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语文教学下“对话式教学”所蕴含的生命意义论文

高校语文教学下“对话式教学”所蕴含的生命意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10

高校语文教学下“对话式教学”所蕴含的生命意义

  引言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提出了“对话式教学”理论。弗莱雷认为“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1]由此可见,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一种途径,人们通过对话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强调行动和反思,他认为行动和反思是建立在爱、谦逊、信任、希望、批判性思维等基础上,这充分体现出了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与现代教育关注人的生命意义不谋而合。了解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对当前进行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以高校语文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弗莱雷“对话式教学”理论中所蕴含的生命意义,以期促进高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爱――教育的本质

  达尔文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提出,爱是人的一种本能,爱促进人的发展。“人身上只有一种感情能满足人与世界结合的需要,同时还能使人获得完整感和个性感,这种感情就是爱。爱是在保持自我独立与完整的情况下,与自身之外的他人或他物结为一体。爱就是体验共享与交流,它使人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能动性。”[2]而科技至上的现代社会,是一个被工具理性控制的时代,技术取代了一切,竞争意识主宰着人们的思维,金钱操控着人类,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教育本应是一种充满爱的事业,但受时代流弊的影响,教育中爱的因素正逐步被消解。

  高等教育是一种促进人性完善的活动,而语文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全、身心的健康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针对高校语文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纵观当前高校语文教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解式方法,教师对字、词、句的层层分解,让学生沦为了记忆的机器。在这种充满“压迫”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爱、学生的爱都被无情地流放。弗莱雷认为要想改变这种压迫的境况,就必须要有爱的参与,而对话式教学就是一种充满爱的教学方式。“爱是对话的基础和对话本身。”[3]必须要有爱的存在,才可能有真正的对话产生。爱是建立在尊重之上,教师必须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处事风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大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成长背景差异性较大,真正爱学生的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必定会考虑到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在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带领学生进入作者的世界,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二、创造性――教育的根本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始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素质教育。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人才考评机制仍然将单一的成绩作为升学、工作等主要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素质教育虚有其名,而真正的内核仍然是应试教育。反观高校语文教学,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无处不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了选择的权力,处于被动的地位。而部分高校语文教师仍然援用初高中的方法,照本宣科,忘却了高校语文教学应具有的人文熏陶功能,使得高校语文教学的唯一目的变成了对标准答案的记忆,让教育变成了一种“储存”行为。

  弗莱雷认为人具有不完善性,因此,他的对话式教学反对教育的储存性,主张教育应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成果,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内在和外在世界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培养他们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能力。”[4]比如,在大学语文课本《先秦文学》这一章中,教材主要从先秦历史文化开始讲到先秦文学。学习这一章,教师应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其他学生、课本等的对话,根据当今的时代背景,能否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生活――教育的根基

  知识是人类祖先经验的结合,具有动态性、生成性和不完整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今日对某事物的认知,未必同于明日对此事物的认知。[5]因此,作为传授知识重要途径的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应注重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为高校奠基学科的语文仍然强调答案的标准性和唯一性,这就使语文课堂教学变成了一个静止的过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能够记住多少唐诗宋词,能否准确地说出屈原、李白、杜甫等大家的出生年代……正是由于这种静止的、脱离生活的知识,才让走出“象牙塔”的学生无所适从,才导致了“知识无用论”的广为流传。

  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了“意识化”一词,他认为只有唤醒被压迫者的意识,让被压迫者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获得人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体,而并非被动的受体,学生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6]传统的知识来源于课本和教师,导致了学生自我成长能力的削弱。要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教育就必须回归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生活决定着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生活的变化而变化。[7]针对当前高校语文教学脱离生活这一现状,高校语文教师首先应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从书本上拓展开来,注重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高校语文教师应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提问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学会质疑,使得教师和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做到教学相长。   四、人性化――教育的目的

  教育关注的对象应是人,人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人的生命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人的不完善性和不完美性是教育存在的最为核心的根据,因此,教育应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应是人性的不断完善,而并非知识的强制灌输。传统的观念让教师成为了知识的化身、知识的权威和知识的代表者,学生从活生生的人转化为了具有固定空间的储存器,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无条件地照单全收,学生成了被异化的奴隶。在这种传统教学环境中,知识的接受成为了教学的唯一目的,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客体,而并非主体,课堂变成了表演的舞台,台上站着的是带着镣铐的舞者。台下坐着的是眼色空洞、表情呆滞的观看者。弗莱雷认为这种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让教育活动成为了一种储存行为,教师是知识的储存者,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当做动物性的存在,教师则扮演着驯化者的角色。这种非人性化的课堂教学剥夺了学生的精神自由。弗莱雷从人本主义精神的角度出发,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人性化的发展,弗莱雷认为只有通过人性化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高校语文教学活动通过甄选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实现人性化教育方面有其他教学活动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而传统的主客体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使得语文教学变成了单纯的文字的传递活动,失去了语文教学应具有的灵动性、丰富性和人文性。而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则强调教学应是一种“我――你”的关系,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学应注重主体间的双向交流。高校语文教学的教育对象有其特殊性,身体的成熟性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对教学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达到有效的对话,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对话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自由地交流和沟通,达到精神上的碰撞,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教学是一个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高校的语文课程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通过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外,更为主要的在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让学生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注重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因此,在高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理论,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必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开启真正的生命之旅。语

高校语文教学下“对话式教学”所蕴含的生命意义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语文教学 语文 对话 意义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