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浅析有机马克思主义论文

浅析有机马克思主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10

浅析有机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031-02

  有机马克思主义又称“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和过程哲学家为了应对当前如此严重的生态危机从而提出的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它试图寻求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新途径。“有机马克思主义既是对机械马克思主义的超越又是对解构性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扬弃,在根底上它是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厚道马克思主义,这是一种既对他人厚道也对自然厚道、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福祉的马克思主义。”[1]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一)怀特海过程哲学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过程哲学的当代形态,其哲学基础是由怀特海所创立的过程哲学。过程哲学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宇宙的相互联系。人类并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单位或者个体,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的内在联系之中。怀特海说:“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就说明了因为每一种关系都参与事件的本质里面,所以离开这种关系,事件甚至就不能成为其本身了。”[2]119过程哲学的任务就是阐述一种关系如何存在于其他关系之中的。第二,事件是不断变化的过程。过程哲学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什么是保持不变和完全相同的,事物并不是静止不变的,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现实是一种不断进化的过程。过程哲学注重过程和变化,更是强调主体在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三,事件之间的整体性。除了关联性和不断变化的过程,过程哲学还强调整体性,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怀特海强调,智慧通常来自于整体的视角,他反对个人主义,提倡从整体的视野出发,鼓励社会化思维,强调公平,重视共同福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整体的、多维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演变与辩证发展的历史观。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之间都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境界的产物,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必须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马克思从未忽略物质条件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必然联系。马克思曾经批判过资本主义对个人利益和财富的无止境地追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和过度消费的发展方式,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环境破坏之间有着根本的联系。“有证据表明,马克思认真地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他资本主义批判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3]193但是,毕竟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经济增长尚未达到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全球限制,马克思首先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和阶级斗争,环境危机尚未达到激发社会变革的程度,它并不能完全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有机马克思主义从当代生态危机的紧迫现实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倡导一种生态社会主义,强调依据社会主义原则来转变思维方式,重建人类文明。

  (三)西方生态学思想

  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根本上是生态的,它与以福斯特为代表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很多契合之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运用生态学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批判资本主义、挑战帝国主义,呼吁生态革命等等,它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试图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解析全球化时代下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个自然的新陈代谢的断裂,这个原本存在的自然的新陈代谢包括人类和其他生物及生态系统;通过把资本主义与自然的新陈代谢断裂联系起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所导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同时,西方生态学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方面:自然主义意义上的唯物主义,文化历史意义上的历史观和包含所有辩证关系意义上的辩证法。所有这些理论对于有机马克思主义重建一种生态的、现实主义的社??理论有很大推进作用。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

  (一)反对资本主义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各尽所愿,按市场分配”的主张是不正义的。一方面,它对广大劳动者来说不公平;另一方面,它更是导致了地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依据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观点,政府是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市场经济的,那么这种“自由”就会让大部分的财富积聚到富人手中,然而富人不会慷慨地把他们的财富分配给穷人。另外,资本主义在全球的不断扩张,穷人将会为全球气候遭到破坏付出最为惨重的代价。全球资本主义也正在走向灭亡,将会给地球上所有的物种造成难以名状的大浩劫,我们只有采用一种后现代的生态思维的社会主义规则,使人们基于可持续的“稳态”经济来重建我们的社会,才能够有效限制这些过分的行为。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应该坚持马克思所说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正义分配理论。“和马克思一样,我们主张这样一种制度体系,即基于人们真正生存需要而不是基于他们无休止的贪婪欲望的和谐的资源分配体系。”[3]217

  (二)现代性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虽然是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直接推手,但在更深层次上,全球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却是现代性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现代性的核心特征是机械主义世界观,这种机械主义世界观将宇宙看成是静止的、不动的,将人类与自然割裂开来。必须反对这种无限增长的思维方式,寻找一种新的替代方式或者思想方式。“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都一样追求增长,追求物质生产的最大化,今天的人类应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危机,不能一味地依赖增长和追求增长。”[4]一味地追求物质增长是一种经济至上的观念,现代社会还片面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都是现代性的表现。克莱顿提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在于文明的转变,今天的文明要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危机,那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增长和物质生产,则必须要改变思考方式和文明方式。“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从来都不是以空洞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当马克思主义在一种文化中得以有效具体化,并与人民的实际生活经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时,它才能真正存在。”[3]206   (三)提倡有机整体主义

