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竞合行为的策略研究论文

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竞合行为的策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09

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竞合行为的策略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的市场竞争环境。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单个企业若采用单纯的竞争战略,将很难取得强有力的竞争优势。Nagel早在1998年就在《以合作求竞争》一文提到,企业孤立经营模式已过时,企业间的行为活动必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企业间的来往将更加频繁。所以,当今企业必须变革传统的竞争模式,走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模式。竞争合作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对竞争理论的发展意义重大,也是如今商业应用的典范。企业间合作与竞争行为的选择对双方企业的竞争优势及经营效益产生关联影响。那么,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好竞争和合作战略来提升企业效益。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竞合行为的研究仅仅停留在企业竞合行为的表现模式、企业竞合的参与主体、企业竞合的互动演化以及企业竞合行为与绩效等理论阐释的初级阶段。而对于竞合行为的研究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实证研究,所以对竞合行为选择的研究对实际指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竞合行为网络特性分析这一研究主题,综合运用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企业竞合行为理论对企业竞合行为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构建竞合行为分析模型,得出四类竞合行为的网络特性,并对企业竞合行为策略选择做出详细分析,对企业竞合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原理及主要指标介绍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作为一种研究社会结构的基本方法,韦尔曼指出,社会网络分析具有如下基本原理:企业间形成的关系一般都是不对称的,它们通常以这种不对称的形式相互作用,而且在内容和强度上都不尽相同;社会网络分析中,企业被这种关系纽带直接或者间接地联系在一起,所以研究人员必须把企业间的这种关系置身于特定的研究背景中来;由于社会关系纽带结构会产生非随机的网络关系,所以这样就形成了企业间交叉关联、网络群及网络界限;社会网络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使得企业间对于有限知识资源获取的差异性,那么企业网络成员就会采用竞争和合作的行为来获取更多的有限资源,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主要指标有中心性指标和密度指标。

  1.中心性指标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中心性”是分析的重点指标之一。“中心性”主要来研究企业在市场经营环境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拥有怎样的权利和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这对于企业自身与其他企业是否进行竞争合作行为的选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对于知识在企业间的转移也具有重要作用。中心性主要包括中间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度数中心性。

  度数中心性指行动者完成某一经营活动需要处理的事项的数目或者是完成某一项事项需要行动者的数量。在一个完整的社会网络中,若某一行动者与另外行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则该行动者在这个网络中就处在一个核心的位置,社会网络中某一点的度数中心度,可以描述为与该点有联系的点的个数。

  中间中心性:指的是在一个社会网络中,若某一行动者处于两个行动者路径中间,那么这个行动者在这个网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为他是其他两个行动者联络的枢纽,其他两个行动者的交流沟通及业务往来受其掌控。当中间中心度为零,则某一行动者必然落在企业网络的边缘地带,也就不能控制其他行动者;当中间中心度为1,则某一行动者必然在企业网络核心地带,也就能掌控其他行动者。一个企业中间中心性越高,那么就应该有越多的其他企业用它作为枢纽来进行联系,该企业在网络中必然拥有较高的地位。

  接近中心性:描述的是网络中某一部分的中心性指标,仅仅考虑了与其他行动者联络的数量,忽视了是否掌控其他行动者。若某一行动者接近中心性很高,那么这个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之间连接的路径通常比较短。

  2.密度指标

  密度指标描述一个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之间联系是否紧密的程度。计算方法是社会关系网络中某一行动者实际的联系数量和理论最大联系的数量比率。若比值小于0.5,则说明社会网络行动者之间联系不太紧密。

  二、竞合行为模型构建

  本模型主要描述企业竞争强度和合作强度,有助于下面章节对竞合行为进行分类分析。在社会网络关系视角下,竞合行为一方面是企业与其他企业间在经营过程中直接发生的业务往来联系,另一方面是企业通过控制其他企业某些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联系。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中心度恰恰能够很好的刻画企业间的这样一种行为。因为企业中心度描述的是企业在市场经营环境中所处在的竞争地位,企业中心度越高,那么企业在整个网络中竞合行为更占优势。

