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工程伦理教学困境及改革思路探索论文

工程伦理教学困境及改革思路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10

工程伦理教学困境及改革思路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207-02

  工程活动与人类关系密切而复杂:各项工程从计划、组织实施到运营等一系列过程无不渗透着人类自身的价值判断,因此工程活动的始末均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诸多关系。长期以来在功利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判断下,各类工程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环境污染的持续恶化、生态环境的极度失衡、对社会安全和社会公正问题的严重质疑等诸多问题接踵而来[1]。尤其是已经产生了巨大破坏性甚至是灾难性后果的工程活动,促使人们开始对作为工程活动主体的工程师进行反思。作为为社会输送工程师的高等院校,仅仅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重视未来工程师职业伦理的加强,因此,在工程类人才培养中添加工程伦理教育显得尤为必要[2-3]。近几年,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工程伦理学课程,笔者所在高校也于2012年开始为学生开设此课程。作为工程伦理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发现该课程的教学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把工程伦理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目前工程伦理学的教学困境

  (一)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体不高

  工程伦理学作为工程类人才培养中的一门全校公共选修课,选修人数逐年降低,甚至无法开班。工程类学生认为工程伦理学当中的“工程”概念相对笼统,不具有针对性[4]。他们认为与自己的专业距离较远,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帮助不大。在修课过程中,每次上课前教师总能收到各种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甚至QQ留言的请假信息,学生的出勤情况令人担忧。即便是按时上课的所谓“好学生”,也是埋头苦学其他课程,比如做高等数学或专业课程作业、背单词学英语,抑或玩手机甚至戴耳机听音乐等。课堂的抬头率不足50%,真正参与到课堂、认真听讲的学生少之又少。这样的学习氛围着实令人担忧。

  (二)教师教学难度较大

  工程伦理学的授课教师一般由工程专业或者是哲学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较多工程专业的教师赴欧美大学进修,发现欧美工程伦理教育已经相当成熟,学习了他们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后回国申请开设该课程。但是由于各专业教学计划已经修订得非常完整,不可能把工程伦理学这门课程加到教学计划中,因此把它作为全校公选课的形式放在教务处课程库中,允许全校学生选课,因此选课学生来自于各类专业。但是授课教师受限于自身专业知识而无法顾及其他专业学生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热情洋溢地授课,在与学生眼神交流时感受到气氛的冷淡,没有太多成就感。有些授课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抛开自身专业背景而费尽心思搜集大量的时事热点作为案例供大家分析讨论;也有教师别出心裁播放相关视频,增加课堂互动,提高课程吸引力,但是仍然无法唤起学生的热情,究其原因是该门课不是专业课。这种氛围致使教师的授课热情逐渐消失,从而产生不想再开选修课的念想。长此以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便产生了冷循环,甚至最后致使公选课终止。

  (三)相关管理不够深入

  高校对学生的通识教育比较重视,通常借助学生所选公共选修课的学分数底线进行管理与控制。但是仅仅依靠控制学分为抓手仍然达不到对学生和相关教师的有效管理。

  首先,从学生层面分析。学校规定本科生毕业时必须修够足够的公选课学分才能拿到学位。但是,学校及学院在选课阶段并没有给予学生实质性的选课引导,因此学生对于公共选修课的选择较为盲目,不知道该选什么,在哪个学期选较为合适。学生的主观意识仍然认为只需把专业课学好,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其他的公共选修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毕业所需学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拓展知识面,与专业课形成互补,从而达不到学校开设公选课的初衷。

  其次,?慕淌Σ忝娣治觥N?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公选课可选,学校每学期必须开设足够的公选课,因此学校鼓励各学院教师踊跃申请公选课。但是公选课的开设仍然存在一些障碍:第一,公选课的开课时间为了避免与必修课相冲突,不得不被安排在晚上或晚饭时间,有的教师需要加班到晚上十点多才能下课,住在校外的教师晚上奔波比较辛苦;第二,教师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满足全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需要付出较多额外工作时间查找资料,收集各种案例使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否则学生评教的结果非常低。一般专业课教师的授课对象都是本系学生,学生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也认为自己从本课程中学到了专业知识,收获颇大,师生之间也相对熟悉,学生的评教结果或多或少会有所倾斜,而对于公选课教师的评教,学生认为公选课与自身专业相关性不大或根本不相关,不愿意学也觉得没什么收获,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苛刻,评教结果也会受此影响。这个评教结果无疑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职称评审和年度评优。很多教师认为开设公选课属于吃力不讨好的活,不愿意开设公选课。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

