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析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论文

浅析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01

浅析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183-02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人数也相应地在增加。如何做好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这一特殊群体顺利就业,已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概述

  (一)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

  所谓就业困难群体,是指那些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就业或充分就业,需要国家或社会给予就业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1]。即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原因等难以实现就业或连续失业一段时间内仍未能实现就业的群体。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作为就业困难群体的典型代表,是指大学生中那些处于相对困难状况的群体,以及那些处在感到就业困难心理状态的群体[2]。这一群体由于家庭、身体特质(生理状况、身体障碍、心理问题)、个人主观因素、学习能力或专业培养、社会教育缺失、性别差异等主客观因素造成就业困难,在通过市场择业和求职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不易被用人单位认可,易于遭受就业挫折。

  (二)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及成因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按其主客观因素的成因,具体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贫困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学生因家庭经济压力形成了独特个性,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在自我封闭的心理环境中,易造成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在求职中由于经济困难、情绪敏感脆弱造成求职失利。

  2.心理障碍学生群体。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不佳,思想包袱过重,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受到挫折时易于一蹶不振,不敢于面对失败。

  3.生理缺陷学生群体。这类群体由于自身身体原因、个人生理缺陷易陷入极强的自卑情绪中,生理缺陷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身心发展。

  4.学业困难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在学习中自信心缺乏、主观努力不足,甚至无法正常毕业,学习成绩较差的短板使他们在求职中处于劣势,不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5.人际交往困难学生群体。这类群体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学习占据了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对集体活动、人际交往漠不关心。由于缺乏课外活动和人际交往锻炼,在用人单位不单单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求职者素质的唯一标准时,往往不知所措,易走向极端。

  二、高校职业指导教育内涵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将职业指导定义为:“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3]对于高校而言,职业指导教育可以从本质、理念、内容和最终目标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职业指导本质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职业指导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评估与环境评估,合理设计个人职业生涯。高校职业指导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就业。

  第三,职业指导的内容包含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即引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并改进职业。

  第四,职业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职业指导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将帮助学生实现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职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和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并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掌握就业技巧;帮助学生正确地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设计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就业观,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4]。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引导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做好职业准备

  职业指导通过分析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能力、资格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引导求职者尽快树立就业观念,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规划,提前进行就业准备。在求职竞争中做好职业道德价值观和从业技能的双重准备。

  (二)有利于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大学生以自身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发展机遇,对决定自身职业生涯的主观与客观因素进行思考和分析,最终确定事业奋斗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做出相应的培训和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每个步骤的时间和顺序[5]。对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职业通常没有明确的概念。对高校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提前分析自我,确立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尽早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努力。

  (三)有利于增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动学习的意识

  高校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市场、了解社会,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在职业指导中使高校困难群体认识到,要提升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必须注重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增强这一群体学习的主动性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有利于增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了解社会的能力   职业指导是高校面向社会的窗口。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有助于引导这一群体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在对社会进行客观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帮助这一群体调整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从而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

  (五)有利于增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身心健康

  职业指导通过心理测试、个性分析等方式,使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在充分认识社会和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学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习潜能,培养个人的就业决策能力。在就业过程中,学会选择,敢于面对,在科学分析和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做出职业选择,增强个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通过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及时疏导学生遇到的求职困惑,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6]。

  四、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身上寄托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希望。解决一个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就解除了一个家庭的困扰和忧虑。因此,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结构性的供需不平衡,而不是绝对的人才过剩。通过加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有助于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达到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三)促进教育改革不断完善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社会评价已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职业指导功能的发挥,有利于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式,改变教育内容,变更教育方式,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合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保持高等教育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全方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职业指导这一中介环节,对学生就业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和采取相应对策,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整体办学理念的再定位,从而保持高等教育自身持续健康的发展。

浅析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就业 职业指导 就业工作 重要性 群体 困难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