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探武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浅探武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13

浅探武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6JK1120);汉中市科技发展专项计划项目(2013hzzx-23)。

  引 言

  为了实现对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国家制定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武术以其内容体系的丰富性、攻防效果的神奇性、锻炼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健身方法的独特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它对我国的诸多社会文化形态予以浸透,例如传统哲学政治伦理、文学艺术、民俗风情、军事思想、健康观念、医学理论等。武术的丰富内涵决定其不仅可以增强习武之人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还能够极大地推动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以及审美艺术素质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素质教育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的概念,它指的是以推动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升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以及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项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概念包含三点内涵:对受教育者的潜能进行充分开发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社会文化对社会合格成员进行塑造的一种教育方式;推动受教育者实现个性化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根据这一概念可知,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始终将受教育者的能力培养囊括在内,但是若对能力与素质进行比较,发挥根本性作用的则是素质,两者的关系表现为:素质为能力奠定基础,能力对素质予以体现。素质的高低决定能力的大小,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较高的素质,他就会在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较之一般人具有更强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此处,素质教育所讲的能力并非一种操作技巧。除了以往的体力与智力之外,素质教育还包括各项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是以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予以提升。

  以素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为依据,与学校教育职能相结合,本文将知识的传授视作学校的传统使命。现如今,素质教育仍认为知识传授是其主要职能之一,但是这里的知识所涉及的范围有所扩展,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为其两个重要分支。早期,人类在进行知识传递之时多以人文知识为主;近年来,自然科学的兴起使科学知识逐渐发展为学校教育的另一项主要内容,学校教育工作呈现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并重的局面。在当今社会,知识量急剧增加,陈旧率不断上升,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各项知识只是一个最基础的部分。相?^于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即教会其怎样掌握知识,怎样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武术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表现与内容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武术教学有两种表现形式:(1)以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2)以参加比赛的方式对武术的自身价值予以体现。同时,武术教学也有两种显著的功效:一是工具性的发挥,即武术具有实用性;二是传统性的发挥,即武术教学中的德育培养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虽然武术教学并非政治说教,但是过分强调武术的实用性而对其德育作用有所忽视的做法同样不可取。在武术教学中,德育重在感染与熏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优秀的体育教师都会将课堂视作艺术舞台,将对学生认识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培养其思想行为品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之时,武术教学并不能仅仅依靠课堂。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大武术”观念的树立十分必要,它有利于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大武术”以武术教学与社会性教育为其主要特征,教师需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锻炼方法及课余时间所需锻炼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发展自己,并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武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1.增强体质

  一定的身体素质是练好武术的保障,反过来,武术锻炼又有利于人体素质的发展。套路练习对眼、手、身、腿、步的配合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有较高的要求,复杂的武术动作可以有效刺激并改善大脑功能。除此之外,武术有较高的养生价值,例如太极拳“外视安逸,内意鼓荡”,它对西方体育中的外在形体追求予以超越,更加注重人体的内在活动,以健康为本,真正地做到了“身心俱练,内外双修”,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契合。丰富多样的武术内容与锻炼形式可以对不同性别、年龄及体质的人群需求予以满足,适应性比较广泛。

  2.磨炼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习武者获取武技真谛。武谚曰:“未习打,先练桩”,意为拳法的学习应以站桩练习为基础,具体站桩时间的长短要遵循“由少至多,倦则少息而站,酸苦至极点,始可休息”的原则,而站桩的目的则在于对腿力的增强及下盘的稳固,此外,亦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意志的磨炼。在武术锻炼过程中,酸筋痛骨现象时有发生,一般人难以忍受此种痛苦,因而需要练习者具备足够的思想准备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正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有坚定了武术学习的信念,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刻苦磨炼,才可以真正实现武学上的造诣。

  3.培养道德情操

  中华民族具有讲礼仪、讲道德的优良传统,武术中的武德教育实现了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习武德为先”,通过接受武德教育,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习武的目的,逞强斗狠非正道,做人的道理是需要掌握的真谛。在社会生活中,武德的基础由日常道德构成,它对习武之人提出了尊师爱友、报效国家、匡扶正义、见义勇为、遵纪守法、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多项要求。

  4.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武术运动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且技理互通。通过学习武术,学生不仅能够品味潜藏在武术动作中的意境神韵,还可以感受其醇厚的武术文化,对形、神、力、健等韵味加以体会。由此,武术教学可以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进行培养与提高,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开展智能化教育,可以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并掌握创造与求真的能力。武术教学对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进行培养,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武术将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囊括其中。通过武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够使其掌握丰富且深厚的武术文化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有效方法,进而对学生的求知欲望予以满足。(2)推动学生的智能发展,武术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有利于学生快速反应能力与判断能力的培养。通过武术教学,学生的智能水平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5.培养劳动素质

  在我国,武术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其最初产生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祖先逐渐形成并掌握了武术这一项基本技能。通过武术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怎样从事劳动,同时通过劳动对自身进行锻炼,使其认识并理解各项劳动技能。

  6.提高审美艺术素养

  武术不仅具备健身与实用价值,还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在运动过程中,武术可以通过动作的交替变化对动感的强烈性、事态的均衡性、节奏的恰当性以及韵律的和谐性等多种特点予以体现,其套路运动的不断变化更能够在演练过程中陶冶习武者的情感,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及审美能力。

  结 语

  武术教学是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的一个有效手段,它有利于素质教育政策的实现。武术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为切入点,尤其是对于体育教育工作人员来说,要做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认真开展武术教学,通过武术教学不断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个性能力。同时,对其自我生存能力进行锻炼,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地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浅探武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素质教育 武术 素质 作用 教学 教育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