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探究论文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25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探究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重难点及实际的教学问题,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进行回答的过程.它是数学教学中启发和培养学生心智和思维的有效手段,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也能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典型方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问题

  1教师注重提问数量忽视了提问的质量

  教学中需要教师掌握好提问的数量,以及保证问题的质量,数量多并不能保证学生能进行完善全面的思考,学生在过多的提问下,高度紧张的教学氛围没有给学生一个合适的环境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实际上很多学生只进行了简单的初步分析,回答了以后对问题没有深刻的印象,密度过高的提问并没有实质上的作用,忽视了质量就无法发挥提问的效果,教师不能只注重提问的广度而忽视了问题的深度探索.师生之间看似频繁交流,实质上学生收获不大.

  2教师在提问后忽视了倾听

  教师在精心的设计问题和在课堂中实践后,学生也进行了回答,但部分教师却不注重倾听,出于课堂节奏的控制或急于给出答案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阐述相关的思考,这样教学质量会打折扣.有时教师迫不及待的引导,会省略了学生的探索过程,也左右了学生的独立性思考和限制了学生表达原始的思路和疑问的机会,另外部分教师在学生回答后不做点评,这也会影响学生对问题解答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会自己给出标准答案,没有倾听学生的疑惑省略了引导,这些都易造成学生对提问环节的主动参与度,形成依赖性[1].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为了改善低效以及无效的课堂提问现状,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设定一定的原则.

  1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堂上,教师设计问题,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提问的目的性,还体现在问题的表述要准确、清晰、简洁,这涉及到教师的语言表达的水平和语言风格等问题.如果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欠流畅,或过于晦涩模糊,那么学生就很难听懂老师的要求,不知该如何思考作答.一般的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尽可能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去提问.首先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盲目提问只能分散精力,偏离教学轨道,浪费时间,提问应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教师要能描述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让问题为教学穿针引线,有所成效.

  2 提问需具有启发性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教师要优化学生思维程序,循序渐进,使提问具有启发性.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展开的,所以课堂提问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而促进学生的有序思考.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扩展.由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不全面或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如果老师能不断追问,质疑,概括,总结,学生就会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并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3 提问要有趣味性

  高中数学知识的呈现往往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课堂的有效提问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课堂的知识传播动态化和形象化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因此教师提问必须考虑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老师循循善诱,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这样就能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2].

  4对学生的问题回答要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u价.针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评价.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回答对的要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回答的不对,老师可以和学生及时探讨,并在探讨中,对于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仅有的一点,教师应拿着“放大镜”大力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好的一面.学生哪怕回答不出来,教师也应该尊重鼓励和耐心诱导.肯定其积极思考的精神,再帮助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和独立思考的自信,因为他们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教师的语言、眼神、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有效的反馈方式.提问不只是老师的事,如果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让提问、回答、评价充满教学的整个过程,产生互动的教学场景,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明确性的问题设计

  提问必须要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展开,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以在《二项式定理》的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为说明.问题1今天是星期四,那么7天后是星期几?8天后是星期几?100天后是星期几?1000天后是星期几?问题2班主任欲在各组推荐的候选人中挑选组长.共4组,每组推荐出2名男生3名女生,现每组挑选1名组长,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非常明确: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个问题是为了通过此问题的解决引入二项式定理.当学习开始时,大脑更善于接受问题而不是答案通过这两个问题,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这一节课的学习效果   2设计恰当难度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挑战意识

  如果一学生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比较容易地解答某个问题时,那么他的思维过程就不会发生,如果一个问题须借助于他还没有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他的思维过程也不会发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则缺乏思考的价值,过于复杂则容易使学生丧失思考的信心,过于详细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容量,过于宽泛则使学生迷失了思考的方向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进步教师在设计提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考虑学生此时的心理状态,务使所提的问题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3].

  例如在数列这一章新课结束上复习课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问题1:若a4+a5=0,试分别比较s7与s1,s6与s2,s5与s3的大小关系,并将它们的关系整合为一个等式或不等式这个问题障碍不是太大,属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跳一跳”还是能得到结果的,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一般地,若存在正整数k,使ak+ak+1=0成立,教师可将问题1中的结论作相应的推广,试写出推广后的结论,并推断其是否正确.第二个问题比较复杂,但由于有第一个问题作为铺垫,它又位于?W生提高了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也大部分都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3悬念趣味性提问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的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教师的“问”要能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新课引入时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性问题”或一个有趣的故事,创设的“问题或故事”一方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要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如何用将要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或解释它们

  案例:学习“对数的运算性质”时,我拿一张白纸对折3次后,提出问题:白纸厚度只有001mm,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1×23=008mm,还不到1mm假如对折50次,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高过世界最高峰?同学们议论纷纷,争论也很激烈当我宣布对折50次后,用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可以计算出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010米而世界最高峰?D?D“珠穆朗玛峰”现在的高度是884443米,一张白纸对折50次后的厚度仍然相当于1010÷104=106个“世界最高峰”学生很惊讶,感觉不可思议,于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4教师深化理答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对学生应答的评价、补充、修正、拓展、提示本质等但有部分教师在理答时,过于简单或只关心结果的正确与不正确,教师需要深入的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拓展、延深,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得到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知道知识的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 有效 数学 设计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