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基于荣格原型理论下的道德探析论文

基于荣格原型理论下的道德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07

基于荣格原型理论下的道德探析

  作者简介:辛明尚(1995.5-),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1

  前言:

  荣格原型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其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对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荣格理论的认识,以及深刻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基于荣格原型理论下的道德问题。阴影原型中人性先天存在恶的一面,阴影原型的升华或消除,是自我与阴影从冲突对立到妥协融合的过程,更是人格融合成完整状态的显现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带着人格面具生存的人比比皆是,膨胀的、个人主义的现代人道德,抛弃了终极的道德人格的追求,这对于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深入研究荣格原型理论下的道德,对于剖析人性心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性原型下的道德阐述

  (一)终极的道德人格

  在集体无意识中,自性原型是核心。一方面,自性原型不是物质,其对于相貌、形态无具体展现;另一方面,自性原型不是精神,这就决定了没有它的对立面。因此,自性原型的显现,从一定层面而言,是终极的道德人格。自性原型昭示:自然万物的存在现象本质,实质上是一元的,而非二元对立。也就是说,自然万物与人类存在的本质是一体的,最根本的道德本质,就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进而在道德品质上达到最高境界。于是乎,在终极道德人格的内涵定义上,就是达到“平等”、“博爱”,实现人与自然一体。这种理想的、终极的道德人格,在现实意义上是难以到达,但一个人对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其本质上具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小说《红楼梦》而言,人石互渗的生命一体化倾向、梦中神女与现实人间女性的合一,其神话系统的中心是一种和谐宁静的状态:显示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外界的尖锐的矛盾斗争,在这里都不会存在“天人分二”、“物我差异”的激烈矛盾。这不仅浓墨重彩地体现出中国“人本”文化的独特特征,而且有别于西方“神本”文化下基督教让人从出生就是赎罪的教徒。

  (二)人性本善

  从人的本质而言,人人皆有自性原型,昭示了“人格平等”的内涵。首先,人格平等是人格最为深层的阐述,在此层面上,人格有着终极的价值,人格是人之所为人的根本所在;其次,人的肉体、有肉体所产生的欲望与自性原型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在《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其所指明的、所强调的自性原型超越了空间、时间的永恒,而所存在实体。因此,自性原型的显现,是“人性本善”的人性达到至善、至纯的道德境界。于是乎,在荣格看来,人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自在的黑暗中点起一盏明灯来。这不正是人性本善的道德牵引,任何人在正确的教育方法之下,都有成为高尚道德之人的可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孟子、庄子、老子,这些古圣先贤在至善、至纯的道德境界之中,用思想、行为树立一座座高尚道德品质的丰碑。

  二、阴影原型下的道德阐述

  (一)承认人性先天存在恶的一面

  在荀子看来,人性本恶,而阴影原型的存在,就是对人性先天存在恶的一面的表明。所以,人性本恶的本质内涵,可能就是荣格原型理论中的阴影原型。(1)阴影原型依附于自性原型,以至于其带有强大的心理能量,在隐藏心灵深处的同时,对人的思想道德产生巨大的影响。阴影原型的显现,使人表现出不道德的一面,这就对道德教育、道德树立带来巨大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环境,让越来越多的阴影原型显现,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的战争与暴乱,是群体阴影原型的显现。“人性先天存在恶的一面”,阴影原型的显现即是最不道德行为的表现,对于人心灵深处的道德信念是极大地摧毁。

  (二)阴影原型的升华或消除

  需要说明的是,阴影原型的存在状态不是“终极”的,这说明,阴影原型具有“可塑性”,可以升华,甚至是消除。通过超觉沉思等方法,可以消除阴影原型,在道德信念上寻求终极的道德人格。对于阴影原型的升华,是一个过程,是道德正能量不断释放的过程。通过树立道德榜样,激发阴影原型下的心理正能量,进而在高尚的道德目标之下,做出高尚道德的行为。“孟母三迁”是榜样示范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心理能量的升华,是一个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因素。这也为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依据,通过榜样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示范,引导人习得良好的道德行为,在道德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道德认知。

  结束语:

  在荣格原型理论中,自性原型昭示了人性的终极是本善,但必须承认的是,人性也存在先天恶的一面。因而在道德教育、行为规范与引导的过程中,消除或升华阴影原型,让人的私心、欲望减少,进而显现出自性原型下终极的道德人格,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内心深处、在思想认识上,追求“善行”、“善语”和“善念”,其已经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这份道德品质的现实表现,就是身心和谐、自然万物和谐。

基于荣格原型理论下的道德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荣格 原型 道德 基于 理论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