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关于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的思考论文

关于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16

关于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364-01

  虽然现在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来传递知识和重点,但是使用各种教具来完成各式活动的同时,却很少会有空余的时间来进行字、词、句、归纳大意等训练和指导。此情形会让学生只有理解表象的涵义,形成空有广度而深度不足[1]。

  1.当前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汉语文是一种范围广泛的学习,且需综合听、说、读、写的能力。汉语文的能力对少数民族生是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时期应该培养汉语文能力,需要让学生拥有解读、逻辑推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因为它能让学生自在操作语言的能力。过去的课堂上,看见的是讲述教学,"教师讲,学生听,造成学生对汉语文的兴趣大大减低,测验方式局限于分数,让学生在生活上不能综合应用所学到的汉语文能力[2]。因此教学方式如果能与生活经验连结、游戏化教学、结合资讯科技并统整课程,应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应用于生活上。

  1.1 传播媒体的不当示范。媒体虽然提供多元信息的管道,但是现今的媒体为了收视率,多以最直接、快速、追求吸引人的耸动标题与娱乐新闻来播放,因此让汉语文的学习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发音不正确、成语的滥用与误用、跳跃思考、粗俗或不礼貌等,都会造成观看电视的学生,有不良的影响[3]。

  1.2 考试效应。国内汉语文测验方式,一直是以纸笔的方式为主。因此教师与学生为了应付考?,反而让教学过于重视读与写,而忽视听与说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自然会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此情形容易产生僵化的情况,学生的汉语文素养非但没有提升,甚至连汉语文的学习兴趣也被抹煞了。

  1.3 以教师为主。受限于教学上的种种压力,例如教学进度、时数或学生的学习成效等,为了让教师能在时限内完成课程进度,因此都采用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偏向于学生听,教师讲,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器,学习成了知识的堆积,造成学生在进行思考和表达能力时不能充份表现出来,甚至是大幅的下降。

  1.4 学生汉语文热忱减少。学生在汉语文学习上,应为增强自我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思想和人格能受到汉语文的陶冶。但是从过去到现在的考?制度,让教师渐渐模糊汉语文学习的焦点,大部份的学生只是以升学为目的来学习汉语文,往往会成为填鸭式学习。只注重如何让知识快速填入脑中,使学习的效果仅停留在字音意的理解上。

  2.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实践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汉语文时,能快乐、自主并感受不到压力情况下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挑选汉语文教材时不能选择太困难、有深度、份量多的教材,这种情形让文言文、过去的历史和文学背景的故事被现代的教材所取代。变成学生只是在练习语言和文字,缺少了传统文化的素养,人文气息也相对的缺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受教育者在人格方面、智力方面、认知方式方面和性格类型方面,都存在差异。[4]。教育者不能跟自然作对,人为的力量不可能也没必要去消灭差异。

  制定教学大纲时,应当考虑到,有些学生就是不善言辞,有些学生写毛笔字就是难以入门,有些学生不想长大写小说……大纲可以开列供选择的目标,比如写毛笔字、演讲、写诗歌、出墙报等,以保证全体学生有差异地发展。编写教材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早慧的,也有大器晚成的;有喜文的,也有喜理的;有一点就通的,也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所以,课文的数量和内容应当给学生留下各自发展的空间,提供可以选择的训练材料[4]。教学要点应适当再现,使后来者能够赶上。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现在已经有老师尝试适应差异的复式教学,让大部分学生跟老师学习,小部分学生自己学习;全班学生做练习时给部分学生开小灶;分组对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再集中;大家自读,部分学生在教室一角讨论,然后做重点发言;全班进行第一课,几个同学开始准备第二课,甚至第三课、第十课……实验证明,中学生不但乐于这么做,而且也能这么做,关键是老师要组织好。

  在课堂活动中如能提供给学生自动自发和充满兴趣的情境,并藉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学生能随时随地的收集资料,学习的目的接近生活上的经验,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学生能否产生兴趣并产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教学者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活动内容要配合学生的程度,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亲自动手,藉由体会经验,来获得跟生活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教育即为生长、发展与生活。为了能因应社会环境,所以需要透过教育,在经由学习后产生,这便是生活的历程,透过生活历程使经验能融会贯通,刺激想象力,使想象力丰富。

  所谓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审美实践的基础上,在哲学政治、伦理等思想观点的制约和影响下,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审美情感、认识与能力的总和,它具体包括了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以及审美感受等多方面的内容。人的审美意识是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它对审美对象的客观美来说,是第二性的。但是,审美意识又总是能动地反作用于审美客体,从而对美进行丰富和再创造。文学美正是作家的这种能动的反作用而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识的这种能动的反作用,又是通过人的审美心理和形象思维来实现的。审美心理和形象思维,是审美意识能动性的实在性因素。而审美意识又规定着审美心理和形象思维的目的和方向,对审美心理和形象思维起着重要的指导、制约和调节的作用。

  2.1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过程中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关系,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些积极意义无疑应当继承下来。

关于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少数民族 语文教学 语文 少数 民族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