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与全面预算管理导向论文

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与全面预算管理导向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02

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与全面预算管理导向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215-02

  一、两者均与预算管理密不可分

  (一)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与全面预算管理

  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的程度加深。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科学的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管理创新是企业永恒的话题。知识经济时代,有形资产只占企业市值的10%-15%,无形资产成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迫切需要明确无形资产是如何创造价值的。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需要与时俱进。

  我国企业过多关注短期经营,忽略预算与企业战略的关系,造成企业发展缺乏战略的支持。许多企业预算管理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短期年度预算为核心,预算编制与企业战略脱节;企业预算管理无法与企业战略结合,背离了预算为战略服务的初衷,导致企业的短视行为和资源浪费,预算管理成为鸡肋。

  我国企业过多关注预算管理体系中的财务指标,忽视对企业战略有重要影响的其他方面,如客户、内部流程、员工培训和激励、创新型产品和服务、信息系统等。企业预算管理与非财务指标脱节,与考评激励制度脱节,与企业战略脱节。

  企业战略很大程度上就是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企业实现战略的关键是形成和保持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创新的产物,包含丰富的管理理念,能把企业所有关键问题融于一体,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没有战略意识的预算无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工具,要以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为导向。预算管理需要战略化,才能更有效引导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预算管理需要柔性化,才能更灵活应对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预算管理需要坚持短期与长期结合,才能使企业预算管理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全面预算管理及其导向

  全面预算管理是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预算的有机整体,完整的预算管理系统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报告、预算考核模块和一个循环组成。

  预算编制前,进行预算管理机构和流程的设计。预算编制从股东、市场和战略出发,管理层将公司战略意图传递至各层次、各部门、各员工,将战略细化为日常预算指标。预算执行承上启下,是将预算目标变成现实的过程。预算分析是分析差异、寻找原因、追溯责任。预算报告是将执行结果反馈给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各员工。预算考核是预算体系循环的原动力,预算考核带来执行下轮预算的动力,也导致歪曲下轮预算数据的内在冲动。

  企业预算管理导向是指企业预算管理的倾向性和引导性,即企业预算管理必须在某方面的指导下进行,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都必须和某方面保持一致。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导向有:销售导向预算管理、利润导向预算管理、现金流导向预算管理、目标责任导向预算管理等。传统的预算管理导向经常造成企业预算与企业战略脱节,不利于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的预算管理导向更适合工业经济时代,而当前早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和大数据飞速发展,企业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因此,企业预算管理导向亟需进行革新和提升,预算管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和大数据的趋势,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企业战略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

  二、企业战略与全面预算管理导向

  (一)企业战略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

  企业战略,1965年美国理学家安索夫在《企业战略论》中最早提出。企业战略是对企业的谋略,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是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包括: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技术开发战略等。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西蒙在《战略管理会计》、明茨伯格在2002年都强调战略管理与预算结合的重要性。Tamara Kowalczyk、Savya Rafai 和Audrey Taylor(2006)将战略预算与传统预算比较,发现战略预算的实际开支远小于传统预算的实际开支,证明战略导向预算管理更合理有效。

  企业战略是企业预算的前提和指导,企业预算是企业战略的细化和落实。预算管理沟通了企业战略与经营活动,使企业战略细化为可实施的具体行动方案。预算编制是企业战略的落地,企业战略是预算目标的导向。

  1.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联系紧密。全面预算管理反映企业历史业绩,预示企业未来可能实现的预算指标,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指导。环境等变化较大时,企业战略和预算管理要随之变革。

  2.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的实现途径。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战略指导下,将战略目标量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战略执行进行监督和调整,有偏差时采取纠偏措施;企业各部门明确执行战略,协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3.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与经营活动的桥梁。企业战略决定企业经营活动,全面预算是企业战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细化;全面预算作为未来资源及资金收支的总体计划,使经营活动与企业战略沟通,使二者协调一致。

  4.全面预算管理促使员工为企业战略努力。全面预算让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责、权、利的过程,正是企业战略的实现过程。各部门依据负责的具体预算目标,获取相应的资源,最后以预算目标为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价,从而促使员工为实现企业战略而努力。   (二)战略导向预算管理实施建议

  1.将平衡计分卡植入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哈佛大学罗伯?卡普兰和大卫?诺顿(David Norton)1992年提出。BSC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是根据企业战略设计的指标体系。BSC将企业战略分解、转化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指标实现状况进行考核。

  平衡计分卡是绩效管理工具,是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桥梁。平衡计分卡弥补了预算体系偏重财务指标的缺陷,管理人员为财务维度和其他3个非财务维度制定预算目标。平衡计分卡和企业预算将企业战略执行过程量化,最终反映至企业财务报告,这是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对预算职能进行了扩展,预算和战略很好地融合。

  2.强化作业预算。作业预算(Activity-Based Budget,ABB),由Coopers Lybrand Deloitte设计。作业预算将传统预算结合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ABC)、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等理念,是在作业分析和业务流程改进基础上,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等预测作业量,结合作业的资源耗费量,确定产品和部门的作业成本。

