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的延伸论文

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的延伸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10

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的延伸

  一、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延伸的必要性

  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的理念来自于系统论的精神架构。“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应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这些系统并非单一的系统,而是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这些系统各有不同的行为,却又相互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因此,人为地把鲁迅作品割裂开来,过于强调不同学龄阶段的独特性,而忽视其内在的连接点及背后的高度统一性,是对鲁迅作品教学不恰当的看法。

  作为一种全局性的理念,教学一体化带来的是鲁迅作品教学的大变动、大变革,之前各自为政的状态将调整为新型化的链条,教学方的各种相关力量都将积极行动起来,不断交互联系,进而能把最新的研究动态、教学意识的嬗变融入到新式教学过程中去。“‘互文性’概念最早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她说:‘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鲁迅作品不能彼此分开来读,亦不能分开来教,它们之间存在某种意义上的互文性,教育者的融会贯通,利于更多、更深地表达其互文性。

  同理,在大、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甚至在语文教育尚未真正启动的幼儿阶段,一体化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的语文教育需要用更具整合性的要求,所以作为语文教育的思考者和从教者,并不仅仅止于用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来解决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应有更丰富、更深度的追求。因此,只有延伸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的思路,使其进入更广阔的时空,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意义。

  作为语文教育的从教者,最重要的责任不是把一个作家及相关作品的教学达到最优化,而是触类旁通,把有用的理念充分引入更多的语文教学中,全面推进语文教学模式的新思考、新做法。当然,这样的设想并不容易实施,因为设想的提出需要经过现实的检验,这毕竟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此外,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需要多方面积极努力的推动和帮助。

  无论如何,问题的艰巨性并不能阻止教育者探索的步伐,理论上的投石问路即便仅仅在小范围内得以实施,一旦形成良性反映,也能大大提高其推广的可能性,所以问题的关键性在于它的有效度。

  目前,从理论角度而言,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的拓展是具备延伸性的,它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展开,所以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延伸势在必行。

  二、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延伸的方向性

  作为一套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理念,如何延伸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方向性的确立,实际上是主导原则的确立,也代表了教师基本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性。

  从对象性的角度而言,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延伸的方向性受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思路的影响。首先,鲁迅作品作为单一作家的作品系列受到关注;其次,就大中专院校中文系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鲁迅作品的教学主要出现在《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两门课程中,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一体化的基本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再次,从整体的语文学科而言,一体化理念有助于学生形成大语文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总体而言,其行走的方向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延伸的方向在于语文教育或者中文学科的发展。说到底,语文学科是语言文化艺术。而在古文向现代文转化的阶段,鲁迅先生就以他的卓越才华,把中国语文在文章学上取得的成就推向了高峰,同时也为未来语文学科的建设,建立了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所以说,鲁迅作品一体化教学首先连带的关系客体是中文学科,然后以点到面地辐射,走出了一条具有格局的一体化道路,也促进中文学科在纵深思考和自我修炼中不断成熟。

  第二,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延伸的方向在于经典通识化。通识经典有两种价值:第一种,是形式化表面形态的价值;第二种,是在通识的过程中,经典能够让普通人真正接纳。在现代文学时期,毫不讳言,鲁迅走向民间一直是一个尴尬的悖论。但是,从教育不断得到改善的结果来看,鲁迅真正走进民间已完全具备了基础。而如何从理念至实践中不断贯彻,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此为契机,亦可推论,教育在平民化、公众化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平民贵族化的一个过程。此处的贵族化,主要是指精神世界的丰富性、饱满性。那么,除了鲁迅作品之外的经典作品,我们也同样可以参照并延伸一体化的模式。古今中外的经典在和中国当代社会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都通过各种方式走向民间,尤其能促使教育方式产生正面效益。因此,启动系统论及一体化的模式,使经典走向民间,是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延伸的方向在于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根本点在于整个教育体系的转换。以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为例,只有在采取兼收并蓄、以人为本,以人文性超越政治主导性的教学原则下,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文学作品回归“文学是人学”的主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回到鲁迅生前生活的现场,对其作品进行关照,尽可能建构师生生命、生活和鲁迅之间的联系,使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走出虚无高蹈的怪圈。

  三、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延伸的执行性

  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的延伸已成为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在确立这一理念后,如何在行为层面执行,即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中国语文教育一体化形态学的确立,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层面的问题,所以具有执行能力和贯穿能力,应当成为教师的共识。只有从上而下的推广,教学一体化理念才能形成层层相连的网络状。

  第二,播种阶段。当确立一体化的语文教育思路以后,分步骤地实施便是执行力的重要保证。播种阶段,教师重视的是感性的萌芽。长期以来,关于经典的教学要不要在儿童间展开,一直是争论的重要议题。一方认为,经典和儿童的心理成长呈现悖逆状态,让儿童过早地接触经典,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另一方认为,经典是幼儿必须接触的,他们能否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播种”,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争论双方各有立足点,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教或者不教,而是如何去教。解决了如何去教的问题,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体化实施的细节问题。如若能按照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进行分步教育,从婴幼儿时期就启动经典承传的平台,那么就为一体化教学打下了牢固的根基。与此同时,经典的传承要从学校教育扩展为全民性的行为。经典是一个不断被揣摩、不断被认识的事物,所以以能动的形式更早地让儿童接触,实际上是为他们的心灵空间塑形,为他们的创作提供更优化的话语空间。因此,在播种阶段,最重要的是经典作为萌芽,渗透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并因此生根发芽,成为其内在生命的一部分。笔者坚信,在合适的外部环境的配合下,如家庭、社会、学校之间密切配合,形成一体化运作的模式,它们必将旺盛地生长。

  第三,提升阶段。有了感性阶段的铺垫之后,随着儿童生命阅历的增长,提升阶段随之而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感性阶段上升至理性阶段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变化的发生是由前期的播种阶段做好准备,并在后期的引领下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自身的醒觉意识和教师的指引积极合作,才能促成行为的发生。一旦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教学一体化理念的延伸也将以越来越平稳、顺利的姿态挺进,进而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入良性循环。

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的延伸

论文搜索
关键字:鲁迅 一体化 延伸 理念 一体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