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问题式教学法”融入马克思主义“四观”的教学改革论文

“问题式教学法”融入马克思主义“四观”的教学改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23

“问题式教学法”融入马克思主义“四观”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212-02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教育概论”(以下简称马克思主义“四观”)作为西藏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特色课程,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西藏反分裂斗争的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梳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①马克思主义 “四观”课程于2005年9 月开始陆续走进西藏各高校课堂,其教学目的是“帮助西藏大学生在熟悉和掌握西藏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的基础上,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与西方反华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做坚决的斗争”[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建设地位。对于马克思主义“四观”课程来说,大胆创新其教学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四观”教师的主要任务。质疑是大学生对所学教学内容感兴趣的起点。采取“问题式教学法”能够使大学生主动带着问题去探究马克思主义“四观”教材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去解答社会现实问题,以达到树疑、答疑、解疑的目标,增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理论特征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 以思维训练为目标, 通过在师生间形成和谐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来的,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四观”实施环节: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发表自己观点――解决问题――教师归纳总结、评价。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有探究性、自主性和研究性等特点。

   二、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问题式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四观”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中基于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将每章的内容设计成若干多层次的问题,形成以重点、难点、社会热(焦)点等问题的问题体系,大学生围绕 “问题”主动思考、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探索未知,授课教师侧重解答问题。

   1.有助于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

   马克思主义“四观”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等相关理论知识,涉及西藏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众多内容。教材设置了六章,为突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的教育作用,可将六章教材内容归纳为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四个大专题,教材体系自身的专题化倾向为“问题式教学法”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在问题体式教学法应用中,紧扣“四观”教材内容,抓住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从而使教材体系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

   2.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质疑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会提问题并进行思考的学生,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回答问题。马克思主义“四观”归纳出四个专题进行教学,每个专题紧扣教材内容按照“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设计若干问题,使学生自觉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

   3.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问题式教学法”的核心是构建多层次的问题体系,以系列多层次问题为主线覆盖马克思主义“四观”的教材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根据所设置问题体系内在的逻辑顺序,去梳理教学内容,通过多方位多视角多种教学方法讲清楚问题,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四观”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意识设置与启发,揭示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及其在西藏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真正树立“四观”,增强“五个认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问题式教学法”以西藏大学生的所知、所想、所感为出发点,通过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引导他们客观分析社会热(焦)点问题和感到困惑的问题。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是针对西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一般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独特的西藏问题,以问题意识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反思,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为学生授业解惑,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路径分析:“问题式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四观”的实施过程

   1.建立以核心-重点-具体的多层次问题体系,进行问题解析式教学

   围绕马克思主义“四观”教材本身,精心设计多层次的问题体系:一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四观”教学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的设置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置问题。马克思主义“四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中国化相关理论,并掌握其理论在西藏的实践,帮助大学生树立“四观”,增强“五个认同”。根据教材设计为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四个专题版块,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以及反分裂斗争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每个专题的核心内容,祖国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单一制的共和国?如何理解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民族?如何看待中国的民族问题?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取得哪些成就?宗教观的核心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如何看待中国的宗教尤其是西藏的宗教?怎样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文化观的核心问题:怎样看待西藏的传统文化?党和国家对西藏传统文化采取哪些措施进行保护和发展?新西藏文化建设取得哪些成就?二是明确马克思主义“四观”教学的重点问题。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困惑的敏感问题,设计四个专题的重点问题: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我国和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我们没有实行苏联联邦制模式?为什么“达赖集团”能够长期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背后有哪些势力支持?对于中国的民族问题,党和政府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我们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我国其他省市有何区别?如何看待宗教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宗教将长期存在?如何管理西藏的寺庙?为什么共产党员和大学生不能信仰宗教?西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特色?如何看待西藏传统文化以及怎样保护?如何看待所谓“西藏文化衰落”“西藏文化永绝”论?三是梳理马克思主义“四观”教学的具体问题。具体问题设置要具有针对性,符合当代西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能够激发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以“加强西藏寺庙管理”这一问题为例,可以设计多个问题;佛教如何在西藏落地生根?在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中寺庙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寺庙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不需要政府来管理?如果政府加强寺庙管理有没有违背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现阶段采取哪些措施加强西藏寺庙管理,使其适应西藏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提出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化,启发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以及自身的所知所感,深刻地思考西藏寺庙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西藏寺庙及其他宗教问题复杂且多变,现阶段我国政府加强寺庙管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课堂教学层层推进以及设置的问题逐步展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围绕着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增强了师生互动的效果。

   2.问题体系与教学内容相互对接,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教材内容以问题形式串联起来,认真剖析问题,不断引导、解决问题,可将生硬的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教学内容,自觉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哪些”转向“西藏作为特殊的民族地区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如何发展”。通过对问题体系的深刻解析,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西方反华势力与十四世达赖企图将西藏分裂的险恶用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认清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对于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启发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方法是内容的灵魂”[2],是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关键,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互学效果。在教学中根据设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即便会有敏感的问题,教师也应正面回答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解除疑惑,实现问题解答与教学内容衔接的良性互动和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例如西藏大学生对西藏民族、宗教、传统文化、西藏改革发展和稳定、生态环境等现实问题较为关心,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并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让学生“真学、真懂、真用、真信马克思主义”。

“问题式教学法”融入马克思主义“四观”的教学改革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教学法 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 马克 改革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