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征论文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07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征

  会计文化是一种历史实践的沉淀和积累,研究我国会计文化,对建立与时俱进的会计管理理论和会计实务,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同时,对促进我国会计改革和企事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管理监督不当等事件的不断出现,意味着我们的会计诚信建设存在一定的隐患。中国的会计文化植根于博大精生、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对于它的研究将促进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一、会计文化概述

  会计文化在《辞海》中的定义是:“从广义上讲,会计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会计文化由三部分组成: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狭义的会计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从长期中外会计实践中创造或正在形成为全体或大多数会计人员所接受或共同享有的会计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措施。我国目前的研究基本是基于狭义的会计文化概念,将会计价值观和会计道德观作为核心,研究以此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意识形态精神领域。

  二、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征

  1、中国古代会计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征

  (1)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会计文化发展与特征。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在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等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建立了初步的经济文化制度,最重要的是西周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创造了钟鼎文。文字是表现会计各记录要素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和文化环境的改变,使得会计文化在西周时期已经跳出了原始计量、结绳记录的小圈子。西周时期,建立了具有职司财计的独立经济核算部门,专职核算和考核西周的一切收支等经济活动,同时还明确了账务和实务的分工,以达到能够互相监督和制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会计文化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财务的纪录、核算开始逐步形成,主要是采用“出入”作为记账符号,初步使用四柱式记账方法进行记录,编制各种凭证、账册和形成会计报告等。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会计发展的重要起点,统治者非常重视官厅会计,当时的官厅会计代表着古代世界会计的水平。那个时期的许多文献中都有所反映,比如:《云梦秦简》中所记录的战国时期法律,其中的会计法规就相当具体。《管子》也指出,只有通过合适的会计核算和审查,才能够达到节用的目的。这些都证明了当时对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为会计的发展做了坚实的铺垫。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会计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建立了原始的内部控制制度,赋予了会计工作考核监督的功能,同时会计法规已初步建立,确立了“崇尚节用”等会计理财思想。

  (2)秦朝至清朝初期的会计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征。从秦朝开始,我国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时期。秦朝采取了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一系列重要措施,促进了整个会计文化的统一和发展。我国定式简明会计记录开始在全国推广,直至西汉时期,西汉官厅在其原始凭证上进行了编号,对于记录的格式进行了统一,采用单式会计记录法,将“入”和“出”作为会计记录的符号,记账符号“收”和“付”在民间也开始广泛应用

  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虽然还是采用“入-出=余”的三柱结算法,但是已经出现了新的发展。唐代吏官李吉甫的《元和国计簿》开始尝试运用比较法,即把财政预算收入与实际收入进行比较分析,更加清晰地反映财政收支情况,同时找出原因,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对策和方法。同时在唐朝的官厅会计核算中,开始有月结、季结以及年终决算等报告制度。

  (3)宋元明到清中期,会计文化发展较为缓慢。宋代,“交子”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被发明和应用,加快了商品流通、金融和会计核算的发展速度。中式会计方法体系也基本形成。例如记账、户籍、审计、仓储等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出现,以及采用了定额管理和相应的奖惩制度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到了元朝,算盘的使用非常流行,从而促进了会计核算工具的进步。明朝的账簿已具备统一的格式,明朝政府重视会计报告,民间会计业发展迅速,记账方法也由单式簿记向复式簿记过度。同时民间会计发展也促进了珠算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

  秦朝至清朝初期的会计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会计制度,采用了比较科学的会计方法进行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监督,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一时期还树立了会计效率观念和信息观念,使得会计文化在意识形态上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我国这一时期的会计文化还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

  2、中国近现代会计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征

  清末,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大批爱国人士,力求效仿国外的会计制度和方法,改变落后的中式古典会计,形成了近代会计文化。此时,西方的复式记账方法,也就是借贷记账法开始进入我国,并开始逐步的应用。同时中国财政收支有正式的预算决算制度,当时的北洋政府为了保证预算决算制度的顺利执行和落实,在各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要求,并将预算决算法令编制到会计法中。1932年2月26日,国民政府公布了临时性文件:“中华民国十九年度试办预算章程”,1933年2月26日拟定并公布“预算章程”,章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预算法的诞生,在会计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时期产生了中国会计史上第一次学术争论,出现了两大派别,即以徐永祚为代表的改良中式簿记的理论和以潘序伦为代表的全面引进西式簿记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财政经济处于困难时期,在参照苏联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模式。这一阶段,会计学界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争是关于会计属性的大讨论,即会计属性是阶级性还是技术性。1961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及颁布了《工业七十条》等法规,此时会计工作得到了初步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来,会计学界人士也开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个过程中西方会计学的观点对我国传统的会计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这一时期正式提出了会计“管理活动论”,从而确立会计研究的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1987年中国会计学会发布了《中国会计学会科研规划》,从此,中国会计的管理研究逐步有序推进,初步形成了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中国责任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20世纪90年代之后,会计理论在现有的基础上,引入了西方国家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如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入WTO之需,财政部依据新的形式修订和制定一系列会计准则,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是我国会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新会计准则实现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充分协调,极大提高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全球中的可比性。

  中国近代会计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改革意识初步明显,会计法制观念得到强化,会计教育事业也有了初步发展。在新中国所在的现代时期,会计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现代会计文化的研究领域宽广,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二是现代会计文化的政策性和时代性鲜明。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文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经济飞速发展,会计法规及规范的颁布及修订等时代性也越来越强。比如不同的会计主体执行其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与其他的国家的会计文化有一定差异性。三是现代会计文化的多元冲突。体现在传统中庸等会计思想与现代社会强调会计人员具备独立的职业判断能力等思想的冲突,目前我国会计工作中的“人治”与“法治”的矛盾依然存在,还有我国传统的会计文化思想与西方的会计文化思想的碰撞等。

  三、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前景展望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会计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也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我国要全面、科学地分析我国会计文化,在继承本国、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对其他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天下欲治计乃治”,应加强对会计文化的研究,构建优良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会计文化,形成有效的以优秀的会计文化为底蕴的监督体系,努力为会计的发展起到引导、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中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征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发展历史 中国 特征 会计 发展 文化
最新会计研究论文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探索高职建筑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反倾销视角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会计学科的应用研究
从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看企业会计诚信问题
关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思考
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在企业中的应用
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及对策探索
浅析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热门会计研究论文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争议——会计职业道德面临
浅论所得税会计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网络会计的探讨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