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论文

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10

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并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多,使得家庭问题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速度加快。但学生正处于心智不成熟时期,在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一、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

  激烈的学习竞争,造成学生容易心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中更为突出。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笔者听到不少学生倾诉:“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自己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考取大学,哪有脸见人。”自认为我学习很努力,但是考试排名总是停滞不前,这样下去哪还有学习的动力啊?由此,学生的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和同学的言行比较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

  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教师、父母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极不协调。在咨询中,有的学生向教师倾诉:“我不知道应该怎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不知道怎样和别人聊天。”“我总是不能加入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非常孤独、寂寞。”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感到焦虑不安,甚至产生了恐惧感。

  3.承受挫折能力差

  由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常常因为一次考试失败或小小的挫折而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心。

  4.早恋的困扰

  如今,家庭生活条件好了,中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增强,导致早恋问题。在日常咨询中,笔者常听到学生说:“我总想看到他。”“我总想和她在一起。”“我和他说话时,心情总是很兴奋。”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上了某某老师。”早恋问题困扰着学生,加剧了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感到“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逐渐下降。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因素

  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有些家长比较注重生活及学习方面,缺少与孩子心理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

  2.社会因素

  现在,由于社会公德意识低下,影视作品及网络资讯良莠不齐,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这些都会误导青少年,使他们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行为的发生。

  3.学生心理因素

  中小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认知还不是很成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受新潮思想的影响较大,在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特殊的心理矛盾。

  4.教育因素

  中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学生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我国中小学教育过分强调成才教育,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对策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当务之急。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笔者认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全面渗透、积极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中。如: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心理卫生课,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问题的能力;第二,开展咨询活动,它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提倡心理咨询的意义,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不正确认识,教师可以鼓励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而对于出现同类心理疑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团体咨询,自由议论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团体的影响力,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帮助,形成团体共识,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理解,进而改进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其次,设置心理信箱,开设热线电话和网络咨询,从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如: ①开展多元化的集体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如体育比赛、知识竞赛、登山、演讲,郊游、文艺晚会等,可以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②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教学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相应发展。

  2.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

  在实施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把无声的教育与有声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的措施包括设立心理教育专题板报、成立心理教育校刊、开设心理图书阅览室、开展“心理专题”手抄报等。它们不仅能营造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到渗透、暗示的作用,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教育意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

  3.心理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

  班主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都与班主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现有的教学体制来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只有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学校要经常和家长联系,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家校双方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家长必须转变只重智育的思想观念, 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多与孩子交流思想,让孩子在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环境中成长。

  现行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已把“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纳入其中,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目的决定,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特殊性提出的客观要求。

  中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中小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改革开放的信息化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变化发展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只有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成因 心理健康 策略 心理 学生 健康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