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会计造假问题的动因分析及归因论文

会计造假问题的动因分析及归因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16

会计造假问题的动因分析及归因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111-02

  立信,乃会计之本。目前大规模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越发严重,这一现状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人们最直白的认识便是将这个问题的重点投向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被认为是假账的始作俑者,被视为是全社会的诚信道德缺失者,从而引发了关于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大讨论。但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紧抓这一表面因素不放,一味的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进行讨伐,而应该深究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并做出应对。

  1 从不同角度分析会计造假动因

  1.1 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而“成本-效益”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取决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我们把会计造假的成本(包括做假账所付出的物质耗费、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性、被发现而受到的制裁处罚,如吊销生产许可证,停业整顿等、信誉受损、其他刑事追究等)看作成本A,将会计造假所获得的收益(包括通过舞弊造假等行为获得的不正当经济政治利益)看作效益B。

  当A环境因素,企业更愿意选择会计造假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造假成为企业的理性选择。

  当A≥B时,企业可以选择造假或者不进行。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是由于会计造假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的存在,加之其他的环境因素,导致了会计造假由动因转移到行为。

  1.2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一方面,行业风气对于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会计造假的企业人员行为对整个社会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也是会计造假的不良风气大肆蔓延的主要原因。企业通过造假给整个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失的同时却捞取了不同程度的好处,这样不同的企业比较而言,就会认为自己“吃了亏”,不同的会计人员比较来说,也会认为为什么别人可以做的事情我却不能做。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

  另一方面,也存在非主动性造假,即会计人员被迫造假心理。这一心理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本身存在缺陷,一些会计人员进入企业后,需要按照企业的“整体思想”才能得以“生存”,否则就会被认为对企业对领导不忠,会计人员在企业的剩余日子也会不多了,那么一些会计人员会被迫选择造假。

  除此之外,也有会计人员的自我表现等心理使会计造假行为肆意。

  2 会计造假的具体原因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都可以发现会计造假是多种原因交叉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因涉及方方面面,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1 两权分离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本原因

  两权分离是指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即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但并不由自己进行管理运作,而是将其委托给他人管理运作并取得受益的行为。尽管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资本的所有者和运作者拥有共同的目标,即为了达到最大化的盈利。然而在追求这个最大化盈利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各类分歧:包括关于如何分配所得利润的问题,资本所有者自然会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所有权得到全部的利润,而资本运作者则会考虑自身的薪水报酬等问题,同时也要考虑保留一定的盈余来扩大生产经营。

  2.2 缺乏严格的内外制约监督管理机制

  2.2.1 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形式所具有的职能作用。会计监督有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从外部监督来看,政府监管的力度欠缺,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对查处的问题并未做出有效处理,很难在全社会形成全面的监督体系。同时,各部门配合不够紧密,甚至存在一定的漏洞,难以协同,从而使其对于诚信缺失等问题的重视缺乏。从内部监督来看,由于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没有充足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经验,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没有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记录和处理,因此并未形成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使会计监督职能被严重削弱。

  2.2.2 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指由独立的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接受第三方的委托,对审计对象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查证、鉴证、评价等一系列行为。而当下由于社会的审计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实行普遍的会计报表的审计制度,不能有效制止与防范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首先是乏力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因种种原因形同虚设。外部审计监督不足则是另一问题,民间审计是外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民间审计单位为了得到更多自身利益,对客户展开有针对性的“包满意”服务,并许诺保证委托人不会出现问题,以至出现了虚假的审计报告。

  2.2.3 综合监督

  从综合监督来看,各监督部门(如审计部门、财税部门、物价部门等)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统一的流程,各部门无法落实到位,影响了监督的效果作用。

  2.2.4 执法监督

  从执法监督来看,即使随着各项制度的健全,每年都有种种执法检查,但这些检查并没有对解决会计造假的问题起到实质作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执法不严,对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严肃处理使执法检查无效,导致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出现。

  2.3 利益驱动是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

  正如成本效益分析,会计造假始于利益驱动,终于利益驱动。一些本身发展良好的企业,由于现在市场的过快变化和激烈的竞争,从而失去了以往的优势,为了保持往日的辉煌,维护形象,企业负责人不惜一切代价虚报产值和利润。而有些地方政府或者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也会有意识的引导企业会计造假。   2.4 会计人员职业的从属性和行业人员素质

  会计职业的内在属性也是会计人员被动造假的原因。由于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下,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单位负责人往往为了获得某些政治和经济的利益而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的会计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弄虚作假。另一方面,一些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良好的从业素质,为了个人谋取私利或者其他的原因进行会计造假,难以恪守职业道德。

  2.5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强

  注册会计师审计想要保持公正公平客观的前提便是保持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对其发表正确的意见、做出正确的结论及维护有关人士经济利益免遭损失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使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大打折扣,无论是安然事件还是银广夏事件,都与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有很大的关系。诚信危机的出现,使信息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也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的重要原因。

  2.6 道德环境的恶化

  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使市场上各主体之间的交易无法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为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性,也使经营者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地方利益,官员的升迁都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有直接的关系,而一些地方没有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了过多的干预,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它们以行政手段干预了市场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2.7 会计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2.7.1 会计法规的不完善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了更多的经济新情况和新问题,而新业务的出现需要会计人员有更多的灵活性,灵活性的程度不定加上缺乏一定的约束条件,也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例如,会计法的出台颁布缺乏具体的实施条例,使会计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依据;责任主体对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责任并不清晰,对责任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范围只用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没有对具体情形进行细化;《会计法》中提出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现实生活因弄虚作假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却少之又少。

  2.7.2 违规成本太低,惩罚力度不够

  违规成本指会计信息失真被查处后的各种损失,包括市场惩罚成本、违约惩罚成本等。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市场的机制不完善,做假账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其付出的成本,这样助长了会计造假的歪风邪气,而企业并不惧怕其少量的惩处,使人人产生了造假的动机,而对造假失败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后果抱有侥幸心理。同时,针对新问题的相应法律法规无法及时出台,对已有的法律法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惩治力度不够,起不到威慑作用。例如《会计法》中很多条例只是罗列了“不得”有某种行为,但是却并没有给出如果怎么样违法会“怎样”的条文,起不到一定的威慑作用。而法律处罚方面,也存在法律责任太轻,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如果相应法律法规对于违法的惩罚内容严格,成本很大,甚至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或者刑事责任,那么一般的企业和会计人员则会权衡轻重的利弊,谨慎选择是否进行会计造假。正如李克强所说,要大力提高失信成本,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会计造假问题的动因分析及归因

论文搜索
关键字:动因 会计 分析 问题
最新会计研究论文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探索高职建筑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反倾销视角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会计学科的应用研究
从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看企业会计诚信问题
关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思考
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在企业中的应用
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及对策探索
浅析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热门会计研究论文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争议——会计职业道德面临
浅论所得税会计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网络会计的探讨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