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用“互联网+”思维开拓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研究论文

用“互联网+”思维开拓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12

用“互联网+”思维开拓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研究

  “互联网+”、“云计算”和“移动学习”等新技术的出现,校园WIFI无缝覆盖、智能移动终端走进师生群体,都使教育管理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我们应充分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加速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打破以往教育管理过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管理资源得以高效配置,从而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结合职业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组织、指挥、协调,形成稳定有效的教学运行机制,保证教学工作的实施。

  一、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

  (一)教学管理呆板机械,束缚观念更新,不利于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一方面体现在:当前教学管理系统存在呆板机械,导致教学管理模式单一化,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随意,教学方法陈旧,存在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不相适应的弊端。传统教学管理实行自上而下的直线式管理,强调权威和服从,集中体现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改革措施、教学评估标准等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往往成了教学主体,置身教学一线的教师反而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种怪状难以调动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封闭的教学管理系统,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能人才的要求。

  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管理者管理方法简单化,与一线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互动交流。加上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管理者已经习惯于“家长式管理”模式,常常“管”而不“理”,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教师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管理机制灵活性不够

  体现在教学管理者重视教学过程,轻视管理环节。教学管理部门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往往关注教师是否按时在“教”,学生是否到课在“学”,满足于教学不出问题,忽视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检查与评估,忽视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审视与评价。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直接导致教师仅仅满足于上课,满足于教材、参考书上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到专业的前沿知识,所学知识陈旧过时或不实用,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情绪和得过且过的状态普遍存在。

  (三) 教学管理队伍实力不足

  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结构有以下几种:一是合并升格前的中等专科学校原有的“老”教师;二是近年来从普通高校毕业的“新”教师;三是从一线教师队伍中抽调的转岗教师。总体上看,存在着整体实力不强,教育学和理学知识欠缺,基层教学管理经验匮乏,管理角色定位适应性不强等问题。

  (四)应用信息化管理无跨界意识

  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上, 许多教学管理人员仅局限于基本的信息交流和学校管理,忽视了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服务功能。没有“互联网+”时代的跨界思维意识,更谈不上将这种思维应用于教学管理。如何应用“互联网+”时代的跨界思维意识跨越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突破学科、专业界限,以多视角、多层面,精准思维来审视问题,解决问题,打破部门之间、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用大视野、超视距眼光进行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层面及参与者的短板。

  二、应用 “互联网+教学管理”应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

  (一)互联网思维特征

  互联网思维包括为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方面,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放,开放精神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二是平等,在网络平台上,人们的身份、职业、地域、年龄等社会标识被淡化,人们依据兴趣爱好、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在网上聚合,平等对话。三是共享,即信息的双向互通,网上信息不再是单向流动,而是不同观点和意见的交流和融合。四是创新,大数据的积累、云计算的快捷,为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环境,互联网已成为引领当今时代创新的主导技术和平台。

  (二)传统教学管理与互联网思维下的教学管理比较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如表1。

  (三)“互联网+教学管理”应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不足的方法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从招生到教学过程,再到毕业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互联网;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变革也给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带来挑战,因此,引入“互联网+教学管理”思维,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者需要认识到 “互联网+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提上日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第一,要调整现有的学校管理体制,使之适应“互联网+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第二,制定符合建设需要的政策,为该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三,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规模,保证信息化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投入;第四,组建一支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院)长、院(系)部、财务部门的领导,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学科领域的专任教师所组成的“互联网+教学管理”团队。除此之外,学校还需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让“互联网+教学管理”各部门共建共享,实现效益最大化、投资最小化和利用充分化的目标。

  三、高职院校应用“互联网+教学管理”的可行性

  “互联网+”不是一套时髦的流行装,而是信息化渗透到各行业的必然结果,它只会越来越深入到各行业方方面面,同样也会使高职教育的“互联网+教学管理”成为必然。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教学管理”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一)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不断增加,信息化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学校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善为“互联网+教学管理”建设奠定了基础。基础设施 建 设 是实施“互联网+教学管理”的基础。目前各高等院校已基本完成与互联网链接的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大多数高校实现了WIFI全覆盖,师生与教学管理人员能随时随地使用网络方便地进行相关教学管理与互动。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参与人员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为“互联网+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教学管理是一个制度化、标准化的过程,“互联网+教学管理”需要教学活动参与者在教学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下,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目前各高职院校中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网络化应用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为实现教学管理活动的信息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高校信息化应用已初具规模

  从2015年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报告可看出,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应用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图1为应用现状分析。

  报告表明,应用系统融合趋势明显:三分之一的高校已经建立跨系统的共享方案;一卡通已经普及,教学信息化走向成熟;移动应用在教学及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已经起步。

  高职院校师生拥有PC及移动终端数基本满足“互联网+教学管理”客户端条件。高职院校师生拥有手机的人数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人数比例是很大的,表2是我院师生拥有各类信息终端的调查结果。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处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基本满足“互联网+教学管理”环境下对客户端条件的要求,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当更能满足要求。

  四、“基于校园网、移动互联网+教学管理”综合平台的层次与内容

  “互联网+教学管理”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创新,在学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其核心是构建基于校园和移动学习平台的高职院校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将院系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师生个体管理、评价反馈体系管理、实训基地管理、后勤等管理过程集成化,随时随地可控和获得结果的反馈。让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共享,促进教育管理效能的提升。

  数字化管理平台包括:即时通信平台(微信、QQ等)、信息发布平台、学校门户网站、通用办公管理平台、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实训教学管理平台、继续教育信息平台、人事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设备资源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

  (一)管理层次分工明确

  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管理”功能,优质高效地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本文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实际提出以下塔式化的层次结构,各层次关系及职责如图2所示。

  其中,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应当包括表3所示的各项功能。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中的核心,也是“互联网+”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体现,应当具有图3所示的具体内容。

  五、应用“互联网+教学管理”具体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制定和完善工作,做到“技术支撑,理念先行。”

  (二)做好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设计上要有超前意识,分步实施,具有良好扩展性;以应用为核心,稳步走,避免盲目投资。

  (三)组织管理

  提高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和关注热情,明确学校信息化内涵,由分管教学副校(院)长牵头负责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由部门协同推进,突出领导和引领。

  (四)加强信息化培训

  提高使用者的整体素养改变“技术中心模式”,强调“整合模式”,重点是技术的“教育应用”。

  (五)充分应用软件系统

  充分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各专业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促进信息化的应用。

  (六)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建设和完善校园网资源共享系统,通过学校的校园知识管理网络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决资源分散问题,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程度。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抓手,建立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平台,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三类模式的研修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应用能力。并由此推动多形式、多层次教育教学研究,建设和完善基于网络的教师教育叙事交流平台和网上教研系统;充分利用成熟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校园网网站资源,组织网上公开课、示范课和研究课,逐步开展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交流活动。

  (七)管理系统化

  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出现了各种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MOOC与移动学习,微课与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在此环境下学校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档案管理等电子化管理,都必须建立起多元化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

  互联网催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基于互联网+思维,建立教学管理平台,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管理资源的共享化,实现教学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实现教学管理数据的电子化。 “互联网+教学管理” 最终成为智慧教学管理。

用“互联网+”思维开拓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职业院校 教学管理 思维 院校 互联网 互联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