  度数中心性指行动者完成某一经营活动需要处理的事项的数目或者是完成某一项事项需要行动者的数量。在一个完整的社会网络中,若某一行动者与另外行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则该行动者在这个网络中就处在一个核心的位置,相应地,这个行动者也就掌握着很大的权利。按照这样的思考脉络,那么社会网络中某一点的度数中心度,我们就可以描述为与该点有联系的点的个数。另外,一个企业中间中心性越高,那么就应该有越多的其他企业用它作为枢纽来进行联系,该企业在网络中必然拥有较高的地位。所以,中间中心性和度数中心性能够比较客观的描述企业间的竞合强度。

  对于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都有绝对中心度和相对中心度之分,而相对中心度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本文均采用相对中心度来测量。社会关系网络一般分为多值网络和二值网络。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网络中竞合强度的计算过程:   1.多值网络

  在一个N个结点的网络中,第k个结点的度数是A(k),最大可能度数是该结点与其他所有结点的度数之和。设绝对中心度为B(k),最大可能中心度为C(n)=(n2-3*n+2),那么企业竞合行为的分析模型是: (A(k)/)*(2* B(k)/ C(n))。

  2.二值网络

  在一个N个结点的网络中,最大可能度是N-1。设绝对中心度为B(k),最大可能中心度为C(n)=(n2-3*n+2),那么企业竞合行为的分析模型是: (A(k)/(N-1))*(2* B(k)/ C(n))。

  三、竞合行为特性分析

  1.移动互联网产业界定

  本文研究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界定为:终端制造提供商、操作系统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提供商、渠道运营提供商、网络运营提供商(包含虚拟运营商)等。终端制造商主要指目前市场占比比较靠前的手机制造商;系统操作提供商主要指能够提供手机终端系统平台的制造商;内容提供商主要指向手机端推送阅读内容的企业;应用提供商主要指提供手机相关应用的企业;渠道运营提供商主要指能够直销或代销手机终端及手机业务的渠道代理商;网络运营提供商主要指能提供语音通话等网络接入业务的企业,目前主要是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当然还包括最近颁发网络牌照的虚拟运营商。

  2.数据获取与处理

  (1)数据获取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是一家专门用于检测调研市场各类数据的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分析,确定手机品牌排行靠前且市场占有率高于9%的这些终端制造商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现在市场主流的操作系统有谷歌的安卓系统、苹果公司的IOS、三星的Bada,当然还有黑莓公司的BlackBerry、微软公司的Windows Mobile等。所以,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谷歌、三星、苹果、微软、黑莓、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目前手机应用种类繁多,本文主要根据应用比较广泛、用户使用频繁较高,且参照相关互联网站的一些排名来确定。最后确定为:腾讯、百度、新浪、搜狐等。权威资料显示,中国主要运营商依然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再加上最近颁发牌照的虚拟运营商,比如天音、爱施德等。所以,本文选取的网络运营商为:天音、乐语、爱施德、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综上所述,最后本文选取了30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详见表1。

  (2)数据处理

  本文通过阅读整理相关文献以及搜索专业权威市场检测网站来获取企业产品信息及企业间的业务关系。在此基础上,再把复杂的信息转化为关系数据。

  竞合关系的判定:第一,竞争关系的判定,若某企业与另外一家企业存在相似的产品或能提供相类似的服务,就可以判定这两个企业间存在竞争关系。存在竞争关系设定为1,不存在则设定为0。第二,合作关系的判定,若某企业与另外一家企业签订了合作联盟协议、在业务往来中存在合作关系等,就可以判定这两个企业间存在合作关系。若存在合作关系设定为1,不存在则设定为0。

  3.竞合矩阵分析

  企业间的竞争关系矩阵的生成方法:首先通过企业产品信息的搜索确定企业与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从属关系,若企业与产品或服务间存在从属关系,则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从而先得出企业与产品或服务的从属关系矩阵,如表2所示,C1-C30代表30家企业,作为本文研究对象;A1-A6代表企业拥有的产品或服务。

  其次,根据前面的2模关系矩阵,通过矩阵的相乘得出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1模关系矩阵,如表3所示。

