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提高血液病学临床教学质量的“四个结合”模式论文

提高血液病学临床教学质量的“四个结合”模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08

提高血液病学临床教学质量的“四个结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110-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立项课题(2015XJG-YY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柏琦(1979―),女,湖南双峰人,硕士,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

  一、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问题

  血液病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具有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内容抽象的特点,且涉及学科广泛,有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1]血液病学的临床治疗对医生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临床医生对血液病学专业及相关专业都非常熟悉,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完善的专业实践技能。[2]一般临床见习生刚进入医院科室见习时,病种繁多、病因复杂的血液病会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在面对患者时会出现胆怯的心理。由于血液病复杂、抽象、难懂,很多临床见习生在见习期满之后,对血液病仍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无法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正确的识别、筛选,采取有效的治疗,无法胜任血液病专科诊治工作。

  血液病是一门非常难懂、难学的学科,因此,血液病学专科医师的成材率比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将抽象难懂、理论性强的血液病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形象化,让学生能记忆得深刻,理解得透彻。近些年,这个教学观点逐步受到关注,也导致医学专科在血液病学临床教学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总结为“四个结合”模式,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实践中的图片及视听资料,配合专科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安排学生参与观摩专家对血液病病例的诊治、疑难病案的会诊,让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血液病学临床教学具体化,降低了理解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实习及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提高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措施

  (一)理论性文字与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

  在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出现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血液病学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例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外周血细胞结构、功能和数量的改变是血液病的突出特点。[3]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一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理论性文字和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让学生在课后去实验室,观察显微镜下的图片,使学生能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正常组织和具有典型病理改变的骨髓片、血片及淋巴结等病理组织,转化成图片输入电脑,将图片编辑成幻灯片再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可以形象阐述血液病或者与血液病相关理论知识的动画;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些与血液病相关的影视资料,录制血液病病例的治疗过程,将其制作成VCD给学生看。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获得最直观的感受,记忆会更深刻。理论性文字与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获得很大的提高,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二)临床教学与持续性病情观察相结合

  在血液病学的教学中有临床课程,上课时学生会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学习。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无法一次性向学生讲解太多的内容,只能根据所教的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在相关的床旁学习,例如询问病史、查体等,并让学生在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之后对患者的病情做相应的诊断以及预处理方案,然后由带教老师评价每个学生的诊断,最后带教老师对病情做具体分析,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查漏补缺。另外,血液病的病程往往是连续性的,仅依靠最初的症状无法判断患者后续病情的发展,学生也无法通过一次观察对病情的发展有完整的认识,这不利于学生对血液病学知识的整体掌握。因此,带教老师在进行临床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不间断的跟踪观察,例如,急性白血病案例,其特征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治疗后病情变化极为复杂。[4]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让学生跟踪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与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与患者出现某些症状前后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对比,并记录在案,然后将记录与主治医生的病历记录相比较,最后将资料整合交给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分析和总结整个案例的病程、治疗方案。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医疗的积极性。

  (三)典型案例讨论与疑难病案讨论相结合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血液病中的典型病理,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模拟诊治,让学生通过患者病史、体征、症状表现以及各项指标检查报告等基本信息,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给出自己的诊断意见,进一步检查、治疗的方案,以及对疗效的判断等,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判、分析和总结。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对疑难病案进行分析时,根据其病情、病因、病理复杂等特点,教师可以以辩论的形式授课,将病案信息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思路查阅资料。在组织辩论的时候不分正反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关键问题上给予引导。通过这种人人参与讨论的方式使讨论结果清晰化,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后期的临床实习做铺垫。

  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在血液病学的临床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两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对血液病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血液病医疗的兴趣。

  (四)操作教学示范与动手体会相结合

  医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学以致用,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医疗过程中,这是考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血液病学中的骨穿教学,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5]针对见习生的教学,以教师操作示范为主。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学生对骨穿以及医疗实践操作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概念,这为他们以后实习和临床工作的实际操做了铺垫。针对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可以采用教师先示范,学生后动手的方式。教师在示范教学的时候反复强调骨穿的关键步骤,在多次示教且学生已经清楚操作程序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独立操作,但要在旁边做关键性指导,及时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操作。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血液病学理论知识,还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确保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运用于医疗实践中。

  三、结束语

  以上“四种结合”模式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全方位地理解血液病学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使学生掌握了更丰富、完整的知识,培养了更多具有专业性执业能力的医学人才。

提高血液病学临床教学质量的“四个结合”模式

论文搜索
关键字:血液病学 病学 临床 血液 模式 质量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