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思政课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思政课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12

“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思政课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217-02

  “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以下简称五年一贯制)指高职院校经由省级招生部门批准招收学制为五年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在同一所高校就读,一次性办理录取手续,毕业后由省教育厅发放大专文凭。前三年按中职标准收费,后两年按高职标准收费,这种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生源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课程教学情况关系到德育目标的实现和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因此,探索“五年一贯制”思政课有效衔接就成了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五年一贯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原因

  笔者所在学校招收五年一贯制高职生由试点到现在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规模也由每年的1~2个班级到现在的10~12个。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堂纪律差,学生抬头率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授课热情不高,疲于应付,家长认同度不高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人才培养方案不清晰,缺乏整体规划

  学校为保证生源,重视生源招进来,但对于如何培养和教育,相关部门深入调研不够,对课程的开设缺乏整体设计,五年的时间里思政课根据中央文件精神,要开多长时间,开设哪些相关课程,什么时候开设没有进行统筹,结果是哪个时间段有什么老师就开什么课程,随意性大。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层次性不强

  五年一贯制思政课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年龄、身心状况和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性,而这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都被忽视掉,结果层次高低不一的学生目标一致,导致有的学生听不懂,而有的则认为内容过于简单。另外,教学中更多侧重思政课的学科知识讲授,而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对职业素养、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培养不够。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几乎所有教师都不愿意承担五年一贯制班级教学任务,认为学生基础差,课堂纪律不好,上课费心费力,并且教学效果不好,多数教师从事教学都是出于被迫和无奈选择。思政课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不够,更多地停留在粉笔加黑板加PPT的讲授,“填鸭式”的痕迹很明显,而“95后”的学生喜欢无拘无束,崇尚个性发展,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些,不擅长在教学中引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缺乏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五年一贯制思政课教材一般是中职和高职教材各选择一部分,如中职的《哲学与人生》《经济社会与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等,高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结果发现教材难易不合适,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教材不符合五年制学生的特点,并且中职与高职教材编写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似曾相识,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五)教师衔接意识不强,缺乏有效调研

  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开设方面的中高职衔接交流讨论调研得较多,而思政课教师在这方面比较被动,衔接意识淡薄,认为衔接是专业课程方面的事情,和思政课教师关系不大,教学仅局限于教务开设什么课程就上什么课程,至于说如何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却缺乏深入思考和调研。

  (六)学生行为习惯不好,自律性差

  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中考的落榜生,年龄一般15~16岁,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多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养成好的行为品质,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不太听从父母和老师的管束,自觉性与自律性较差,比较自卑,逆反懒散,容易冲动,对父母和老师依赖性强。教师在台上苦口婆心地讲课,学生则呼呼大睡,作业不做,提问没人搭理。结果教师“很受伤”,学生没精神。

  二、“五年一贯制”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的举措

  要改变五年一贯制思政课教学现状,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就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学的衔接工作。在衔接工作中要考虑和处理好三个问题。其一,深入中职学校广泛调研,了解中职学生知识结构、身心特点、政治理论课程开设情况等,使衔接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二,根据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和规律,探索符合中高职衔接的新路径;其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但同时要发挥其他专业课程德育教育的辅助功能,这对高职德育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一)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衔接是课程衔接的指南针。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依此来进行。根据五年制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身心特点,他们在前三年属于未成年人,知识水平、道德发展、身心发展都和后两年有明显差别,因此,在制定“促进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层次性,对不同水平、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差别化对待。另外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全面性,除了要正确掌握知识目标外,还要对技能目标、德育目标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真正做到知识、技能与道德修养的和谐统一,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符合未来社会的岗位要求。

  (二)优化、整合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课程衔接的根本,它关系到教学理念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贯穿,教学目标衔接能否实现。思政课教学在五年一贯制教学中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材选用、课程设置与安排缺乏吸引力是重要原因。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这需要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着手。由于五年一贯制课程设置没有统一标准,每个学校的版本不同。笔者所在学院采用的是4+1模式,在校时间4年,校外实习1年,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教职成[2014]14号)、教育部05方案和16号文件,我们把开设课程整合为以下内容:“职业生涯规划”32课时,“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课时,“中国历史文化”72课时,其中“中国传统文化”讲16课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0课时,“心理健康教育”32课时,“形势政策”32课时。教材准备让教师根据课时和学生实际自编,这样可确保教材的针对性和可读性,不会出现在教材中的重复现象,实现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三)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衔接是课程衔接的重要保证。思政课能否实现其课程目标,增强其教学效果,课程改革中不能忽视的另外一点是教学方法与手段。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行、法治知识、职业生涯、心理健康、党史国情等内容教育过程中,思政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诸如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ISAS教学等,让学生围绕项目和任务主动学习,发挥潜能,让学生在这种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中习得知识,升华情感,并外化在自己的行为中。他们在学习小组中学会分工合作、承担责任与义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衔接意识

  教师是课程衔接的关键因素,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教师素质、教学能力和衔接意识决定和影响着思政课程衔接和教学效果。而目前思政课教师对于五年制教学热情不高,动力不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学院要选派思政教师参加课程建设培训,多到中等职业学校和兄弟院校调研交流,拓宽教师视野,增强职业教育理念和中高职课程衔接意识,培养他们整体把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观点和思想,从而使他们在课程改革和课程衔接中发挥主动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思政课的衔接方法。

  (五)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检验五年一贯制思政课衔接教学有效与否的重要手段,指学院相关部门依照一定程序和指标对思政课教学展开评价。思政课教学是一项育人工作,它和其他专业课程存在一些差异,学生在专业课程上考试得高分,可以评价为教学效果好,但思政课却不同,学生考分高却未必说明教学效果好。思政课教学评价非常复杂,涵盖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由哪些人群来评价,也包括评价哪些对象。笔者所在学院有督导团、同行、院系领导和学生四类人群评价,督导教师、院系领导是随机抽查听课,根据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给出评价等级。同行一般通过系部组织的公开课和示范课来进行评价,学生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两次对科任教师进行评价。而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但我们评价时更多侧重的是对教师的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尤其是对学生成绩评定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为此,要确保思政课教学衔接顺利进行,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全面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显性影响与隐性影响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思政课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政 一贯制 高职 对策 一贯 现状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