  有机马克思主义呼吁建立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的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提倡有机整体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共同点在于,人为地制造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主体平等,甚至强调每一物种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殊性。由于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有着自己特殊的价值,因而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机整体主义则正是这样一种可以避免现代性各种弊端的后现代社会形态,是服务于共同福祉的体系结构,主张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都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种新的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有机马克思主义将追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福祉的生态文明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生态危机的彻底解决需要去克服现代性的种种弊端,那就必须走“第三条道路”。这是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一条强调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有机马克思主义所寻求的有利于环境、共同福祉和可持续未来的建设性后现代文明的替代方案。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作为,中国共产党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的战略任务,这是把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例子。这不仅意味着人与自然,更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强调整体建设,超越财富驱动的经济模式而选择共同福祉,这便是包含生态文明理念的和谐社会主义原则。

  三、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略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

  有机马克思主义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仍然有效。但是根据时代发展、特别是当前生态危机的加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当与过程哲学和传统智慧相结合,才能推动人类思想方式和文明方式的转变,才能找到实现生态文明的合理路径。为此,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四个指导原则。

  第一,为了共同福祉。有机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是一种有机整体主义,人类不仅需要考虑人类自己的利益,也有责任去考虑其他物种的利益,社会或是自然界都是共同体的存在,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对每个个体的个性有着重大影响,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整个共同体,所以我们必须依据生态和社会主义原则重组人类文明。

  第二,有机的生态思维。人类不仅仅是地球上的唯一生物,“只有人类内部、人类与全球生态系统以及共处一个生物圈的其他物种之间保持和谐与平衡,才会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3]226只有树立正确的生态思维,人类与其他物种才能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

  第三,关注阶级不平等问题。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穷人将会为全球气候变暖而付出沉重代价,然而气候的变化首先是富人的消费方式所造成的,绝大部分的财产集聚在富人手中,当然不排除有的富人想改善这种状态。但是阶级问题是不可忽略的,要着力解决阶级问题,富人应当承担相应地做出改变的责任。

  第四,长远的整体视野。“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制度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不惜破坏环境以获得物质增长和物质生产,这是以牺牲他人与环境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是不可取的。在系统性的长期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才能有效避免未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只有建立在有机原则基础之上的人类文明才是可持续的。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措施

  第一,政府决策需有全局眼光。在过去地球资源看上去丰富的时代,各个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多地消耗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看似是合理的。但在如今地球资源稀缺的状况下,国家利益已经不再是政府实施决策的唯一参考标准,地球资源需在国家、人类与非人类之间合理分配,主要是为了调节各国之间的商业利益和解决矛盾纠纷。因此,环境外交必须提到实践层面上来,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是各国都要参与的,也就是跨国性的。

  第二,权力下放到大部分公民手中。?R克思所批判的经济体系是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制度允许权力掌握在积累财富较多的富人手中,人们都渴望能够获得并消费更多的东西。然而这种消费观是错误的,过度消费已然成为一个阶级问题,阶级间的不平等正在逐渐拉大距离,当阶级问题不断扩大时,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就越来越多。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去解决社会各个阶层在权力、财富、消费等方面存在的严重的不平等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以及出现的不和谐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三,提倡“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获取与消费的问题上始终达不到平衡的效果,人类的心理普遍不喜欢被限制的情况下,政府对过度开采、过度消费等行为的控制是必要的。在珍惜可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诸原则的情况下,实施以马克思主义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理论为基础的政策。例如从一味追求GDP增长转变为以社会善来衡量社会进步的经济理论;回归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减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现制造业本土化;进行可持续管理,追求环境与社会的长远利益等等。

  总体看来,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其实践策略的可操作性不强,甚至还有相当浓厚的空想成分。但是,它从过程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出发,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和对于生态文明的积极建构,却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浅析有机马克思主义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马克 有机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