  (一)从学生层面进行编组,开展案例分析

  由于课程是面向全校工程类开展学生的,选修的学生来自土木工程、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机械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虽然专业都属于工程类,但是专业与专业之间有较大差异。因此教学案例选择无法满足所有与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要求。为此,可以把选修学生按照相近专业的原则进行编组,由每个小组结合自身专业领域选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典型案例。要求学生从工程伦理的视角出发,可以选取正面案例,展示此案例中工程师的科学求是精神以及相关的职业伦理精神;也可以是反面案例,对违背工程伦理道德原则、破坏自然环境等行为进行批判性分析。然后各小组派出代表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展示结束由其他学生进行评分,最后按照各个小组的得分进行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一方面在搜集资料、取舍以及整理资料时会对自己专业以及专业领域所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让学生对于专业本身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另一方面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聆听不同专业同学的讲解会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对于共同关注的时事热点由学生评析更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甚至有学生听完其他同学介绍之后,找到了两个专业之间的结合点,为以后学生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做了铺垫,还有学生找到了实验合作对象,突破了长期困扰自己的实验瓶颈。   (二)从教师层面构建教学团队,提高教师专业综合水平

  由于工程伦理学是以工程实践为中心,着重研究工程与自然、工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工程所蕴含的伦理意义以及其中的伦理问题,给出解决这些工程伦理问题的指导性建议,因此工程伦理学涉及学科门类广泛,仅靠某一工程专业教师或哲学教师个人无法使得课程深入完整化。比如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仅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比较深入,但是无法挖掘土木工程深层次的伦理内涵;抑或者哲学教师对于职业伦理有着颇深的学术造诣,但是无法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对工程伦理深入剖析。由于各位教师优势不同,构建教学团队显得非常必要。团队成员由伦理学教师和不同工程专业的专业教师组成,各位教师专业特点明显,具备了优势互补的基本条件。团队成员定期开展教学讨论会,针对某一专业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启发、专业与专业之间相互渗透,达到提升教师专业综合水平的目的,?亩?使工程伦理授课教师在工程与伦理的结合上能够更好地把握,更好地掌握工程伦理学教学广度与教学深度。

  (三)学校与学院的指挥棒大方向应一致

  学生和教师同时接受着学校和学院的双层领导,如果二者方向不一致,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群体,同时任课教师也将无所适从,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学校教务处应定期与各学院沟通,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学分分配、教学目的等大方向进行讨论协调,让各个学院充分理解学校对本科生培养的大方向,同时给予充分的支持。首先,在学生选课阶段,学院需成立各专业选课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选课辅导,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在正确的时间选出正确的选修课程。选课指导小组可以由专业课教师和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组成。其次,在学校大方向确定的情况下,学院应积极配合学校,鼓励教师开设公选课,并构建跨专业、跨学院的教学团队,推动教师勇于发现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点,开展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产生教学科研新思路,进而升华为教学与科研创新团队,为教师未来的教学与科研及教师自身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三、结语

  所有的工程其价值目标都是多元的,比如追求利润最大化、质量最好、工期最短、环境保护及安全等多个目标,单个目标的最优必然以牺牲其他目标作为代价[5]。工程伦理学为解决这些价值冲突或价值悖论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面对目前诸多的工程与社会之间的伦理问题,高校对工程类在校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从工程师源头提升工程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于目前工程伦理学在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层面、教师层面、管理层面进行了详细剖析,并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提升工程伦理学教学水平的改革方案,给出了教学改革的详细思路,供兄弟院校同行教师参考。

工程伦理教学困境及改革思路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伦理 困境 思路 改革 教学 工程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