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渗透论文

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渗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08

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渗透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要与世界接轨,而且融入全球化,很多领域岗位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工作难度增加了,对技术要求和文化素质的要求更高了。无论是传统职业,还是新兴职业,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和信息技术的科学素质,将是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提高我国人才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将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竞争。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包括应用技术型、业务管理型、高级服务型、技术训练型等方面的人才。但不管是哪一类人才,都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可见,促进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时代意义。那么,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它就不是只为语言教学而教学,或为等级考试而教学,而是要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并且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而且,在高职教学计划中,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学时、学分、课外时间分布等方面都占有不少分量。为通过B级、A级、三级,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课外时间几乎占去一位学生大学三年近 的时间。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的教育具有很大优势。

  二、正确认识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关系

  马克思早在1844年就曾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互融通是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基础,许多欧美发达国家都是很好的例子:人文教育越是厚重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越迅速而持久;而经济发展越迅速的时候,人文教育的地位就越是重要,因为许多诸如环境、生态和基因技术等带给人们的一系列包括伦理在内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人文精神中真、善、美的指向来制约引导,使其不至于无序发展,以至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和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对真、善、美的向往是社会发展的最强大的原动力,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历史如何发展,人文主义始终能顽强地保持着其独持而持久的知识连贯性和文化影响力的原因。因此,只有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在一起,学校教育才是完整而和谐的,社会经济也才能协调而有序地向前发展。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是一个“以文化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人的素质得以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为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深刻广泛的知识“养料”,帮助学生进行人文知识量的积累。通过外部影响力和改造力的作用,促进从知识到素养再到素质的内化。我们一般所称的人文素质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得到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的若干知识,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教育部在全国52所高校开展的试点工作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将英语教学看作是语言能力的学习过程,将考级及其通过率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从而导致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相互分离,这不仅背离教学目的,而且也影响到教学效果。

  语言与文化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Kramsch指出:文化并非附加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第五种技能;文化存在于语言的背后,再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也会因忽视文化因素而受挫,其实际能力也会受到限制,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会遇到挑战。事实上,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语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语言与文化具有发生学上的关系,即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文化中的语言”(language in culture)这一角度确立语言在文化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以通过语言来反映,所以我们还可以从“语言中的文化”(culture in language)这个角度确立文化在语言中的地位。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恰当地使用该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因素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他们对世界的了解,教会他们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本领,以便能有效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获取信息,在此过程中逐步积累文化知识和提高人文素质。另外,通过客观全面地分析、介绍西方文化,使学生多侧面、多角度观察和思考世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形成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借鉴态度,增强他们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质的提高又将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辩能力、表达能力的增强,进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人文素质的贯注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

  雅斯贝尔斯在 《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英语教师在以课本为载体的英语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将知识点、语言点堆积起来灌输给学生, 而应该敏锐地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将其与知识点、语言点巧妙地结合起来,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表现,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淡化终结性评价及其筛选功能,强化形成性评价及其教育发展功能,变少数学生的成功为大多数学生的成功,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些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本身就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的。

  2、利用教学形式融合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1)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出各种交际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了语言,又懂得用英语做事,并体验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把语言教学活化为语言交际,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设计的任务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多元价值。

  (2)调整阅读策略,使学生充分接受文化熏陶。教师应教会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了解语篇体裁,分析结构,从而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教师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思维、阅读方法和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并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来捕捉所需信息,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感受文化熏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指导他们补充课外英语读物,让他们读一读简单的原著,如《简爱》、《隐形人》等,也可以读一些简写本或双语本,如:《英文简易名著》、《书虫牛津英汉对照读物》等。通过大量阅读这些语言地道,内容丰富的英文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精神面貌等,形成跨文化意识,培养人文素养。

  3、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化水平并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与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实现渗透与融合的关键。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英语教学并使之融为一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实现渗透与融合的程度大小。因此,教师除要注意提高英语语言教学的能力外,还应加强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极其宽泛的,如果教师对它很熟悉,那么在教学中就能正确判断哪些内容应该而且必须放在英语教学中,哪些内容则可有可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对词语的文化背景进行必要的解释,并与汉语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把握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点。教师应熟悉自己的body language能力,在课堂中经常使用一些英美人常用的身势语,配合教材向学生讲解一些身势语的动作形式和内涵,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化的一些习俗,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需要教师将功夫下在日常教学的备课和教学实践上,精心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Topics)或问题(Questions),应变性地设置一些情景,这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材料材料中所涉及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知识,而且还广泛涉猎其它方面的知识,这样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同时,还可以学到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与观念,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 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西汉教育家董仲舒说: “善为人师, 既美其道, 又慎其行。”也就是说, 要当一名好老师, 既要有渊博的知识, 正确的教育方法, 又要有高尚的品德, 良好的行动,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明确提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以‘教人者教己’”。教师教育学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首先自己就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例如, 我们有的老师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可自己在升旗仪式上却交头接耳、漫不经心; 有的老师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美化家园, 可是他们课堂上却当着学生的面随地吐痰……试问这样的老师如何能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 “亲其师, 信其道”, 作为教师, 我们是园丁, 我们是路标, 我们是摆渡人, 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取向, 每天都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如实地展示着。对于教育, 我们除了一如继往地投入激情之外, 还应该给予人文教育更多的投入和关注, 让教育能时时沐浴人文的阳光。

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渗透

论文搜索
关键字:英语 英语教学 高职 中人 素质 教学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