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及创业工作探索论文

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及创业工作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20

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及创业工作探索

  1 前言

  1.1 创业意愿概念界定

  Katz&Gartner认为,创业意愿是指能够被用来帮助达成创业目的信息搜索,旨在创立一个新公司或是在已有公司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点。范巍在《创业意愿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2006)认为,创业意愿是潜在的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创业者特质的以及人们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而本文采取朱姝《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探析》(2014)的观点:将创业意愿界定为大学生对从事创业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其强度有强弱之分。弱到可能一闪即逝的创业念头,强至最终导致创业的动机,都属于创业意愿。

  1.2 研究背景

  国家层面:习近平主席曾发出过“创业梦?中国梦”的号召。李克强总理曾宣布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新浪潮,构成“万众创新”新态势,并把“创新创业”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成都市层面:成都新标签为“创业之城、圆梦之都”。从标签内容可以看出成都市重点建设方向便是“双创”项目的推进。随着成都市高新区“创业园区”的打造完成,未来成都市将有可能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领头军;学校层面:2016年是成都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校重点推进“双一流”建设,建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其中创新创业是其重要内容。我校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纽带,在此基础上各二级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会,专门负责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我校致远楼已开发为单独的创业孵化基地,学生可以以创业项目为依托进行创业场地申请,方案通过后,便可获得免费的创业场地及一些办公用品。

  2 研究意义

  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及资料,帮助我校学生更好地解决创业路上的问题和困惑,同时营造校园内浓烈的创业氛围,对我校学生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提高我校大学生自主就业与创业率,为我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数据支持;缓解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帮助我校大学生更高效便捷地自主就业。

  3 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为自主设计,主要包括创业意愿表现、创业意愿制约因素、激励创业意愿途径三大部分,共17个条目,被调查者匿名填写问卷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线上有效问卷483份,有效率100%,线下回收问卷128份,有效问卷117份,问卷有效率91.40%。调查对象中,女生占58.33%,男生占41.67%;人文学科占16.33%,社会科学学科占3.67%,理学学科占6.50%,农学学科占20.83%,工科学科占32.17%,其他占20.50%;年级分布:大一占49.17%,大二16.50%,大三26.50%,大四7.00%,大五占0.83%;53.33%的人担任过学生干部,46.67%的人未担任过学生干部。

  4 问卷调查结果

  4.1 大学生创业意愿现状

  创业兴趣:创业意愿形成的先决条件为是否有创业兴趣,在参与调查问卷的人中,“您对创业是否感兴趣?”这一问题上,26.50%的人选择“很有兴趣”;44.17%的人选择“比较有兴趣”;24.50%的人选择“一般”;仅3.83%的人选择“不太敢兴趣”;1.00%的人选择“没兴趣”。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创业有着较大兴趣,但大多数仅处于有兴趣阶段,并没有将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动。

  创业形式选择:在创业形式这一问题的选择上,47%的人选择合伙创业,43%的人选择家庭投资自己创业,7%的人选择先工作再创业,3%的人选择银行贷款创业。由此数据可得知:对于没有创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合伙创业是大多数人首选的创业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大学生在承担创业风险的意愿及能力上明显不足。

  选择创业的情况:了解大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创业,是高校创业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创业意愿的核心因素。在“什么情况下,您会选择创业?”这一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能大量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动机就是资金的投入,占总比的52%;其次是大学生自己的理想,占总比22%;拥有成果和专利,占总比20%;最后才是就业不理想,占总比6%。这表明大多数的大学生创业都是自主的,而不是就业不理想状况下的被动选择,这样保证了大学生在创业路程中遇到困难时坚定克服的决心,也大大增加了创业的成功率。

  4.2 大学生创业意愿限制因素

  资助政策限制因素:大学生创业有“三缺”(缺资金、缺经验、缺机会),其中最重要的是资金,也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颁布的主要资助政策有: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业基金政策和财政专项资金政策、创业补助等。但在“您对大学生创业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上,1.33%的人选择“非常了解”,11.33%的人选择“较了解”,47.17%的人选择“一般”,40.17%的人选择“不了解”。这表明虽然大学生希望在创业道路上得到资金支持,但对资助政策却不是很了解,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从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创业教育限制因素:在“您认为创业服务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问题选择上,48.00%的人选择“资金和融资支持”,其次是“创业教育培训”占总比27.67%;在“您对省级创业大赛和校级创业大赛有所了解吗?“这一问题上,2.33%的人选择”非常了解”,10.67%的人选择“比较了解”,64.50%的人选择“了解一点”,22.50%的人选择“从未听说过”;在参与调查问卷的高校学生中,93.17%的人表示没有参加过相关创业大赛。这表明大学生接受到的创业教育是对创业意愿的重要制约因素。   创业环境限制因素:创业环境主要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主要包括创业指导、创业文化氛围等,硬环境主要包括科技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调查显示,8.67%的人认为很好,39.67 %的人认为我校学生的创业能力较好,46.33%的人认为一般,5.33%的人认为较差。创业氛围对创意意愿有着正向影响,同时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创业环境是对创业意愿的核心制约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对国家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程度,学校创业环境的积极营造等方面,为高校创业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5.2 高校??业工作开展方向

  (1)加强创业帮扶政策的宣传力度,调动创业积极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有意愿创业的学生都希望能给予一定资金和场地的支持,以使创业项目更好的实施与开展,但这部分学生却往往对于学校、当地政府甚至国家的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并不是很了解,形成强烈的反差。针对此类现象,学校应加强创业帮扶政策的宣传力度,开设专题讲座,设置专题宣传栏,利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并结合网络新媒体,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些政策,从而提升创业项目的质量与数量。

  (2)以创业项目为载体,培养创业精神。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锻炼其在创业过程中需要的个人能力和品质,例如:人际交往和同伴之间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正自身的创业项目,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3)完善创业机制,提升创业能力。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如开办SYB培训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在课程上可以用本校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激发同学们创业的信心,拉近创业与同学们的距离,使大家能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生动地了解创业过程、创业精神,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思维,寻找创业商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克服创业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4)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硬环境:在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园或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学生可以提出创业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如果方案不够成熟但有一定前景性的项目,学校可以为其提供创业办公室,以及一些基本办公软件和办公用品,帮助项目孵化成功。

  软环境:学校组织创业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层、优秀校友以及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学校创业导师库,为高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正确、有效、科学的指导,改善创业环境,避免学生盲目创业。

  (5)举办各级竞赛,提高创业能力。动员、组织高校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和专业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青春”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参加创业竞赛的过程就是完善和修正自身创业项目的过程,让同学们在竞赛过程中,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技能,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创业项目的同时,提高了本校创业孵化成功率。

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及创业工作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创业 意愿 高校 调查 大学生 工作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