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德智双学分”培养模式下高校党组织的作用研究论文

“德智双学分”培养模式下高校党组织的作用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10

“德智双学分”培养模式下高校党组织的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20-02

  高校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齐鲁工业大学推行“德智双学分”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在正常的教学之外,设立一个课外综合素质拓展学分体系,以鼓励、引导、规范大学生参与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本文将就高校党组织在此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高校党组织是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政治核心

  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指党组织要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要发挥引领作用;在重大问题决策上,要发挥决策参与作用;在组织工作、干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上,要发挥领导作用;在推动工作上,要发挥干部的骨干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高校党组织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供方向指引。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之一,高校党组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党组织的首要职责为:“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级组织的决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治校,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上述规定明确地指出了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方向问题。齐鲁工业大学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创新,全面发展”为理念,以培养“人格健全、身体健康、思维创新、素质全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在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2.高校党组织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供教育引导。高校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党组织开展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党员的教育对组织个体发展产生了影响和作用。这些党建活动和党员先进分子的榜样模范作用,使大学生进一步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不断发现和改进自身的不足,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第二,通过高校党组织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来达到教育引导作用,典型的例子如齐鲁工大实施的“双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学校综合素质培养方案这种制度化的方式,将大学生在校期间成长成才所需的制止课程规范起来、贯彻下去,以鼓励、引导、规范大学生参与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以促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3.高校党组织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组织领导和实施主体。高校党组织在团委、学生会和各团支部、班委等其他基层行政组织中居政治核心地位,它支持和引导行政和群团的工作,并为了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存在并开展活动,使其他基层组织自觉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高校党组织责无旁贷,必须成为这一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实施主体,这也是高校党组织践行服务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同时,高校党组织的广泛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也是它胜任这一职责的条件基础和优势所在。

  双学分制德才兼备人才培养模式是齐鲁工大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党委对此高度重视,为此,校党委学工部设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心,各学院党委成立相关工作小组,研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为保证组织成功地实施这一模式,校党委明确规定,辅导员作为学生党组织的领头人是这项教育活动的主体实施者。

  二、高校党组织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机制

  1.力量凝聚,组织渗透。所谓力量凝聚,就是高校党组织借助自身的组织性质、完善的组织机构、丰富组织活动以及党员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所产生的一种吸引作用,它是以集体成员的共同需求为基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所谓组织渗透,是指党对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是通过基层单位部门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所属群团组织的动员协调作用,各级党员干部、教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这是一个由高校党委到普通党员干部的层层递进的组织渗透过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齐鲁工大特别重视两个网络的运用:即学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全体党员→党章学习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学院团委→学生会/班团干部→团员。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党组织应从两个网络着手,自上而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学校和院系工作要求,起正面引导、教育作用;同时注重自下而上,及时掌握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动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氛围营造,宣传导向。我党一贯注重借助各种宣传媒介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社会舆论,从思想上、心理上影响个体,促使广大受众接受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约束。同时,高校要坚持不懈地用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使之入耳入脑入心,并逐渐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追求。在实际工作中,齐鲁工大重视开展对学分制模式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宣传,使广大师生充分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实效性,进而理解、支持这项工作;注重活动中典型做法的总结和挖掘,鼓励各单位在方案框架下创造性的实践,激励学生进一步树立发展意识,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实现自我锻炼的目标。

  3.规范引导,评价促进。高校党组织对于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学业、言行等方面的原则要求和具体规定可以大大激发青年学子的成才欲望和个人潜能,并通过优秀分子的榜样示范影响广大学生。规范工作是强制性的,同时也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规范功能的结果是要塑造一个思想上、行动上都符合要求的先进分子。在实际工作中,齐鲁工大的“德智双学分”综合素质教育坚持体系化建设和科学考量可操作。一是设计并实现大学生在校成长的量化评定,按照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在主题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创新、文化管理、资助、心理等方面形成八个模块,并在每个模块中规范设项、合理赋分,最终以学分形式予以体现。二是实行阶梯式评价,针对学生个体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最终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有成效。   4.服务育人,实践创新。高校党组织要抓住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增强服务意识,注重沟通交流,加强引导教育,提供成长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在亲身参与、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服务,必须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创新可以从观念创新、教育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目前来说,高校育人工作不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工作创新,任务都很重,也非常紧迫。例如,齐鲁工大的“德智双学分”综合素质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它把综合素质教育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采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多种学习方案供学生选择。注重培养内容的综合性,有助于加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发掘学生个性品质,提升综合素质。

  三、党组织发挥作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增强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根本因素是人。《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22号,2013.7.2)提出,必须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坚持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条件。之前发展的部分党员只看学习成绩、不看综合表现,入党后则不敢以党员身份示人,消极对待党组织的工作。其结果是不断侵蚀党的群众基础,影响了党组织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挥。所以,必须要重视党员发展质量,把真正想入党、有群众基础、能够为党积极工作的人发展入党,入党后还要加强教育管理,切实发挥党员作用。

  2.重视智能终端和网络工具的作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正成为大学生接触世界、认知世界、把握人生的主渠道。充分发挥qq、微信等网络工具便捷性、形象性、交互性、广泛性和低成本等优势,通过开辟新的网络教育平台,及时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理念。加强学习互动,与大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增强思想导向、理念传播和知识交流,增强党组织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

  3.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学生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发现自身不足,促进创新创业。高校党组织必须积极引导、大力协调、搭建平台,扶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同时,注意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加强高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高校党建工作作为高校育人全部工作的灵魂和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支柱,是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现教书育人最根本的政治组织保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2]

“德智双学分”培养模式下高校党组织的作用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双学 党组 党组织 作用 高校 模式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