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以音乐为媒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新体系的构建论文

以音乐为媒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新体系的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04

以音乐为媒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新体系的构建

  一、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自身环境具有安全感,能以各种方式适应外界环境,并且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能够以适当的形式克服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心理健康的检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健康是相对的,所以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容易忽视,有些心理健康问题不及时解决,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对于大学生来说,严重一点,会造成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的后果。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可以从他们的日常活动和行为方式判断出来,心理健康状况不同,表现方式也就不同。

  二、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脆弱,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竞争愈加激烈,就业压力给在校大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这让11%~31%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精神分裂症。这些心理上的困难和挫折是导致大学生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的重要原因。在我看来,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

  (一)情绪兴奋性高且易波动起伏。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与未成年人相比已有较大的成熟,但心理和生理理上还没有发展成熟,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心理冲突,缺乏心理失败承受力;容易主动或被动的被情绪控制,一般来说,大学生情绪比较丰富,但是对情绪的表达比较隐蔽。而大学生情绪化特点主要表现为(1)充满激情和外向。对于整体大学生来说,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激情、乐观、充满朝气。(2)情绪延迟,趋于心境化。大学生情绪化的重要特点是情绪心理化。外界环境刺激的改变并不能造成大学生情绪反应的消失,其情绪反应只是表现出一定的迟缓性,并趋向于情绪化。(3)局限性与两极性。在大学阶段的人正处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转变阶段,会存在两种情绪共存的情况,而且带有十分明显的波动起伏的特点,很容易出现两极化,一般表现为大起大落式的大悲大喜。

  因此,笔者对(邵阳学院)大学生的一次调查也发现(姜童童、胡小勇、甘粤粤、韩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0%的学生出现情绪波动,如果考虑到出现波动但自己还未意识到,或不愿承认的情况,其比例可能还会更高。(见表1)

  表1 对大学生情绪波动情况的一次调查

  对生活重满憧憬,始终都沉浸在一种开朗的心情中 15%

  经常脸挂愁容无缘无故的忧郁 15%

  上面几种心境交替上升像几条曲线,一会儿愉快一会儿愁闷 70%

  没有激烈的变化 0

  (二)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抑郁、多疑、自卑、孤独、)

  1、抑郁俗称“忧郁”,是一种常常以异常的情绪低落为特点的情绪障碍。常常表现为悲观绝望,有自卑感,思维行动迟缓,一般是在受到重大挫折和打击下产生的。

  2、多疑这种心理失调不易引起人的注意,它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如疑病、疑偷、疑别人说坏话等。有多疑心理障碍的人,往往人际关欢喜紧张,过分敏感他人的言行。

  3、自卑,有的大学生因家庭条件差,或因能力不如人家,或因外貌不佳等,时常产生自卑感,甚至从处事、交往、学习这些角度出发,畏缩不前流露悲观情绪,若遇挫折则加重自卑体验。

  4、有一些大学生自我封闭严密,又喜离群索居,缺乏对他人的兴趣常处于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

  三、用音乐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途径

  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看,音乐干预是心理预防的一种 。音乐能够给予人们的身体、情绪和心理很大的影响,利用音乐的这种特性对有犯罪心理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和生理一定程度的刺激,从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笔者认为,运用音乐的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干预应该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不能只是简单、单一、随意和无计划的音乐活动。它要以音乐为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疏导,还需要音乐治疗师的帮助以达到健康、和谐身心的目的。所以,笔者认为以音乐为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干预可以采取干预的方式有:

  (一)音乐聆听式心理干预。聆听式心理干预就是指干预对象在音乐疗师的专业指导下,利用具有兴奋作用的音乐来消除忧愁与烦恼,调整自己病态的心理状态。推荐的音乐作品如下:

  1、选择兴奋性的乐曲。这类乐曲多为进行曲节奏,节奏轻快,威严雄壮、音律钢劲活泼、坚定,有着饱满有力的音色,节奏抑扬顿挫,又辅以各种打击乐器,营造一种激昂活跃的气氛,可以带动听众的情绪。如《步步高》《得胜令》《娱乐升平》等民族乐曲。西方古典乐曲如《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孟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梦》等。

  2、选用消虑性和解郁性乐曲。这类乐曲表达一种愉快、向上的而情绪,一般节奏比较明快清晰,速度偏中等,音色也清新明亮,给聆听者一种交流的亲切感。比如《喜洋洋》《春江花月夜》、盖希文的《蓝色狂想曲》组曲、德布希的管弦乐组曲《海》、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舍特劳斯的圆舞曲等,这些音乐作品的音乐情绪可以同化人的情绪。笔者认为,善乐也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式。

  (二)音乐可视式心理干预。音乐可视式,是指一种以视觉为中心,以音乐为媒介,以防预的大学生为诉求对象,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等传播媒介,通过影像、画面来诠释音乐内容的、视觉的传播方式。它可以将音乐艺术作品的形态直接传播并呈现出来。

  (三)音乐演奏式心理干预。音乐心理干预不是单一的聆听音乐,而是让干预的对象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干预者的情境且能获得心理和生理的满足,并且能在音乐活动中有意识的感受各个积极的情绪体验。

  四、音乐促进大学生心里健康的条件

  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心理干预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改善和根除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笔者认为干预的条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实施:

  (一)家庭音乐干预。家庭音乐的干预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体,在家庭生活的环境下运用音乐的手段对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二)学校音乐干预。以校园、学生、老师为主题,在学校环境中运用音乐的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笔者认为,学校的干预可分为课堂与课外音乐;在课堂上主要以音乐教师为主体,可以采取音乐欣赏、歌曲演唱、器乐合奏、合唱排练、歌咏比赛、舞蹈比赛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

  (三)社会音乐干预。社会音乐干预主要以社会社区及各个民间组织单位为主体。笔者认为,社区音乐有地方组织的地方音乐、音乐鉴赏、歌泳比赛、舞蹈演练等。

以音乐为媒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新体系的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媒介 心理健康 体系 心理 大学生 健康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