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关于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关于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22

关于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107-02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快速发展。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进入职场,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就业难问题对改革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迫切要求,面对更多的竞争压力和调整,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显得更为重要。

  一、民办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必要性

  高校的办学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就业情况上。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地位逐步上升,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实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非常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指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求职准备

  在民办高校中实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目标和要求,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尽早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从思想、能力和心理等方面做好求职准备。

  (二)适应就业形势发展,引导毕业生求职技巧和方法

  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随之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民办高校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了解和熟悉国家及地方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理智地分析岗位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校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不断更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掌握求职技巧和方法,为日后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就业观念

  由于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时都处于相对迷茫的时期,大部分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时间比较短,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这是由于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在这种情况下,设立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通过就业指导课,引导学生制定适宜的职业发展规划,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把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让其调整好心理状态,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对于授课者不仅要求专业知识充足,而且需要更多的人生阅历和就业经验与学生分享。目前,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专业性薄弱、素质参差不齐,很大部分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由辅导员或部分行政人员兼任,他们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年轻人为主,他们的人生阅历、教学经验尚浅,大多老师尚未获得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师等相关证书;由于专业的限制,往往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达到学生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对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课程安排不合理,没有得到重视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指引,应贯穿于大学生涯整个过程。但在注重“就业率”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部分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开设基本以大四学生为对象的毕业前夕,远远没有达到对大学生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要求;而且课程一般安排在晚上,每两周一次,期末考试以开卷形式进行。由于课程设置在晚上,学生们普遍把就业指导课程看作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没有得到学生们的重视;在就业指导课上做与课堂无关的作业或复习其他专业考试,甚至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劳累一天后的休闲场所,以致就业指导课形同虚设,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甚微。有的就业指导课程甚至安排在大学最后一学期才开设,此时,很多毕业班学生已经进入实习阶段,根本没有办法集中精力留校学习,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得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外,部分高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把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一起上课,授课老师难以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展开相应的就业指导,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依然以理论学习为主,严重忽略改革创新及实践的重要性,这将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预期的效果。在部分民办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大部分授课老师讲授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大学生就业政策、省市及地方发布的就业信息、面试技巧传授、简历制作技巧等单一理论知识的介绍,而对大学生的求职面试过程中就业心理、择业方向以及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环节甚是薄弱。单一的教学模式下,授课内容显得枯燥乏味,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互动性不强,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民办高校,应该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首先,定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国家劳动部职业人员的等级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培养出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性人才;其次,邀请校外企事业单位成功人士或地方人力资源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他们比较了解市场就业情况,通过与他们自身的创业经历和经验交流,为学生找准定位;最后,民办高校应定期召开就业指导课程会议,通过会议,让老师们进行交流,总结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以此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完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不同专业之间的教学工作   民办高校应根据办学特色和要求,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以及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合理作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安排;把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面向全院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用性很强,就业指导应分阶段进行,具体包括:对大一新生,重点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人生规划大赛等;对大二大三的学生,着重能力培训,邀请优秀校友回校进行访谈,让学生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和调试;对大四的学生,关于求职、应聘相关政策、应聘技巧、简历制作方面的指导,参加专业实习,到企事业单位或实习基地参观和学习等。

  民办高校应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和周末到用人单位兼职、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体现找出自己的欠缺能力并加以锻炼和培养;不断加强校企联系和合作,设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从实践中真正体会就业指导课程的精髓。只有认真完成每个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除了老师讲授以外,还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增加与学生互动和探讨环节。第一,案例引用,对于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成功校友的求职经历或成功经验往往能够给他们启发和触动,因为校友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与他们自身情况较为接近,同学们可以根据成功校友的案例进行自我分析,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第二,情景模拟,在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面试和招聘会,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感受在求职面试过程中作为应聘者的心理活动,减少日后求职过程中产生的胆怯情绪,为以后的实际应聘打下基础。第三,课堂讨论法,授课老师提出一些关于求职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想法,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以往一贯沉闷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老师在完成对课程的讲解之后,可与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谈话和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了解对知识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和解决个别学生遇到的特殊问题。

  (四)高校予以重视并辅以资金支持,构建课程效果评估体系

  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无论在师资力量方面、课程安排还是教学模式上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因而高校应该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全面探索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加大资本投入,完善及构建关于就业指导课程效果评估体系,及时将评估情况进行反馈,加以修正、提高和完善;民办高校应该组织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高校教学督导组为辅的课程评估考核小组,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就业指导课程考试及任课老师的能力和素养进行检测,并让毕业班同学对于课程效果进行反馈,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评估系统,使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效果得到有力的保障。

  四、结束语

  作为民办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利用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在民办高校中实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目前,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民办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

关于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民办高校 教学改革 就业指导 指导 课程 改革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