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探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论文

浅探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18

浅探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74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立足于藉助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大多教学生的创新潜能都能发挥出来的“人本教育”。具体而言,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欲望的激发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而阅读教学关注的中心是探究性、探究性思维、创造性人格。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指向于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更在探究性阅读层面上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掌握语文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创新的阅读过程中激发其潜在创造欲望,形成探究性学习品格、培养探究能力。如何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落实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是:

  1. 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重点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质疑释疑,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由小组代表在班上汇报,再由大家进行讨论。

  2. 自读自悟,发表见解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3.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规矩少点,束缚少点,让他们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迪。

  二、发散探究

  在教学时,教师重在启发引导,促使学生围绕阅读文本,对学习课题或问题情境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尽可能寻求多种答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多渠道探寻解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力求创新。我们主要采用的提问策略有:

  1. 发散性问题。即教师先提出思考某一个问题的端倪,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情境,沿着不同的方向(正向、侧向、逆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理解,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鼓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提问:还有什么新的角度?还有什么方面没有考虑到?想方设法寻找最佳答案。这种提问尤其适合于内含隐蔽蕴藉的课文。

  2. 求异性提问。即向学生提出不满足于课文中现成的结论和观点,用突破课文“束缚”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与课文不同的见解。其中包括引发辩证求异、逆向求异和多向求异三种,如教《白杨礼赞》一文后向学生提问,如果不用课文中‘先抑后扬’式写白杨树,你能设计出几个不失为恰当、巧妙的好写法吗?又如教《曹刿论战》一文后提问,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

  3. 点拨启迪,打破思维惯势。即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知识、经验、观点框框的束缚,大胆地进行创新探索。如引导学生改变对某一问题情境的常规思考程序,朝着与原材料相反方向、相反角度去思考,赋予与原材料迥异的意义,作出不同凡俗、富有创新的结论,如对课文中人物作出与众不同的评析,对一些成语、格言反其意而用之,对人物命运作出相反而合理的想象等。

  三、评析择优

  从探究性阅读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对发散探索的结果作一番分析、比较、评价,选择最佳最满意的答案。这一策略集中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收敛思维和评价思维的协同活动。

  即:1. 对已发散探索的各种结果进行归类整理;2. 比较其异同及联系点、互通处;3. 对这些结果进行优劣评判;4. 根据阅读文本进行最佳选择。

  如探寻《醉翁亭记》一文的抒情方法及规律,我们首先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和创造假设,经整理归纳为:(1)时间展开法(即早上――中午――傍晚);(2)人物展开法(即以醉翁为中心展开情节);(3)先景后人法(即先写景再写人兼抒情)或先人后景法(即先写人再写景兼抒情);(4)景情人并进法(即写景写人与抒情相容)等。然后,启发学生从抒情的需要角度比较择优:除第(4)种思路,其他思路都难以突出“乐”这一主观感受,难以深化主题,感染读者(当然也尊重学生的其他选择)。在这一教学策略中,教师要指点一些发散思维后的收敛方法,如判别筛选法、回文验证法、比较优化法等,以优化发展探索的结果,提高探究性教学效率。

  总之,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越教学生,问题越多并不断增强提高质量,由认知活动升化为创造活动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理念影响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格。我们应以此为指导,努力探索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浅探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文 初中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