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分析论文

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21

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85

  1 高校志愿服务缺乏长效机制的具体表现

  高校志愿服务缺乏长效机制具体表现在包括缺乏准确定位和创新研究、组织繁冗、带动性不强、缺乏支持三个方面。

  (1)缺乏准确定位和创新研究。由于有些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者将志愿服务与政治需求联系在一起,将组织志愿服务视为资本,而没有对应学生自身的成才、就业。这种定位偏差造成了学生自身对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主体缺失,若是高校没有硬性要求,高校志愿服务难以持续的开展。而且,即使在开展的志愿服务中,由于缺乏一定的创新研究,志愿服务往往照搬已有的项目,也不利于志愿服务的持续开展。

  (2)组织繁冗、带动性不强。由于缺乏一定的指导,目前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容易出现僵化、官僚的问题。而且,缺乏有效的招募和培训机制,使得许多学生在报名的时候存在盲目性,仅仅是报名而不参加活动。而即使是对于有意图参加活动的学生,也缺乏有效的培训辅导。而且,在志愿服务开展前后对外的宣传工作难以让社会知悉,最终造成志愿服务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进而影响了志愿服务的长效性。

  (3)缺乏支持。目前,对高校志愿服务的支持,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舆论上都无法跟上志愿服务发展的大形势。由于缺乏经费保障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高校志愿服务仅靠自身的服务积极性难以维持志愿服务的持续开展。

  2 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原则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建立一只具有良好思想素质、拥有科学志愿服务理念和扎实专业技术的志愿服务队伍才能保证高效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健康开展,才能为建立高效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打下良好基础。具体而言,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原则主要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长效发展的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高效志愿服务组织工作要从人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政治需求出发,要使志愿服务者和志愿服务对象均能在一次志愿服务工作中获得收获,而不是使组织者完成一定的需求。只有志愿服务者在服务过程中能够增长自身的知识水平、丰富自身思想,才能实现在志愿服务中得到锻炼的目标,也更加能够得到志愿服务对象的认可以及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坚持以人为本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在志愿服务中要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建设,从而加强志愿服务者的积极性。

  2.2 坚持长效发展原则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要坚持求真务实,力求推动志愿服务的日常化、制度化,而不是依靠志愿服务组织者自身的组织。在一定的组织制度基础上,加强社会和高新对志愿服务的经济、舆论支持,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进而加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3 建立高效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对策

  3.1 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一个良好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是开展志愿服务的基础。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体系首先要求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即有一定的服务社会的目标、有组织自身运行开展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目标、组织中的不同成员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还要求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志愿服务组织要有明确的章程支持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同时还要建立组织的档案和组织中个人的档案记录制度以及在组织活动中的评价制度。通过不同的制度规范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例如,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建立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制度,并向其发放登记卡或登记册。登记卡可以包含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并可以记录参加具体志愿活动的情况。每一名志愿者在参加过一个具体的志愿活动后可以通过登记卡或登记册对参加的活动进行记录并填写活动时做过的具体事项以及参加活动后的感想。同时,志愿服务组织也可以通过制作类似于徽章性质的贴片,并根据不同的活动设计不同的贴片。每一名志愿者只要参加了一项活动,就可以获得一枚贴片并可以将其贴在登记卡或登记册上。这样志愿者通过记录登记卡、贴贴片等事项既可以增加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更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对参加过的活动进行一定的反思,进而提高下次志愿服务的水平。而且,志愿服务组织的这种行为也是对志愿者的肯定以及对其劳动的尊重。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志愿服务是学生志愿者自愿完成的,但志愿服务不等于自由无组织服务,不能因为是志愿服务就完全不对其提出任何要求。由于志愿服务多是公益性质、面向社会的,因此在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中还是需要为志愿服务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设定一定的约束条件。只有对自身严格要求、认真对待每一项志愿活动的学生志愿者才能吸收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而对于少数嘻嘻哈哈、敷衍了事的志愿者要加以劝导。

  3.2 建立科学的项目运行体系

  建立科学的项目运行体系首先要求项目自身的多样化,而不单单是依靠几个固有的志愿服务方式。例如高校自身为了支持志愿服务可以设立类似于图书馆图书管理、校园空间环境维护等岗位供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这不仅节约了高校的管理成本,也增加了志愿服务项目的种类,有助于高校志愿服务长效开展。其次,志愿服务组织可以联系当地公共部门,或依托学校联系当地公共部门,积极广泛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去。就目前来看,高校志愿服务进社区是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的主要活动项目。同时,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还要积极同社会上的非盈利部门积极开展合作,在志愿活动中学习这些非盈利部门的项目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而目前,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同时,在完成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后,还要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和了解。通过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总结,明确自身的不足并针对不足加以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志愿服务能力的目的。

  3.3 加强培训工作

  通过加强培训工作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不仅要求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还要求加强对组织者的培训。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可以使志愿者更加适合其担任的志愿岗位,有利于志愿服务的开展、提高志愿者参与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志愿服务长效开展。加强对组织者的培训则要求加强组织者的领导、创新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包括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其中,对志愿者的职业道德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志愿者的道德准则和情操,使其在之后的志愿服务中能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志愿者的职业道德培训还会使志愿者在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后也能担负起更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对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则主要是提高在校学生志愿者运用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进而提高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立科学的项目运行体系以及加强培训工作才可以有效建立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志愿服务 长效 志愿 机制 高校 分析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