校虽然没有单独的部门从事这样工作,但也设有专兼职人员来开始承担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但从在实际工作中,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探索不深人,专门研究从事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以及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了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在高校开展的情况还有许多的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指导的专业化不足

  目前各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时,大部分依托于就业指导,从内容设置、实施方式上主要以就业为目的的指导。将就业指导等同于职业指导,忽视了职业指导的专业性。职业指导更加强调的是过程,从大学生一人校就引导其树立职业生涯目标,然后在四年的学习中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素养训练等方式帮助其不断完善自我的职业规划,最终水到渠成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职业。

  (二)职业指导的信息传达不够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接受的信息,普遍以就业信息为主,部分高校往往将就业信息等同于职业信息,以发布就业政策、招聘信息、求职技巧等信息为主,而忽略了职业规划指导本身应传达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对没有社会经验,对社会认知还不十分清楚的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比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哪些可以选择从事的职业,这些职业的发展前景,对招聘人才的具体要求等职业指导相关信息。

  (三)职业指导的针对性不强

  对在校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职业指导主要是通过开设公共选修或必修课的方式,譬如: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就业指导》等。只强调共性的、普及性的指导而忽略了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大部分高校没有着手于学生的需求、特点、文化背景、存在问题等进行分类梳理,做出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职业指导方案设计。

  (四)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薄弱

  目前在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中,专职教师不多,师资力量以校内就业指导处工作人员、辅导员为主,师资队伍薄弱。同时,社会资源利用不足,尤其是社会各行业成功人士的参与较少。在职业规划指导过程中,更加需要发掘和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别是在职场中有了经验的职业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大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即将要从事的职业。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根本原因在于对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作用缺乏了解,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混淆,将职业规划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

  从范围上来看,职业指导包括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是职业指导的一部分。就业指导重点在对就业政策的宣传解读,就业信息释放和就业技能指导,而职业规划指导是更加注重整个工作过程的规划,进而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及帮助。从过程上来看,职业指导具有长期性,强调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四年里提供全程的参与指导:一年级职业生涯认知,二年级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充实自我、目标实施,四年级准确定位、满意就业。就业指导主要集中在大学四年级,是为完成毕业生就业而实施的具体工作指导,更多地强调就业结果。

  (二)重结果、轻预防,职业规划指导整体布局不合理

  目前高校的具体工作中,重视就业结果,轻视预防性职业指导,以就业率为指标来衡量就业工作的好坏,还在部分高校普遍存在。一些高校没有将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上日程,通常是到了大学四年级要毕业的时候才开始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间分配严重失衡。

  (三)对以人为本在职业规划指导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职业指导人员素质要求的先决条件。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更加注重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需求,而对学生个性化的职业指导需求关注较弱。以人为本,就是在职业规划指导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个体差异,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指导方式。

  (四)对全员化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由于缺乏整体的协调,无法使参与育人工作的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因此很难将职业规划指导贯穿学生整个四年的大学教育。全员参与,也就是指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强调在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多方参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担任更多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因为不了解职业规划指导的概念,无法将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而在家长和社会层面,由于认识不足,就更谈不上配合学校进行渗透教育。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

  当今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具有思想开放、目标明确,知识丰富,富有激情,敢于创新,注重自我实现,追求个性发展等优点,但也存在好高骛远、缺乏毅力、责任心淡薄、缺少社会经验等方面的不足,而职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综合性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促使大学生理性的审视自身的不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的心理品质.养成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逐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

  (二)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就业的成功与否,不仅看毕业生所签的工作单位是否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者政府机关,也不单单看工资高低,更重要的还要看学生对选择职业是否满意,职业的未来发展是否适合自身的发展,实质是否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指导正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个人潜力发掘、个人职业素养提高,创造性地开展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这是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要有创新精神,这符合了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四年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开展,可以使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更加勇于承担规划自己职业所带来的风险,使更多的大学生敢于自主创业,大胆创新,为就业拓展更多的渠道。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但是由于高校毕业生总量相对巨大,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在短期内难以得以根本性解决。因此扶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既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也是学生自我实现的很好选择,同时他们的成功又将为其他学生树立很好的示范作用.容易形成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就业观念的形成,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正确的看待职业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以科学、平和的心态对待就业。就业观念的指导,一方面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掌握就业环境与当前形势,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多种就业途径和职业情况,再次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的就业期望。在高校当中主要是以开设相关课程、邀请专家讲座、主题教育、网络宣传等方式,同时结合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对一帮扶来开展就业观念指导工作。

  (五)关心困难群体,提高就业满意度

  由于一对一的单独指导,容易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在毕业生中,有的因单亲或家长期患病、残疾,家庭生活困难,造成就业困难;有的因为学习成绩差导致就业能力欠缺,造成就业困难;有的则是存在性格缺陷、心理问题等造成就业困难。为此,平时注重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关注健康成长,给予差异化的个性指导,让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在学习中填补自身不足,以实现成功定位,满意就业。

论职业规划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就业工作 职业规划 毕业生 作用 指导 重要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