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常用手段与主要动因探析论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常用手段与主要动因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30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常用手段与主要动因探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13302

  1引言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备受资本市场所痛斥!2012年,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被曝光,震惊国内外资本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的焦点。现有不少研究聚焦财务造假问题,孙美野(2013)通过研究发现,企业主要通过操纵交易、资产重组、隐瞒重大事项等惯用手段来进行财务造假。许景瑶(2014)认为利用关联交易、会计原则也是许多企业财务造假的常用手段,管理层为获得高额薪酬或职位晋升是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于化瀛(2014)利用事件研究法全面剖析了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即通过虚构客户和合同等来虚增收入和利润,以谋求创业板上市资格。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主要有哪些?其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是从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加以研究,以求得到更为完善的结论。

  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用手段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花样虽不断推陈出新,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惯用手段。

  2.1虚构交易

  在上市公司财众多务造假手段中,虚构交易是最常用的伎俩,比如说通过伪造凭证以虚构收入。与其他调整收入的手段相比,这种财务造假手段的性质更为恶劣,欺骗性也是最强的,伪造交易是对法律法规的公然践踏,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近年来发生的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中,使用这种手段的案件占了大多数。具体操纵手段主要有:伪造原始凭证,如原材料购进发票、原材料出入库单、产品出入库单等;伪造合同,包括材料购进合同和产品销售合同等;虚构销售发票单据、纳税单据、出口报关单等。例如,在“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中,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出口报关单,虚构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等手段来虚构主营业务收入,以虚构巨额利润。

  2.2随意调整资产减值

  通过随意调整资产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用手段。当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需要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为了使企业更加稳健的确认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的反映财务状况,我国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允许企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金,并赋予企业会计人员一定的职业判断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提取的减值准备,只要按照公司管理权限报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即可。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因此,资产减值成为了许多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新工具。上市公司为了操纵利润,利用政策赋予的权利,不是根据公司资产的实际状况,而是根据自身调节利润的需要,按照有利的计提比例来提取减值准备,这种方式很难被干预。

  2.3利用关联企业造假

  利用关联企业进行造假,也是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惯用伎俩。很多上市公司都有关联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姊妹公司等。利用这一特殊的亲密关系,上市公司可以更加容易的进行财务造假。

  利用关联企业进行造假的最主要途径便是通过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不仅能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营运和能力和效率,还能在双方协商价格的同时为规避税负、转移利润提供了合法途径。上市公司低价从关联企业购入材料,降低成本,制成出产成品后再高价卖回,提高应收账款,如此一来,为上市公司带来了高额利润。同样,当上市公司当期业绩非常好时,将产品以明显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售给关联方,以减少当期利润,进而达到人为的平滑利润。

  利用关联企业进行造假的另一通道便是进行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指企业为了优化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采用资产置换的办法对资产进行重新合理配置的过程。当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太好时,便可以利用资产重组来调节利润。在造假案件中,有不少上市公司凭借关联关系将不良或闲置资产以高于账面价值的价格转让给关联方,关联方将其优良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使得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得到显著提高。如“ST粤海发”财务造假案件中,“ST粤海发”就是通过与子公司的资产交换,不仅掩盖了全部亏损,而且还获利了2000多万元。

  2.4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变更或会计政策变更的滥用,也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重要措施。会计估计是企业运用可利用的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事项做出判断估计,如对固定资产净残值和使用年限、资产减值、坏账比例的估计等。随着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估计方法可能随之需要变更。由于会计估计的可操作空间很大,灵活对其利用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重要途径。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在某些业务会计核算中,会计准则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这给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预留了空间。如对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于是,某些上市公司以会计政策为借口,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制造虚假的业绩,传递失真的会计信息以误导社会公众。

  2.5隐瞒重大不利事项

  隐瞒重大不利事项,也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一大手段。对企业不利的重大事项信息,上市公司常常会选择隐瞒,拖延披露或不披露。如对重大诉讼、重大担保及委托理财等事项的隐瞒。这些重大事项一旦被披露,上市公司的股价可能出现重大波动,投资者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形象。   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大主要原因。

  3.1获取新股发行或配股资格

  对于未取得上市资格的企业来说,如能获得上市资格并在资本市场上发行新股,这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知名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当然,企业上市有许多门槛,要求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良好,如净资产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等。为此,许多企业为了获得上市资格,采用各种手段来包装自己,有时甚至进行财务造假,以获得上市资格,取得发行新股权。

  对于已经取得上市资格的企业来说,当遇到资金比较紧张时,除了选择债务筹资外,配股或增发股票也是其主要的融资渠道。当然,配股或增发股票也要满足许多条件要求的,如相关证券法律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想要通过配股方式向股东募集资金,其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等。上市公司为获取配股资格,便在财务报表上大做文章。

  3.2迎合会计信息使用者

  由于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稳定,有时可能出现巨大波动,并不能与同行业水平同步。这给债权人或投资者带来不安,使得公司缺乏吸引力。为了消除投资者的顾虑,吸引投资者,上市公司经常会人为的平滑利润,以树立起稳健发展的良好形象,便于以后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3.3满足业绩考核标准

  为提高经营业绩,大多上市公司为管理层制定了严格的业绩考核标准。当企业实际的业绩达不到预先制定的标准时,管理层有可能被降薪或降职甚至是被撤职。因此,当企业实际业绩不佳时,管理层基于自身薪酬和晋升的考虑,“被迫”采用最简单易行的办法――财务造假。由此可见,管理层进行财务造假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为了满足业绩考核标准。

  4结论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招数虽五花八门,但概括起来,其常用伎俩主要有虚构交易、随意调整资产减值、利用关联企业造假、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隐瞒重大不利事项等。同样,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主要是为了获取新股发行或配股资格、迎合会计信息使用者、满足业绩考核标准等。通过了解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熟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背后的主要动因,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防范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常用手段与主要动因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财务造假 动因 上市公司 手段 常用 主要
最新公司研究论文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抖音短视频的IP经济模式
华为手机供应链整合能力研究
小米社群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海尔智家为例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
论强化集团内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财务分析
热门公司研究论文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面面观》
出资欺诈的诉讼途径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浅析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