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数学阅读”,“读”出别样数学论文

“数学阅读”,“读”出别样数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14

“数学阅读”,“读”出别样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习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抛弃“教学生阅读是语文老师的事”的观念,数学老师也应将阅读融入教学之中,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数学阅读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下面笔者对自己将阅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作几点阐述。

  一、以“读”明“理”

  【案例1】一年级下册练习册中有这样一类习题:“小红有16枚卡片,小刚再增加3枚就和小红的一样多,小刚现在有多少枚?”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和练习,大多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增加”就用加法,“减少”就用减法。所以不少学生看到此题时,未加以细读就想当然地列出算式“16+3=19(枚)”。

  关于这一问题,笔者在讲解时,发现学生审题不认真,题意把握不到位,算理理解不透,甚至少数学生略读不思考。所以在巩固环节,将“增加”改为“减少”时,学生又屡屡出错。吸取教训后,笔者在二班授课时,先让学生反复读题明确题意,然后出示“过渡”问题:“小红和小刚谁的邮票多一些呢?”再让学生阅读思考,结果学生对“加”与“减”有了深刻理解,此类问题也就能举一反三了。

  【思考1】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现实中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定律、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都具有极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如小数的性质是指“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强调的是末尾,而不是在小数的后面。诸如此类,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粗读并不能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的精确意义,而需要在粗读的基础上加以细读,甚至反复推敲,才能彻底理解每一个关键词,准确把握其内涵、要求及实质意义。因此,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圈点划批,如规定:条件用“――”标出,问题用“~~~~”标出,重要概念或关键词用“……”加注,公式用“□”圈起来,等等。持之以恒,相信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必能有效提高。

  二、以“读”促“思”

  【案例2】在教学“克、千克、吨”时,笔者依托课本,借助实物展开教学,大部分学生对“克、千克、吨”这三个单位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可是在做练习题“一艘军舰重2000()”时,全班学生出错率竟然达到85%。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后调查才知道原来学生没有类推换算意识。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冥思不得其法。直到有一天晚上,无意中在阅读一本科普绘本《妙想科学――蓝鲸是最大的吗》时有了顿悟。于是笔者借助绘本思路制作了PPT课件,在单元回顾整理时领着学生集体阅读文本,边看边问学生“你有什么思考?”此时学生思维有了方向,“哦,原来我们可以类推换算啊。”有了这个铺垫,趁势提出让学生背背老师,并告知学生体重是50千克,那么一吨应当是……学生异口同声回答:“20个老师的体重!”重新回到军舰那道题,同桌合议“军舰上可以装下多少个老师这样的人?”此时相信学生大多都能感悟到:“再做此类题应该类推换算。”

  【思考2】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可见以“读”促“思”是正确的,就是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借助于适度阅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机会与数学文本对话,并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变思考为自我实现。

  但我们敢奢望所有学生能主动思考吗?毋庸置疑,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时介入”和“合理引导”,将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阅读的重要“推手”。毕竟数学阅读与语文或其他学科阅读是有本质区别的:“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因而数学阅读更强调在阅读文字、符号等内容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类推、对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那如何做好“读与思”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如何将“促”字做到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相机诱导,设计出画龙点睛之问题情境,异曲同工之应用练习等。

  三、以“读”释“疑”

  【案例3】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字编码”时,笔者先预设这样一个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为全校同学编学生证号?(学生七嘴八舌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编码方案)然后,提出质疑:“每一种设计方案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到底哪种方案为最佳呢?你能说服别人采用你设计的方案吗?”此时课堂一片沉寂。

  笔者提议让学生阅读课前已经搜集的相关编码材料,看能否触类旁通,从中获取编码规则。(此时学生准备的材料五花八门,如门牌号、电话号码、车牌号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怎样甄别?笔者出示学生收集的一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进行观察:

  340822197708235213

  340822198607255224

  340822197405095215

  340822198109265226

  ……

  让学生自己提出质疑:

  ①号码中开始都有“340822”这些相同的数字,猜一猜这些相同的数字可能表示什么?

  ②“19770823、19860725”等这些数字有什么相似之处,可能表示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学生都忙着阅读材料,希望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

  【思考3】众所周知,“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面对丰富的数学事实,学生常陷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此时引导学生阅读,可以促使学生更多地将自己的思维疑惑与课本答案参照对比,从而帮助学生在人本对话中规范思路,解决了一些浅层次的基本问题。

  但不可否认从学习心理学上分析,学生依然期待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或个人见解在课堂上交流,以此来获得老师与学习同伴的帮助。因此,“以读导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采用提问、讨论、讲练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处于“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将阅读时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条理化。

  四、以“读”抒“情”

  【案例4】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时,笔者将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入新课。本课的主旨完全符合诗境,要观察物体如果只看物体的一个面,是不能确定物体准确形状的。只有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还可将此上升到本课的情感态度教育层面,要评价一个人不能只因为一件事情就判断他的好坏,要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评价。正是这语文课本中古诗的阅读为本课增色不少,让学生在想象画面、享受语言美的同时,激活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把原本单一的数学课堂变成为数学与文学自然互动的综合舞台,充分扩展了数学所蕴含的文化特性。

  【思考4】“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数学只有整合相关学科内容,才不会单一枯燥,阅读材料的引入无异于“锦上添花”。正是那些优秀的数学阅读材料,让更多的现实在数学妙“读”中生“花”。让其有机会去品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数字韵律;有机会走近金字塔,用数学去解释古埃及人花样百出的测量方法;有机会去发现中外数学名家,让祖冲之、高斯、阿基米德、华罗庚等数学大师成为学生心中的英雄;有机会沉浸于数学古籍,去感受哥德巴赫猜想……数学阅读的开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淀、情感的潜移默化势必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效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笔者坚信在教学中教师用智慧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势必会产生一番别样的数学效果。

“数学阅读”,“读”出别样数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数学 别样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强化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的记忆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缺失的表现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