  企业竞争关系矩阵的数据是企业间拥有相同产品或提供相同服务的次数,它代表的含义是企业间竞争的次数。比如对角线上的数值,第二行第二列的数值为3,是苹果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上拥有三种产品或服务,而第一行第二列的数值为2,代表三星和苹果公司拥有两种相似的产品或提供两种类似的服务。

  根据竞争行为矩阵,运用Ucinet软件生成的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

  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矩阵的生成方法:通过企业官方网站和相关市场检测网站搜索确定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若企业与企业间存在合作关系,则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从而先得出企业间合作关系矩阵,如表4所示。

  根据合作行为矩阵,运用Ucinet软件生成的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

  4.竞合行为特性分析

  根据2.2节的竞合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软件计算企业网络中心度,得出企业竞争强度指标,表5为企业竞争强度指标,表6为企业合作强度指标。

  根据以上计算出的企业间竞争和合作强度,设定竞争强度作为横坐标,合作强度作为纵坐标,并以竞争强度为0.0300,合作强度为0.0300为界限,得出企业竞合行为的四象限分类图,如图3所示。

  由上图可知,第一象限为强竞合者,主要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这三大电信运营商;第二象限为竞争者,主要是新浪、腾讯以及极少几家终端制造厂家;第三象限为弱竞合者,主要是手机终端制造厂家及手机代理平台;第四象限为合作者,主要是手机代理渠道。

  通过对企业竞合行为的网络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竞合行为特性:

  强竞合企业网络特性:从竞争网络图和合作网络图可以看出,强竞合企业主要表现出强联结、网络密度大、网络范围广、中心度高等特性。

  竞争企业网络特性:从竞争网络图可以看出,竞争企业主要表现出弱联结性、网络密度较大、网络范围较大、中心度不高等特性。

  弱竞合企业网络特性:从竞争网络图和合作网络图可以看出,弱竞合企业主要表现出强联结性、网络密度大、网络范围较广、中心度不高等特性。

  合作企业网络特性:从合作网络图可以看出,合作企业主要表现出强联结性、网络密度较大、网络范围不大、中心度高等特性。   四、结论

  根据国内外学者相关领域的研究,企业间的强联结性、网络密度大、网络范围广、中心度高均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取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策略方式的企业比单纯采用竞争策略或单纯采用合作策略的企业将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强竞合行为的企业在整个网络上是最活跃的,它与产业链上很多企业有业务往来,参与了产业链上很多环节的合作和竞争,具有网络联结强度最强、网络范围最广、网络密度最大、网络中心度最高等特性。强竞合企业一般是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三大网络运营商。三大运营商因网络的垄断占据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为了整个市场的稳定以及为了实现互利共赢,它们必须联合起来商讨统一的收费规则。相比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仍然处于更有利的竞争位置,主要是由于它不仅具有用户群体庞大的优势,而且它为用户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较其它运营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因此,多样化的产品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占据了更有力的竞争位置将会进一步增加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以及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久而久之,从而形成了这样一个提升竞争力的良性循环。

  从弱竞合企业的网络特性来看,主要表现的不足之处在于网络中心性不高,这就意味着这一类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没有占据核心的地位,未能较好的掌控整个产业链的运营。典型的弱竞合企业主要是手机终端制造厂商,这些企业掌控着产业链上某一领域的资源,在这一领域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仅仅凭借某一方面的资源很难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获取完胜。所以,这类企业应该加强与其他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及合作,获取更多领域的迥异资源,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随着这类企业的扩张以及与其他企业间的频繁往来,也将能够迅速地从弱竞合行为逐渐向强竞合行为演化。

  单纯合作企业主要是迪信通和乐语等这些渠道代理商和新起的虚拟运营商,对比强竞合的三大运营商企业,最大的差距在于拥有的用户资源及网络资源的匮乏。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努力争取自身匮乏的资源,一旦拥有了这些资源,其实比较容易就可以向强竞合行为企业演化。单纯的竞争企业主要是能够提供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的企业,如新浪、腾讯、谷歌等。这些企业的主要靠自身的核心技术来获取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较少。因此这类企业只要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而很容易向强竞合企业演化。

  综上所述,企业既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能力,也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要做到竞争能力与合作能力的相互统一,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在整个网络中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竞合行为的策略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基于 策略 行为 社会 研究 网络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