  作业预算是持续改进和过程管理的有效工具,在企业战略与企业预算之间增加了作业和流程分析及改进,在改进基础上预测作业量及资源需求。作业预算追求持续改进,它使预算管理更好地贯彻企业战略。

  3.将KPI融入预算体系。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即企业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员工工作绩效的量化指标。KPI体现了“二八法则”,企业中,20%的骨干创造80%的价值;员工个人,20%的行为完成80%的工作任务。抓住20%的关键行为,就抓住了企业战略和企业预算的重心。西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我国的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都已经建立了明确且切实可行的KPI体系。

  KPI是企业战略与企业预算的桥梁,与平衡计分卡的区别在于,KPI只强调企业战略实现的主路。PKI沟通了企业战略重点和企业预算重点,使两者重心一致,使企业各层次明确主要责任及主要业绩衡量指标。将KPI融入预算体系,明确了企业各层次的关键目标和行为,使企业各层次有的放矢、重点明确地为实现企业战略而努力。

  三、核心竞争力与预算管理导向

  (一)核心竞争力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

  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也叫核心竞争力,由美国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1990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知识积累、特殊技能、相关资源等组合成的综合体,是企业独具的,与众不同的能力。

  汤谷良和杜菲(2004)提出:预算目标应从持续成长、投资回报和风险控制三角度考虑,建立包含关键绩效指标的战略导向预算管理模型,促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长远发展。

  预算是“使企业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方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较成熟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实现了对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是企业规划战略目标、控制日常活动、分散经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企业形成强大的、秩序性的聚合力,凸现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7年美国《现代商贸》指出,全面预算管理在美国90%以上的大型公司实施,制造企业100%实施,批发和零售企业96%实施、交通运输企业9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早已融于美国企业的血脉之中,是美国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必备工具。2009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43家企业,绝大多数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在我国大中型企业较为普及,但中小企业推行率很低。

  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路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需要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升级的首选,对财务系统及各部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财务系统和各部门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共同努力。

  (二)核心竞争力导向预算管理实施建议

  1.预算提升生命周期的核心竞争力。美国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的《企业生命周期》,是生命周期理论的代表,他将企业生命周期细分为十个阶段。现在通常将企业生命周期界定为四个阶段。

  (1)核心能力孕育期:企业初创期。初创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未形成,销售额低,市场占有率低,无规模经济效益,成本高。培育核心竞争力、开拓市场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利润低甚至亏损。企业宜把预算资源集中到易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中,短期内增加这些业务销售额,抢占市场。

  (2)核心能力成长期:企业成长期。成长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成长,企业核心产品成熟,市场需求快速增加,开始盈利,经营风险较高。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都需要大量资金,现金流入不确定,净现金流量较低或为负。企业要将绝大部分经营利润用于再投资,将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实施业务扩展,寻求核心竞争力突破,但要警惕盲目扩张,预算资源配置不宜过度分散。

  (3)核心能力成熟期:企业成熟期。成熟期,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竞争优势,产品有很强品牌效应,销售量较高,消费者购买行为很常见。竞争者开始模仿,竞争白热化。企业的黄金时期,大量现金流入,员工充满热情。企业应尽力延长该阶段,企业重点关注成本费用预算,降低成本,增加产品价值和附加值,增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企业要分散投资预算,涉足其他增长潜力强的行业,寻找新的核心竞争力。

  (4)核心能力衰退期:企业衰退期。衰退期,企业核心竞争力衰亡,产品需求不断减少,销量萎缩,市场竞争惨烈,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企业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尽快做出调整。企业应保障现金净流量最大化,进行核心竞争力蜕变。企业应缩减现有投资,寻找新核心竞争力,将预算资源转移到新核心竞争力相关产业上。   2.将预算管理植入企业ERP中。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揉合了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等先进的管理理念。ERP囊括企业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等各个模块,实现实时信息共享。ERP规范和优化了公司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企业实行预算管理,需要以ERP的运行为前提。将预算管理嵌入ERP中,预算管理成为ERP的模块之一。ERP的基础数据库中包含实时预算数据,企业各部门根据权限实时共享,及时得到预算数据。如:跨国公司通过ERP得到全球各分公司的实时预算信息。ERP形成的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系统,为管理者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提供技术支持。ERP提供的更及时、全面、准确的预算信息,以及ERP中快速响应的预算系统,使企业的应变能力极大提高,使企业的预算分析和预算控制更科学、更有效,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

  而目前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和大数据使得企业ERP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深度应用和分析等功能大大增强。未来几年内,ERP将能够进行实时商业分析和实时大数据处理,帮助企业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竞争力的转化。这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增强企业预算管理系统的生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两者无一不与企业预算管理有着密切联系,无一不对企业预算管理产生影响。而企业预算管理的完善与成熟,有利于企业战略的贯彻和落实,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将前两者有机揉合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导向中,倡导战略导向预算管理、核心竞争力导向预算管理,将极大程度增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生命力,进而极大程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与全面预算管理导向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战略 导向 预算 竞争力 核心 竞争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