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论文

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17

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48-02

  中、高职衔接,简单说就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完成学业后,不通过额外的学习或培训,仅通过选拔考试或学校自主考核升入高等职业院校。深入一点来说,还包括中、高职教育两个层次之间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职业能力、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构成的紧密联系,二者之间分工合作,共同承担职业教育的不同任务,不重复、不脱节,既相互渗透又相互沟通。

  一、国内中高职衔接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为了培养工业化所需要的产业人才,借鉴苏联经验办起了技工学校。为了解决师资,技校毕业生中择优培养留校任教,应该是我国中、高职衔接的雏形。“文革”结束后,为了规范培养技校师资,国家劳动总局从1979年起筹建技师学院,1984年起从技校招收优秀毕业生上大学。1985年开始以中专为依托试办高职教育,1994年10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成都航空工业学校等10所(1997年又增加了12所)中专招收初中毕业生,试办5年制高职,3年后获准试办5年制高职的学校达到22所。199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10个省市开展高职招收中职应届毕业生的试点,学制2年。至此,我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高职衔接。此后,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对口升学考试、“3+X”单独测试、五年一贯制、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模式,部分地区还试行免试推优、注册入学等,有效地推动了中高职衔接制度的发展。

  二、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

  1.中、高职衔接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需要。2002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在我国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特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以终身教育为特色,各层次互相贯通、有机融合,具有开放、灵活的特性,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中、高职教育间的衔接与沟通,将会使中职生拥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给中职教育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带动高职教育的发展,进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变化,职业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方向。当前,我国传统产业升级速度加快,工业化由机械化、自动化升级到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这一过程,固然需要大量的中职层次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大批高职层次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在我国众多亏损企业中,80%的原因在于内部管理和工人操作技术不过关。通过中高职衔接,让中职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挖掘人口红利,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客观要求。

  3.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发展的需要。(1)中职学校学生就学年龄正处理于心理和生理急剧变化时期,可塑性非常大。不少中职生随着身心发展的成熟,潜能逐步得到发挥,完全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如果不适当地加以限制,那么显然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中、高职衔接,为中职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升学渠道,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毛率的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和人才市场求职者的学历层次、综合能力也逐步提高。建立和完善中、高职衔接的快速通道,能够满足中职层次学生继续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的要求。而学生有机会到高职学校,满足了他们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4.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2016年,我国加入WTO后15年保护期到期,我国将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职业教育也将向世界教育市场开放。当前世界众多发达国家均建议了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主要年龄阶段由原来的“中学阶段”推迟至“中学后”,如日本将过去的初中后分流为主逐步改变为高中后分流为主,德国保持较大比重的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同时,大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美国实施高职教育的社区学院学校和在校生数双双占到高等教育的40%以上。我国也应该着眼于世界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完善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式衔接。通过中高职衔接,加快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调整,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加强国内学校之间的联合,及与国外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迎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三、在职教集团内率先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可行性

  1.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高职衔接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始进入政策与实践层面。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2011年颁布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高职衔接提出了“课程衔接、培养目标衔接、专业设置衔接、学习制度衔接”等全面而具体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总体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并专门用一节阐述“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2.中、高职衔接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中职和高职教育同属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其本质属性是技术性、技能性和职业性,因而都强调以就业导向,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走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这些共同特点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职业工作岗位更多地依赖从业人员的智能。现代工作变化的速度日益加快,旧的工作岗位被整合,工作范围拓宽,这些变化对员工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更宽。职业教育需要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因此及时落实中高职衔接,把中职学校毕业生及时地转化为高职院校生源,从而壮大高职教育,满足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

  3.迎合了企业、学生和学校的共同需求。一方面,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学历、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中等教育水平的职业教育已经验证并制订教学方案以满足这种需求。“高职高专”学历成为就业市场的基本要求。其他地方企业对优质员工的需求,对员工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只会越来越高。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家庭普遍少子化的现实和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以及社会上家长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普遍强烈需求,中高职衔接也一定能得到中职学生家长的支持。中、高职衔接给各类中职学校学生毕业生后增加了一条出路,必将对中职招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把中职毕业生转化为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也必将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4.职教集团具有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工作基础。组建职教集团是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机制。据不完全统计,至2014年年底,全国已成立职业教育集团1048个。其中参与职业院校8330多所,参与集团企业23500多家,政府部门1630个,行业组织1680多个,其他组织机构1450多个。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发布后,职教集团数量和规模势必还将进一步增长。集团内的中、高职院校相互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标准及主要技能标准,并形成相关专业课程及技能标准资源库,实行集团内中、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或进入企业工作岗位。职教集团具有协调中、高职院校共同发展的工作基础,在职教集团内试行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能够充分发挥集团中高职院校合作经验与专业优势,为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思路和?S硕成果。

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必要性 高职 可行性 可行 必要 分析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