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语文教学因“网络”而精彩论文

语文教学因“网络”而精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16

语文教学因“网络”而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79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有六处提到“网络”一词,师生获取信息和资料,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丰富写作形式,构建新的学习平台等几个方面都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持。

  一、阅读因“网络”而精彩

  学生要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仅仅靠课堂是不够的,一定要学会利用网络。以课文学习为例,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到不同的读者对文本的不同解读。这样的阅读,比书本阅读方便、快捷。有助于我们真正领会文本的深刻内涵,走进文本,全身心地进入课文或文章所创造的意境,认真体会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它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从中读出什么、悟出什么、要学习些什么。一句话,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既能将自己完全融入文本,又能自主地走出文本、超越文本。文本阅读的实质是阅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阅读者与作者承载在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技巧的对话。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的时代背景有所差异,学生与作者不可能处于同一个精神高度,与文本就有了一定的距离。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由于这篇课文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因此,在课前,笔者先请同学们利用网络途径了解写作背景和莫泊桑的笔法风格,为理解文章做好铺垫。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可以相互发表观点、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认为莫泊桑十分重视小说的结构布局。有的认为“小说开端部分,写菲利普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给读者留下悬念:于勒是谁?这家人为什么这么热切盼望他回来?”有的认为“小说发展部分,重点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由恐怖变为希望。也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于勒在海外干什么?发了多大的财?为什么10年不来信也不回来?”还有的认为“小说的高潮、结局部分,写菲利普一家人的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一个悬念扣一个悬念,一步步把情节推向高潮。这一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试想,仅仅靠一周5、6节课的时间,是无法让学生获取这么多信息的。可以说,学生因“网络”而开阔视野、激活思维。

  学生的阅读如此,教师的阅读同样如此。课本几年一成不变,教参年年是老面目,因此,年年岁岁依赖教材、教参的生活实在单调、枯燥。即使你是一位爱学习的教师,订阅了不少专业期刊,往往只是一月一期,很难在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自身的教学素养。而网络,正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它以最方便、最快捷的途径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资讯,这种资讯的数量之多,是报刊书籍无法比拟的。

  无怪乎《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二、互动因“网络”而精彩

  为拓展课堂交流的空间,我们强调不仅师生之间要交流,生生之间也要交流。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服务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引路人,但并不是答案的裁判人。教师的观点仅代表他自己的个人意见,学生可以认同接受,也可以不认同接受。怎样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毕竟才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实现师生交流,教师要学会聆听,做学生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试想,如果我们的班级有一个学习交流的QQ群或微信群,那种交流就不知有多么方便。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教师沟通、交流,甚至争辩,这样做并不是给教师难堪,而是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说出他们自己的东西。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提出了“‘问今是何世’到底是谁问这一问题,是村人问还是渔人问呢?”通过课后师生QQ群交流,学生一致认为“问今是何世”的施问者应该是渔人而非村人。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讨论和合作,自由开放的空间突破了一人独白、他人静听的局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原来的知识又被他人所唤醒与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新知识。

  当然,QQ或微信交流,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思维在交流、碰撞中才能激发火花,而思想火花恰恰是课堂上最美丽的风景。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想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的确,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让四人成立一学习小组,选举中心发帖人。在教学《囚绿记》时,关于文章的主题,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最合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最后一发帖人综合前述发言人的意见,结合本文的写作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作了如下归纳: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该归纳准确全面,领会了文章的旨意。如在教学《春》时,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畅所欲言,或陶醉于春天的景色,或感受着春天勃勃的生命力,或惊叹文章语言的优美……学生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获得了对春天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由此可见,通过课后网络交流的语文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是互分理处、和谐的教学。可以说,语文教学因“网络”而更加精彩纷呈。

语文教学因“网络”而精彩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文教学 语文 教学 精彩 网络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